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乡村公厕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407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4
一种乡村公厕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预处理池,预处理池顶部一边开设有溢流孔,溢流孔连接有溢流槽,溢流槽内卡设有滤框,溢流槽底端下方设有溢流池;液压泵,分别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与溢流池底部连通,出水管与预处理池连通;分隔板可将预处理池内部分为清液区和沉淀区;刮板,水平滑动设于预处理池底部,预处理池其中一对对称的侧壁底部均开设有排污孔,两排污孔均与刮板平行,排污孔内插设有挡板;净化池,设有多个且沿直线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污水中悬浮杂质和沉淀物的去除,且上转辊旋转时可带动下转辊转动,使得污水与好氧菌和厌氧菌充分接触,上基板旋转时好氧菌间歇式与空气接触,改善好氧菌生产状态,提高污水净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乡村公厕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与一种乡村公厕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相关。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质量的提升,农业观光休闲和乡村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农村公共厕所存在养护不到位,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由于农村地区居民分布较为分散,排污管网无法遍及各个农村,因此,多数公共厕所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无水冲旱厕,厕所环境恶劣。部分经改造的水冲厕所长时间积累后,粪污无法定期无害化处理后进行排放,造成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乡村产业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因此,需要对现有的乡村公厕污水处理方法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乡村公厕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可实现污水中悬浮杂质和沉淀物的去除,且上转辊旋转时可带动下转辊转动,使得污水与好氧菌和厌氧菌充分接触,上基板旋转时好氧菌间歇式与空气接触,改善好氧菌生产状态,提高污水净化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一种乡村公厕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池,预处理池顶部一边开设有溢流孔,溢流孔连接有溢流槽,溢流槽倾斜向下设置,溢流槽内卡设有滤框,溢流槽底端下方设有溢流池;液压泵,分别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与溢流池底部连通,出水管与预处理池连通;分隔板,水平插设于预处理池,可将预处理池内部分为清液区和沉淀区;刮板,水平滑动设于预处理池底部,刮板底边与预处理池底壁贴合,预处理池其中一对对称的侧壁底部均开设有排污孔,两排污孔均与刮板平行,排污孔内插设有挡板;净化池,设有多个且沿直线放置,位于一端的净化池与预处理池通过连接管相连通,连接管上设有阀门,净化池内部转动设有多个均匀设置的下转辊,多个下转辊互相平行,下转辊外部套设有输送带,输送带表面开设有多个条形的下卡槽,下卡槽开设方向与下转辊中轴线平行,下卡槽内可卡设下基板,净化池内部顶端转动连接有上转辊,上转辊位于下转辊上方,上转辊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上卡槽,上卡槽与下卡槽平行,上卡槽内可卡设上基板,当上基板旋转至转辊正上方时,上基板位于净化池上方,其中一个下转辊贯穿净化池侧壁且连接有下齿轮,上转辊两端均贯穿净化池侧壁且上转辊一端套设有上齿轮,上齿轮与下齿轮啮合,上转辊一端开设有驱动槽,驱动槽呈正多边形,上转辊另一端连接有驱动头,驱动头端部与驱动槽匹配,净化池两侧壁底部均连接有连通管,当相邻两净化池的连通管相连时,多个上转辊的中轴线重合,且驱动头与驱动槽配合;位于另一端的净化池的连通管配合有盖体,其中一个上转辊连接有驱动机构。进一步地,预处理池呈锥形,预处理池底部面积小于预处理池顶部面积,溢流槽呈等腰梯形,溢流槽底边长度小于溢流槽顶边长度。进一步地,滤框两端面与溢流槽内壁贴合。