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3642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58
本公开涉及医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其包括导管,导管包括操作段和与操作段连通的换热段。操作段包括用于进入液体的第一进液管和用于液体流出的出液管,出液管套设在第一进液管的外部,换热段包括与第一进液管连通的第二进液管和与出液管连通的能够变形的换热管,第二进液管贯穿换热管设置,且换热管膨胀后的外径大于出液管的外径,因此换热管主要用于伸入到食道中对食道进行换热,由于出液管的直径比较小,可经鼻插管,清醒患者可耐受,能够减缓压迫感和不适感,提高了舒适性,可长时间将热交换装置放置在食道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装置
本公开涉及医学
,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上有很多患者需要进行体温管理,并且需要合理地降温或升温以达到目标温度,并维持目标温度,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食道热交换技术是一种新的体温管理方式,可迅速升高或降低患者核心温度,已成功用于各种重症监护场景,例如心脏骤停,体温过低,烧伤和脑外伤等。现有的食道热交换技术是通过热交换导管置入食道,并且导管经口腔置入食道后,液体通过导管的入水端进入导管,然后导管中的液体再从导管的出水端排出,从而实现热交换,达到调节患者核心体温的目的,但是目前热交换导管的管径较粗,对口咽部和食道组织有持续的压迫作用,限制了导管在患者体内留置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热交换装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包括操作段和换热段;所述操作段包括第一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套设在所述第一进液管的外部;所述换热段包括第二进液管和能够变形的换热管,所述第二进液管贯穿所述换热管;所述第一进液管和所述第二进液管连通,所述出液管和所述换热管连通,且所述换热管膨胀后的外径大于所述出液管的外径;所述第二进液管的管壁设置出液孔,所述第二进液管通过所述出液孔与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导管还包括鼻饲管,所述鼻饲管贯穿所述第一进液管和所述第二进液管。可选的,所述换热管伸入食道中为所述食道换热,且所述换热管膨胀后的外壁形状与所述食道的内壁形状相适配。可选的,所述换热管包括球囊,所述球囊的材质包括弹性硅胶。可选的,所述换热管的管壁包括导热填料,所述导热填料分布在所述换热管的管壁内部。可选的,所述第二进液管设置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胃腔的温度。可选的,所述换热管的一端具有通孔,所述通孔远离所述操作段设置;所述第二进液管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换热管贯穿,并伸入胃腔中。可选的,所述第二进液管伸出所述换热管的所述第二进液管设置封堵件,所述封堵件位于所述第二进液管的腔体中,并将所述第二进液管的腔体封堵。可选的,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液管的外壁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液管的外壁密封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液管的进液量不小于所述出液管的出液量。可选的,所述操作段上远离所述换热段的端部设置三个连接口,其中第一个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连通,第二个连接口与所述出液管连通,第三个连接口与所述鼻饲管连通。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公开提供的热交换装置包括导管,导管包括操作段和与操作段连通的换热段。操作段包括用于进入液体的第一进液管和用于液体流出的出液管,出液管套设在第一进液管的外部,换热段包括与第一进液管连通的第二进液管和与出液管连通的能够变形的换热管,第二进液管贯穿换热管设置,且换热管膨胀后的外径大于出液管的外径,因此换热管主要用于伸入到食道中对食道进行换热,由于出液管的直径比较小,可经鼻插管,清醒患者可耐受,能够减缓压迫感和不适感,提高了舒适性,可长时间将热交换装置放置在食道中。其中第二进液管的管壁设置出液孔,第二进液管通过出液孔与换热管连通,因此第二进水管中的液体能够通过出液孔流到换热管的腔体中,换热管的腔体中的液体能够对食道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液体则通过出液管排出,因此能够快速对食道进行换热。同时导管还包括鼻饲管,鼻饲管贯穿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在热交换装置处于食道中时,还可以通过鼻饲管对患者进行喂食,使用非常方便。