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环形支撑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364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泪道环形支撑管,其包括管体和用于连接管体两端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杆身和设置在杆身两端用于插入管体端部内孔中的锥形头,杆身的直径小于或等于锥形头大端的直径,锥形头大端的直径大于管体内孔的直径;所述连接器的长度小于上泪点和下泪点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泪道环形支撑管,其通过连接器连接支撑泪小管的管体,避免了打结对鼻泪管和鼻腔黏膜的刺激,能防止因鼻泪管阻塞引起的医源性泪囊炎。并且本泪道环形支撑管在实施过程中,管体的长度可剪短并通过连接器形成支撑泪小管的小支撑环,避免了管体过长而导致的固位不稳易脱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泪道环形支撑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泪道支撑器械。
技术介绍
在进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泪小管激光再通术等手术后,需要设置泪道支撑管对支撑泪道,以避免在伤口愈合过程中造成泪道堵塞。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Fr2型泪道引流管支撑泪道,以使泪小管恢复解剖结构,恢复其功能。Fr2型泪道引流管使用时,将Fr2型泪道引流管置入泪小管、鼻泪管并从鼻腔拉出,再在下鼻道打结,而打结会对鼻黏膜、鼻泪管黏膜造成刺激继发鼻泪管阻塞引起泪囊炎;并且由于Fr2型泪道引流管长度大,固定不够可靠,使得Fr2型泪道引流管的上侧部分还有从泪道脱出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泪道环形支撑管,以解决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泪道引流管支撑泪道,引流管打结会造成对鼻泪管和鼻腔黏膜的刺激及可能引起医源性泪囊炎的问题,以及解决泪道引流管存在脱位风险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泪道环形支撑管包括管体,还包括用于连接管体两端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杆身和设置在杆身两端用于插入管体端部内孔中的锥形头,杆身的直径小于或等于锥形头大端的直径,锥形头大端的直径大于管体内孔的直径;所述连接器的长度小于上泪点和下泪点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所述锥形头的锥面的轴向剖切轮廓为抛物线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泪道环形支撑管,其通过连接器连接支撑泪小管的管体,避免了打结对鼻泪管和鼻腔黏膜的刺激,能防止因鼻泪管阻塞引起的医源性泪囊炎。并且本泪道环形支撑管在实施过程中,管体的长度可剪短并通过连接器形成支撑泪小管的小支撑环,避免了管体过长而导致的固位不稳易脱位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将管体穿入泪小管及鼻泪管并从鼻腔拉出的示意图;图2为用连接器将管体两端连接的示意图;图3为将管体长度剪短形成支撑泪道的小支撑环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眼角部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连接器与管体两端连接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泪道环形支撑管包括管体1和用于连接管体两端的连接器2,所述连接器2包括杆身21和设置在杆身两端用于插入管体端部内孔中的锥形头22,杆身的直径小于锥形头大端的直径,当然在不同实施例中杆身的直径还可以等于锥形头大端的直径;锥形头大端的直径大于管体内孔的直径;所述连接器的长度小于上泪点3和下泪点4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泪道环形支撑管的使用方法如下:第一步: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或泪小管激光再通术等手术后,先将本实施例泪道环形支撑管的管体1的两端从上泪点3和下泪点4置入泪小管,经鼻泪管后从鼻腔拉出。第二步,将连接器2两端的锥形头22插入管体1的两端,从而将管体连接成环状。第三步,从眼角部拉动管体1,将连接器2的位置调整至上泪点3和下泪点4之间。第四步,将管体的一端与连接器分离,并将离开连接器的管体一端剪短后再重新与连接器连接,从而使管体和连接器形成一个支撑泪小管的环状结构,连接器位于上泪点3和下泪点4之间。本实施例中泪道环形支撑管,其通过连接器连接支撑泪小管的管体,避免了打结对鼻泪管和鼻腔黏膜的刺激,能防止因鼻泪管阻塞引起的医源性泪囊炎。并且本泪道环形支撑管在实施过程中,管体的长度可剪短并通过连接器形成支撑泪小管的小支撑环,避免了管体过长而导致的固位不稳易脱位的技术问题。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所述锥形头22的锥面的轴向剖切轮廓为抛物线形,抛物线形没有尖锐的尖角,可避免在插入管体时造成管体损毁或引起其它伤害。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质相同的修改方案或者等同替换方案,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泪道环形支撑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管体两端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杆身和设置在杆身两端用于插入管体端部内孔中的锥形头,杆身的直径小于或等于锥形头大端的直径,锥形头大端的直径大于管体内孔的直径;所述连接器的长度小于上泪点和下泪点之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泪道环形支撑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管体两端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杆身和设置在杆身两端用于插入管体端部内孔中的锥形头,杆身的直径小于或等于锥形头大端的直径,锥形头大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平余飞王凤张露文余鹏杨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