进一步地,分隔板两侧壁均连接有分隔气缸,分隔气缸固定于预处理池外壁。进一步地,刮板顶部连接有驱动带,驱动带位于分隔板下方,预处理池内壁转动连接有一对驱动辊,驱动带套设于驱动辊,其中一个驱动辊贯穿预处理池且连接有刮板电机。进一步地,挡板一端连接有排污气缸,排污气缸固定于预处理池外壁。进一步地,上卡槽与下卡槽结构相同且横截面均呈等腰梯形,上卡槽与下卡槽的底部边长大于顶部边长。进一步地,上基板与下基板底部连接有橡胶条,橡胶条侧边上半部与上卡槽侧壁贴合,橡胶条侧边下半部倾斜设置,且橡胶条底边长度小于上卡槽顶部边长。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驱动轴通过皮带连接有皮带轮,皮带轮与上转辊连接,皮带轮的中轴线与上转辊的中轴线重合。本专利技术采用乡村公厕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公厕污水通过管道排入预处理池中;S2:当污水液面高于溢流孔时,污水沿溢流槽流入溢流池,污水中的悬浮杂质被滤框截留,利用液压泵将溢流池中的污水转移至预处理池中;S3:当污水中悬浮杂质清除干净后关闭液压泵,污水静置使固体杂质沉淀至预处理池底部,沉淀完成后将分隔板水平插设于预处理池,将预处理池内部分为清液区和沉淀区,取出挡板,水平移动刮板将固体杂质由排污孔排出预处理池;S4:利用盖体将位于另一端的净化池的连通管封闭,下基板表面吸附厌氧菌后卡设于下卡槽内,上基板吸附好氧菌后卡设于上卡槽内;S5:打开阀门,预处理池中的污水通过连接管依次排入多个净化池中,利用驱动机构驱动上转辊带动下转辊转动,污水与好氧菌和厌氧菌充分接触,上基板旋转时好氧菌间歇式与空气接触;S6:污水净化完成后打开盖体,将净化后的污水从净化池中排出。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1、该系统可实现污水中悬浮杂质和沉淀物的去除,且上转辊旋转时可带动下转辊转动,使得污水与好氧菌和厌氧菌充分接触,上基板旋转时好氧菌间歇式与空气接触,改善好氧菌生产状态,提高污水净化效率。2、预处理池底部面积小于预处理池顶部面积,便于预处理池内沉淀杂质刮除,减小刮板长度,降低能量消耗,溢流槽底边长度小于溢流槽顶边长度,将减小溢流池体积,便于液压泵将溢流池中污水转移至预处理池中。3、橡胶条具有一定弹性,当上基板与下基板分别安装于上卡槽与下卡槽时,由于橡胶条底边长度小于上卡槽顶部边长,便于橡胶条底端进入上卡槽,橡胶条继续移动时上卡槽挤压橡胶条变形,直至橡胶条与上卡槽完全配合,由于橡胶条侧边上半部与上卡槽侧壁贴合,可提高橡胶条稳定性,防止橡胶条脱落。4、利用驱动电机带动皮带轮旋转,皮带轮与上转辊连接,皮带轮的中轴线与上转辊的中轴线重合,利用一个驱动电机即可实现多个上转辊与下转辊的旋转,减少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净化池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下转辊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预处理池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挡板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驱动头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预处理池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乡村公厕污水处理系统使用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平行”、“垂直”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平行或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乡村公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预处理池(1),预处理池(1)顶部一边开设有溢流孔(101),溢流孔(101)连接有溢流槽(102),溢流槽(102)倾斜向下设置,溢流槽(102)内卡设有滤框(103),溢流槽(102)底端下方设有溢流池(104);/n液压泵(2),分别连通有进水管(201)和出水管(202),进水管(201)与溢流池(104)底部连通,出水管(202)与预处理池(1)连通;/n分隔板(3),水平插设于预处理池(1),可将预处理池(1)内部分为清液区(105)和沉淀区(106);/n刮板(4),水平滑动设于预处理池(1)底部,刮板(4)底边与预处理池(1)底壁贴合,预处理池(1)其中一对对称的侧壁底部均开设有排污孔(107),两排污孔(107)均与刮板(4)平行,排污孔(107)内插设有挡板(108);/n净化池(5),设有多个且沿直线放置,位于一端的净化池(5)与预处理池(1)通过连接管(109)相连通,连接管(109)上设有阀门(110),净化池(5)内部转动设有多个均匀设置的下转辊(501),多个下转辊