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庆凤专利>正文

科学施肥计算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410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计算尺领域,特别涉及施肥计算尺。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六层从下到上直径顺序缩小的带坐标的圆盘A、B、C、D、E、F、处于C盘与D盘之间的游标G,由穿针24在圆心上穿起,在A盘后面反贴有表格卡H,共设有17个坐标,可迅速针对作物和土壤情况计算施肥量,可供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使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尺领域,特别涉及施肥计算尺。尚未见有关施肥计算尺方面的报导。现在施肥的定量计算一般采用笔算或计算器或电脑计算,其中,笔算速度慢,容易出错,也不易为大多数农民所掌握;而电脑或计算器价格昂贵,不易推广到大多数农民使用。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用的简便、价廉、能迅速计算适合各种作物和土壤施肥量的计算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提供一种带游标的多层圆盘形计算尺,该计算尺由固定在同一圆心上具有不同直径的6个圆盘和游标以及贴于反面的一个表格卡所组成,共设有17个坐标,可针对作物和土壤情况计算施肥量。从而本专利技术目的就完全达到了。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计算尺主视图。附图2是附图1的A-A剖面图。附图3是计算结果及基础盘A的示意图。附图4是养分小数盘B的示意图。附图5是土壤养分十位数盘C的示意图。附图6是土壤养分供给量盘D的示意图。附图7是土壤养分个位数盘E的示意图。附图8是土壤养分测定值及其十位利用率盘F的示意图。附图9是游标G的示意图从附图1和2可见,本专利技术计算尺具有六层从下到上直径顺序缩小、圆周带坐标的计算结果及基础盘A、养分小数盘B、养分整数盘C、带游标的土壤养分供给盘D、土壤养分个位数盘E、土壤养分测定值及利用率十位数盘F、处于C盘与D盘之间的游标G,由穿针24在圆心上穿起,在A盘后面反贴有表格卡H。附图1是本计算尺部分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A-A剖面图。A盘是计算结果及基础盘,共有4组坐标分布在圆周上,从外向内为坐标1、2、3、4,坐标4处于圆盘A圆周内层表示目标产量所需营养分,坐标4占全圆周43份中的40份,其余3份作为文字说明栏18,在该栏左、右边缘是深色边缘19和20,坐标1~3分别代表化肥利用率为45(重量)%、35(重量)%和25(重量)%,坐标1~3与坐标4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坐标1∶坐标4=20∶9;坐标2∶坐标4=20∶7;坐标3∶坐标4=20∶5,A盘的四层坐标见附图3。B盘是养分小数盘,见附图4,在圆周上的坐标5按顺时针方向在B盘上分为9个部分,分别是每百公斤经济产量吸收0.1、0.2、0.3……0.9公斤养分的600公斤以下目标所需的养分量,坐标5与A盘坐标4的数量关系是1000∶1、1000∶2、1000∶3……1000∶9。一般农作物每生产100公斤经济产量吸收的氮、磷、钾的数量(公斤)可以本计算尺背后的表格卡H上的表格查出,例如大豆每产100公斤吸收氮6.6公斤,这时其中的0.6部分必需用B盘,即用养分小数盘来计算,因为计算整数盘是C盘,从附图5可见,在C盘上的坐标6~14,分别为每100公斤经济产量吸收的养分整数1至9,上述的6.6公斤氮的小数0.6用B盘计算,而整数6要用C盘计算。C盘是养分整数盘,见附图5,从外向内在圆周上设有9个刻度坐标6至14,分别为作物百公斤经济产量吸收1.0、2.0、……9.0公斤的养分,所说的9个刻度坐标与A盘坐标4的数量关系分别是100∶1;50∶1;100∶3;25∶1;20∶1;50∶3;100∶7;25∶2;100∶9,在圆周上也设有与A盘文字说明栏18角度相同的文字说明栏21,在该栏左右设有深色边缘22和23。当转动A盘与C盘时,两个盘的两条深色边缘可相合,也即19和22;20和23边缘分别相合。