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机用供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381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刷机用供墨装置,属于印刷机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与机架固定连接的墨槽,墨槽内设置有与机架转动连接的递墨辊,递墨辊上方设置有用于将印版滚筒外壁多余油墨进行清理的刮墨板,墨槽与机架之间设置有为墨槽供墨的供墨组件,墨槽长度方向侧壁开设有防溢孔,供墨组件与墨槽之间设置有将多余油墨进行回收的回流组件,防溢孔所在水平面高于递墨辊周向侧壁底端所在水平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保证印刷质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机用供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印刷机用供墨装置。
技术介绍
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有装版、涂墨、压印、输纸(包括折叠)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在涂墨过程中需要用到供墨装置为压印装置进行供墨。现有的凹版印刷机的供墨装置包括墨槽和递墨辊,墨槽与印刷机的机架固定连接,递墨辊周向侧壁部分位于墨槽内,且递墨辊贯穿机架侧壁并与机架转动连接,递墨辊的周向侧壁与印版滚筒的周向侧壁抵接,印版滚筒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多余的油墨进行清理的刮墨刀。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使用时需要工作人员定期手动向墨槽内添加油墨,油墨不能实现循环间断添加油墨易产生墨皮,降低印刷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印刷机用供墨装置,达到保证印刷质量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与机架固定连接的墨槽,墨槽内设置有与机架转动连接的递墨辊,递墨辊上方设置有用于将印版滚筒外壁多余油墨进行清理的刮墨板,墨槽与机架之间设置有为墨槽供墨的供墨组件,墨槽长度方向侧壁开设有防溢孔,供墨组件与墨槽之间设置有将多余油墨进行回收的回流组件,防溢孔所在水平面高于递墨辊周向侧壁底端所在水平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供墨组件向墨槽内添加油墨,从事递墨辊转动,同时粘附在递墨辊周向外壁的油墨将油墨传递向印版滚筒周向侧壁,刮墨板将印版滚筒周向侧壁多余的油墨进行刮除清理,供墨组件持续向墨槽内加墨,当加墨速率大于印版滚筒的使用速率时,墨槽内的油墨穿过防溢孔流出,在经过回流组件进行回收,此时墨槽内的油墨始终处于流动状态,不易产生墨皮,进而达到了保证印刷质量的效果。可选的,供墨组件包括储墨箱、抽墨泵、抽墨管和导墨管,抽墨管一端插接在储墨箱内,剩余一端与抽墨泵连通,导墨管连通抽墨泵与墨槽,且抽墨泵固定连接在储墨箱上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供墨组件为墨槽供墨时,启动抽墨泵,抽墨泵将储墨箱内的油墨抽出,再由导墨管注入到墨槽内,进而达到了不间断为墨槽供墨的效果,进而保证了油墨的流通性,防止油墨起皮,达到了保证印刷质量的效果。可选的,回流组件包括回流框和回流管,回流框固定连接在墨槽的周向外壁,且回流框与墨槽外壁之间形成回流腔,回流管一端贯穿回流框下表面与回流腔连通,剩余一端贯穿储墨箱并与储墨箱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墨槽的油墨通过防溢孔流出时,油墨流入回流腔内,在回流框的导向下,通过回流管流向储液箱,实现了油墨的循环,达到了保证油墨流通性的效果。可选的,回流框从远离回流管的从远离回流管的一端向靠近回流管的一端逐渐呈缩口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缩口状的回流框能减少油墨在回流腔内的存留时间,实现了油墨的及时回流,防止油墨干涸而产生墨皮,保证了油墨的使用稳定性。可选的,刮墨板所在水平面与印版滚筒长度方向中心线所在水平面共面,刮墨板下方设置有集墨组件,集墨组件包括集墨框和集墨管,集墨框与刮墨板下表面固定连接,集墨框与刮板之间形成集墨腔,集墨管贯穿一端贯穿集墨与集墨框连通,剩余一端与储墨箱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刮墨板对印版滚筒周向侧壁的油墨进行清理时,印版滚筒周向侧壁多余的油墨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此时,掉落在集墨框上表面,并进入集墨腔内,在集墨腔内进行汇合之后从集墨管排出,并通向集墨箱内,实现了油墨的回流,减少了油墨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进而降低了油墨产生墨皮的可能,达到了保证印刷质量的效果。可选的,集墨框远离刮墨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挡墨板,挡墨板远离集墨框的一端位于墨槽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印版滚筒的转动下,离心力导致油墨向远离印版滚筒的一侧飞溅,此时飞溅的油墨掉落在挡墨板上,在由挡墨板滴落到墨槽内。可选的,抽墨管与储墨箱连通处设置有安装管,安装管套设在抽墨管周向外壁并与抽墨管固定连接,安装管贯穿储墨箱并与储墨箱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管的设置能便于抽墨管与储墨箱进行分离,进而便于向储墨箱内添加油墨和清理储墨箱。可选的,抽墨管位于储液箱内的一端连通有过滤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组件能储墨箱内可能存在的墨皮进行过滤,防止墨皮流向墨槽内,保证了墨槽内油墨的性能,进而达到了保证印刷质量的效果,同时安装管与的设置能方便工作人员将连通在抽墨罐一侧的过滤组件取出,达到了便于更换的效果。