(501)互相平行,下转辊(501)外部套设有输送带(502),输送带(502)表面开设有多个条形的下卡槽(503),下卡槽(503)开设方向与下转辊(501)中轴线平行,下卡槽(503)内可卡设下基板(504),净化池(5)内部顶端转动连接有上转辊(505),上转辊(505)位于下转辊(501)上方,上转辊(505)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上卡槽(506),上卡槽(506)与下卡槽(503)平行,上卡槽(506)内可卡设上基板(507),当上基板(507)旋转至转辊(505)正上方时,上基板(507)位于净化池(5)上方,其中一个下转辊(501)贯穿净化池(5)侧壁且连接有下齿轮(508),上转辊(505)两端均贯穿净化池(5)侧壁且上转辊(505)一端套设有上齿轮(509),上齿轮(509)与下齿轮(508)啮合,上转辊(505)一端开设有驱动槽(510),驱动槽(510)呈正多边形,上转辊(505)另一端连接有驱动头(511),驱动头(511)端部与驱动槽(510)匹配,净化池(5)两侧壁底部均连接有连通管(512),当相邻两净化池(5)的连通管(512)相连时,多个上转辊(505)的中轴线重合,且驱动头(511)与驱动槽(510)配合;/n位于另一端的净化池(5)的连通管(512)配合有盖体(513),其中一个上转辊(505)连接有驱动机构(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乡村公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处理池(1),预处理池(1)顶部一边开设有溢流孔(101),溢流孔(101)连接有溢流槽(102),溢流槽(102)倾斜向下设置,溢流槽(102)内卡设有滤框(103),溢流槽(102)底端下方设有溢流池(104);
液压泵(2),分别连通有进水管(201)和出水管(202),进水管(201)与溢流池(104)底部连通,出水管(202)与预处理池(1)连通;
分隔板(3),水平插设于预处理池(1),可将预处理池(1)内部分为清液区(105)和沉淀区(106);
刮板(4),水平滑动设于预处理池(1)底部,刮板(4)底边与预处理池(1)底壁贴合,预处理池(1)其中一对对称的侧壁底部均开设有排污孔(107),两排污孔(107)均与刮板(4)平行,排污孔(107)内插设有挡板(108);
净化池(5),设有多个且沿直线放置,位于一端的净化池(5)与预处理池(1)通过连接管(109)相连通,连接管(109)上设有阀门(110),净化池(5)内部转动设有多个均匀设置的下转辊(501),多个下转辊(501)互相平行,下转辊(501)外部套设有输送带(502),输送带(502)表面开设有多个条形的下卡槽(503),下卡槽(503)开设方向与下转辊(501)中轴线平行,下卡槽(503)内可卡设下基板(504),净化池(5)内部顶端转动连接有上转辊(505),上转辊(505)位于下转辊(501)上方,上转辊(505)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上卡槽(506),上卡槽(506)与下卡槽(503)平行,上卡槽(506)内可卡设上基板(507),当上基板(507)旋转至转辊(505)正上方时,上基板(507)位于净化池(5)上方,其中一个下转辊(501)贯穿净化池(5)侧壁且连接有下齿轮(508),上转辊(505)两端均贯穿净化池(5)侧壁且上转辊(505)一端套设有上齿轮(509),上齿轮(509)与下齿轮(508)啮合,上转辊(505)一端开设有驱动槽(510),驱动槽(510)呈正多边形,上转辊(505)另一端连接有驱动头(511),驱动头(511)端部与驱动槽(510)匹配,净化池(5)两侧壁底部均连接有连通管(512),当相邻两净化池(5)的连通管(512)相连时,多个上转辊(505)的中轴线重合,且驱动头(511)与驱动槽(510)配合;
位于另一端的净化池(5)的连通管(512)配合有盖体(513),其中一个上转辊(505)连接有驱动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乡村公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预处理池(1)呈锥形,预处理池(1)底部面积小于预处理池(1)顶部面积,溢流槽(102)呈等腰梯形,溢流槽(102)底边长度小于溢流槽(102)顶边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乡村公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滤框(103)两端面与溢流槽(102)内壁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乡村公厕污水处理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龙骥黄元松郑进向文良刘学阳李建宋菲菲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