座标6~14在圆周上所表示的是0~1000公斤目标产量。D盘是土壤养分供给量盘,见附图6,它带有游标25,该游标文字说明栏的角度与A盘和C盘上文字说明栏相同,并且在该游标的左侧有深色边缘26,在该游标上还分别有与C盘的坐标6~14相符的从1.0~9.0养分整数坐标15,坐标15与坐标4是对应数量关系,但数字顺序排列是逆时针方向。E盘是土壤养分个位数盘,圆周上有坐标16,该坐标16是土壤养分利用率分别为1~9%时,土壤养分测定值是小于100ppm情况下所提供的养分量,坐标16共有9个部分,它们与坐标4的数量关系依次是100∶(100×0.15×1%);100∶(100×0.15×2%);100∶(100×0.15×3%)……100∶(100×0.15×9%),在每一部分上都有0~100ppm的刻度,用来表明土壤养分利用率(也叫土壤养分利用校对系数)。F盘是土壤养分测定值及其十位利用率盘,见附图8,在圆周上每隔10%设有20~70%六个部分的坐标17;按顺时针顺序排列,它们与坐标4的数量关系是100∶(100×0.15×20%);100∶(100×0.15×30%)……100∶(100×0.15×70%)。例如测得土壤碱解氮为60ppm,土壤养分利用率为35%,那么,作为利用率中的个位数部分5%利用E盘,而十位部分30%则利用F盘。游标G的文字说明栏的角度与A、C、D盘相同,在游标左侧设有深色边缘27,在该游标上侧从外向内设有与A盘坐标1~3相同的坐标。以上六个圆盘和一个游标都由穿钉24在圆心上穿起。此外,在本计算尺后面还贴有向外的表格卡,上面列有附表1和2,该表1示出主要农作物每生产100公斤经济产量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公斤),表2示出常用化肥的有效含量,表1和表2列于后表1 主要农作物每生产100公斤经济产量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公斤) </tables> </tables>表2 常用化肥的有效含量 </tables>本计算尺是根据下列养分平衡法计算公式作出的化肥施入量=百公斤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土壤测定值×0.15×土壤养分利用率/化肥的当季利用率×化肥的有效含量式中0.15是土壤测定值换算成每亩养分含量的系数。本计算尺的使用方法如下第一步将A盘和C盘的文字说明栏18和21的深色边缘对齐,即使深色边缘19与22对齐;20与23对齐,第二步根据目标产量和从附表1中查出的百公斤经济产量吸收氮、磷、钾的量,移动D盘,使D盘上的游标25上左缘深色边缘26对准目标产量。例如种植小麦,审定目标产量为400公斤,以氮为例,通过查表1得知小麦百公斤经济产量吸收3公斤氮,移动D盘,使D盘上的游标的深色边缘26对准在坐标8和3.0坐标上的400公斤处,向上看在A盘的坐标4上可看到目标产量所需氮为12公斤。此时,整个计算尺不要动,因为这时的12公斤是目标产量所需氮的养分量,还不是需要施入的养分量,因为还没减去土壤供给的养分。以上是小麦1.00公斤经济产量的吸收氮的数量为3公斤,如若有小数,比方说红苕需氮3.5公斤,那就要使用B盘的坐标5,B盘是养分小数盘,处于A盘与C盘之间。在B盘上分布有0.1~0.9公斤的坐标5,如小数是0.1公斤/100斤作物,则用坐标5标有0.1字样的部分,如是0.5公斤/100斤作物,那就用坐标5标有0.5字样的部分,每个部分各有目标产量<600公斤的刻度,将作为小数的0.5部分的0点对准A盘坐标4的右深色边缘20,然后将C盘右边深色边缘22对准B盘0.5部分的400公斤处,转动带游标的D盘,使D盘左深色边缘26对准C盘3.0行内的400公斤处,向上看在A盘的坐标4上指18公斤,也即红苕在目标产量为400公斤时所需氮为18公斤;第三步还回来做小麦目标产量400公斤的施入氮肥量的例子。A盘、C盘和D盘不动,D盘边缘26仍指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施肥计算尺,其特征在于:具有六层从下到上直径顺序缩小,圆周带坐标的计算结果及基础盘A、养分小数盘B、养分整数盘C、带游标的土壤养分供给量盘D、土壤养分个位数盘E、土壤养分测定值及利用率十位数盘F,处于C盘与D盘之间的游标G,由穿针24在圆心上穿起,在A盘后面反贴有表格卡H。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庆凤曹玉智王正成牛保平
申请(专利权)人:冯庆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