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热交换装置的A-A剖视图;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热交换装置的B-B剖视图;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热交换装置的C-C剖视图;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热交换装置的D-D剖视图;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热交换装置E部分的放大图;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热交换装置F部分的放大图。其中,10、导管;1、操作段;11、第一进液管;12、出液管;2、换热段;21、第二进液管;211、出液孔;212、封堵件;22、换热管;221、温度检测器;222、通孔;3、鼻饲管;4、连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将热交换导管置入食道,但是目前热交换导管的管径较粗,直径为1.2cm,插管难度大,而且只能经口腔插管,清醒患者基本无法耐受,即使能承受也会有较强的不适感,极大的限制了热交换导管在患者体内留置的时间,在患者体温接近正常时,需要及时拔管,如果需再次体温管理需要重新置管。而且现有的热交换导管的材质为医用硅胶,使导管的外侧壁较厚,还存在导热性差的问题,影响热交换的效率。因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热交换装置能够减缓口咽部处的压迫感和不适感,可长时间将热交换装置放置在食道中。如图1-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导管10,导管10包括操作段1和与操作段1连通的换热段2。操作段1包括用于进入液体的第一进液管11和用于液体流出的出液管12,出液管12套设在第一进液管11的外部,换热段2包括与第一进液管11连通的第二进液管21和与出液管12连通的能够变形的换热管22,第二进液管21贯穿换热管22设置,且换热管22膨胀后的外径大于出液管12的外径,因此换热管22主要用于伸入到食道中对食道进行换热,由于出液管12的直径比较小,可经鼻插管,清醒患者可耐受,能够减缓压迫感和不适感,提高了舒适性,而且当患者体温接近正常时,可抽干换热管22中的液体以减少对食道的压迫,当需要再次体温管理时,可使换热管22再次膨胀,进而热交换装置可长时间将热交换装置放置在食道中。其中第二进液管21的管壁设置出液孔211,第二进液管21通过出液孔211与换热管22连通,因此第二进水管中的液体能够通过出液孔211流到换热管22的腔体中,使换热管22膨胀,换热管22的腔体中的液体能够对食道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液体则通过出液管12排出,因此能够快速对食道进行换热。同时导管10还包括鼻饲管3,鼻饲管3贯穿第一进液管11和第二进液管21,在热交换装置处于食道中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10),所述导管(10)包括操作段(1)和换热段(2);/n所述操作段(1)包括第一进液管(11)和出液管(12),所述出液管(12)套设在所述第一进液管(11)的外部;所述换热段(2)包括第二进液管(21)和能够变形的换热管(22),所述第二进液管(21)贯穿所述换热管(22);所述第一进液管(11)和所述第二进液管(21)连通,所述出液管(12)和所述换热管(22)连通,且所述换热管(22)膨胀后的外径大于所述出液管(12)的外径;所述第二进液管(21)的管壁设置出液孔(211),所述第二进液管(21)通过所述出液孔(211)与所述换热管(22)连通;/n所述导管(10)还包括鼻饲管(3),所述鼻饲管(3)贯穿所述第一进液管(11)和所述第二进液管(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10),所述导管(10)包括操作段(1)和换热段(2);
所述操作段(1)包括第一进液管(11)和出液管(12),所述出液管(12)套设在所述第一进液管(11)的外部;所述换热段(2)包括第二进液管(21)和能够变形的换热管(22),所述第二进液管(21)贯穿所述换热管(22);所述第一进液管(11)和所述第二进液管(21)连通,所述出液管(12)和所述换热管(22)连通,且所述换热管(22)膨胀后的外径大于所述出液管(12)的外径;所述第二进液管(21)的管壁设置出液孔(211),所述第二进液管(21)通过所述出液孔(211)与所述换热管(22)连通;
所述导管(10)还包括鼻饲管(3),所述鼻饲管(3)贯穿所述第一进液管(11)和所述第二进液管(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2)伸入食道中为所述食道换热,且所述换热管(22)膨胀后的外壁形状与所述食道的内壁形状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2)包括球囊,所述球囊的材质包括弹性硅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2)的管壁包括导热填料,所述导热填料分布在所述换热管(22)的管壁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新黎檀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