可选的,过滤组件包括滤筒、滤板和滤芯,滤筒与抽墨管连通,并固定连接,滤板设置有两块,且滤板为多孔板状结构,滤芯夹接在两滤板之间,滤板位于滤筒内并与滤筒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滤芯和滤板将油墨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和墨皮进行过滤保证了流向墨槽内油墨的质量,进而保证了印刷质量。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防溢孔、供墨组件和回流组件配合使用实现了墨槽内油墨的流通,减少了墨皮产生的可能,进而保证了印刷质量;2.集墨组件的设置能实现将印版滚筒侧壁多余的油墨进行清理的效果,进而达到了油墨的快速回收,减少油墨产生墨皮的可能性;3.过滤组件的设置能实现对储液箱内可能存在的杂质和墨皮进行阻拦的效果,保证了墨槽内油墨的质量,进而保证了印刷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整体示意图;图2是为供墨组件的剖视图;图3是为显示过滤组件的部分零件示意图。图中,1、机架;2、墨槽;21、递墨辊;22、防溢孔;3、印版滚筒;4、刮墨板;5、供墨组件;51、储墨箱;52、抽墨泵;53、抽墨管;54、导墨管;6、回流组件;61、回流框;62、回流管;7、集墨组件;71、集墨框;711、挡墨板;72、集墨管;8、安装管;9、过滤组件;91、滤筒;92、滤板;93、滤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印刷机用供墨装置,包括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墨槽2,墨槽2内设置有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递墨辊21,递墨辊21上方设置有用于将印版滚筒3周向外壁多余油墨进行刮除清理的刮墨板4,刮墨板4下方设置有用于将油墨进行回收的集墨组件7,墨槽2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用于为墨槽2供墨的供墨组件5,墨槽2侧壁开设有防溢孔22,防溢孔22开设有多个,且沿墨槽2的长度方向开设,防溢孔22所在水平面高于递墨辊21周向侧壁底端所在水平面,供墨组件5与墨槽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通过防溢孔22流出的油墨进行回收的回流组件6;使用时供墨组件5不间断的向墨槽2内添加油墨,当墨槽2内的油墨水平面高于防溢孔22时,墨槽2内的油墨穿过防溢孔22经过回流组件6进行回收,与此同时印版滚筒3周向侧壁多余的油墨经过集墨组件7进行回收,供墨组件5、防溢孔22和回流组件6配合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机用供墨装置,包括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墨槽(2),墨槽(2)内设置有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递墨辊(21),递墨辊(21)上方设置有用于将印版滚筒(3)外壁多余油墨进行清理的刮墨板(4),其特征在于:墨槽(2)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为墨槽(2)供墨的供墨组件(5),墨槽(2)长度方向侧壁开设有防溢孔(22),供墨组件(5)与墨槽(2)之间设置有将多余油墨进行回收的回流组件(6),防溢孔(22)所在水平面高于递墨辊(21)周向侧壁底端所在水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机用供墨装置,包括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墨槽(2),墨槽(2)内设置有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递墨辊(21),递墨辊(21)上方设置有用于将印版滚筒(3)外壁多余油墨进行清理的刮墨板(4),其特征在于:墨槽(2)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为墨槽(2)供墨的供墨组件(5),墨槽(2)长度方向侧壁开设有防溢孔(22),供墨组件(5)与墨槽(2)之间设置有将多余油墨进行回收的回流组件(6),防溢孔(22)所在水平面高于递墨辊(21)周向侧壁底端所在水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用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组件(5)包括储墨箱(51)、抽墨泵(52)、抽墨管(53)和导墨管(54),抽墨管(53)一端插接在储墨箱(51)内,剩余一端与抽墨泵(52)连通,导墨管(54)连通抽墨泵(52)与墨槽(2),且抽墨泵(52)固定连接在储墨箱(51)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用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组件(6)包括回流框(61)和回流管(62),回流框(61)固定连接在墨槽(2)的周向外壁,且回流框(61)与墨槽(2)外壁之间形成回流腔,回流管(62)一端贯穿回流框(61)下表面与回流腔连通,剩余一端贯穿储墨箱(51)并与储墨箱(5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用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框(61)从远离回流管(62)的从远离回流管(62)的一端向靠近回流管(62)的一端逐渐呈缩口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良王天荣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良晟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