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握力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334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握力套,包括套孔以及围绕套孔的功能抓握部;所述套孔用于套在训练器械的把柄上;所述功能抓握部用于使用者的手部在抓握时,提供可变化的抓握口径和/或提供可变化的发力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握力套,具有不同的抓握口径,还可提供抓握时不同的发力位置,针对同一训练器材,提供不同难度的训练;通过功能抓握部可分别实现提供可变化的抓握口径和提供可变化的发力位置的功能,也可同时实现两种功能,而两种功能共同配合时,可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满足各种水平力量训练者的训练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握力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体育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握力套。
技术介绍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和舒张)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往往也是提高运动表现优先考虑的因素,力量训练也称抗阻训练,是指身体某一部分对抗阻力进行的锻炼,一般通过多次、多组有节奏的负重来提升肌肉力量。目前,针对不同的肌肉群有不同的训练方式,其中,很多时候,需要手抓握相关器材进行训练,但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所针对的肌肉群还未训练到位时,手部肌肉以及前臂肌肉就已经出现酸痛现象;而出现此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手部力量及前臂力量不足,也就是握力的不足;握力相关的肌肉分布在手指、手掌、手腕以及前臂;而握力也是影响训练进展的重要因素,某种程度上握力会决定一个训练动作的重量上限、重复次数等。常见的锻炼握力的方法包括:1)基于改变腕关节周围肌肉组织的强度进行的训练,如屈腕弯举(哑铃)、伸腕弯举(杠铃)、等长收缩(农夫行走)等;2)基于增加相邻关节周围肌肉组织的强度进行的训练,如单杠悬挂、硬拉、粗杆训练等。然而,现有的握力的训练过程中,训练难度单一,仅能通过改变训练阻力上进行变化;由于现有的训练器材的标准化设计,训练阻力皆是分段式的变化,很难做到较好的适应;于是,如何通过其他的方式增加握力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当然,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通过增加抓握口径的方式来提高训练难度,但此方式所配合的产品也是分成不同规格的设计,一个产品对应一种难度,使用较复杂,也同样具有难较好适应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握力套,具有不同的抓握口径,还可提供抓握时不同的发力位置,针对同一训练器材,提供不同难度的训练;使用方便,满足各种水平力量训练者的训练需求。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握力套,包括套孔以及围绕套孔的功能抓握部;所述套孔用于套在训练器械的把柄上;所述功能抓握部用于使用者的手部在抓握时,提供可变化的抓握口径和/或提供可变化的发力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抓握部在与套孔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为非圆形,用于使用者的手部在抓握功能抓握部时,利用功能抓握部的非圆形的形状提供不同的抓握口径。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抓握部在与套孔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为椭圆形。进一步地,所述套孔在功能抓握部中偏心设置,用于使用者的手部在抓握功能抓握部时,套孔与手掌靠近手指的区域和手掌靠近手腕区域之间的任意位置对应,进而提供不同的发力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抓握部在套孔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圆角导向部。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抓握部外侧面与套孔之间开设有缝,用于通过缝使功能抓握部利用套孔卡套在训练器械的把柄上。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抓握部上还设置有手指扣握区,用于使用者的手指利用手指扣握区对功能抓握部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手指容纳区为槽式结构,该槽式结构从功能抓握部的外侧表面向内侧延伸,并且,槽的底面在与套孔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中呈弧形。进一步地,所述槽式结构的手指容纳区在靠近末端的位置设置有软弹部,用于使用者的手指在手指容纳区时,提高指尖处的舒适度。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抓握部的外侧还分布有防滑纹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握力套,具有不同的抓握口径,还可提供抓握时不同的发力位置,针对同一训练器材,提供不同难度的训练;通过功能抓握部本身可以增加抓握直径,再通过非圆形的设计,使得在握力套在手掌中旋转接触时,可缩小或扩大抓握的口径,进而改变使用者在抓握本专利技术的握力套应用的训练器械时的手握的姿态,改变训练难度;通过套孔在功能抓握部中偏心设置,使得在握力套在手掌中旋转接触时,套孔在手掌的对应的位置也向手指方向或向手腕方向变化,改变手掌的发力位置,使本专利技术的握力套所应用的训练器械的训练阻力相对于肘部的力臂变大或变小,进而改变训练难度;本专利技术的握力套,通过功能抓握部可分别实现提供可变化的抓握口径和提供可变化的发力位置的功能,也可同时实现两种功能,而两种功能共同配合时,可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握力套,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满足各种水平力量训练者的训练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握力套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一种握力套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的一种握力套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的一种握力套的右视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的一种握力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实施例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握力套,包括套孔1以及围绕套孔1的功能抓握部2;所述套孔1用于套在训练器械的把柄上;所述功能抓握部2用于使用者的手部在抓握时,提供可变化的抓握口径和/或提供可变化的发力位置。下面以提供可变化的抓握口径功能、提供可变化发力位置功能进行分别的阐述。1、提供可变化的抓握口径功能该功能采用的是旋转调整的方式,由于圆形所提供的抓握口径是固定的,无论旋转调整至任何角度,与使用者的手掌的接触面和接触口径皆是不变的;那么,只要是非圆形,就会使握力套在旋转调整时,与使用者的手掌的接触面和接触口径可以发生变化,进而达到改变抓握口径的目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握力套中,所述功能抓握部2在与套孔1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为非圆形,用于使用者的手部在抓握功能抓握部2时,利用功能抓握部的非圆形的形状提供不同的抓握口径;其中,非圆形为除了圆形的任意形状,可以为规则形状,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只要通在不同的抓握角度,提供可变化的抓握口径即可。在结合人体工学设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功能抓握部2在与套孔1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为椭圆形;其中,椭圆形的设计,即可满足使用者手部抓握的舒适度,还可在旋转0-180度时,提供无级的抓握口径的变化功能;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求,旋转调整功能抓握部在手掌中的角度,以控制手掌抓握的口径,改变手掌抓握时的开合度L,以改变训练难度,具体可参照图6所示;并且,采用此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还可适应不同手大小的使用者,使本握力套采用一种规格即可满足多类人群的需求。2、提供可变化发力位置功能该功能采用的是旋转调整的方式,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握力套中,所述套孔1在功能抓握部2中偏心设置,用于使用者的手部在抓握功能抓握部2时,套孔1与手掌靠近手指的区域和手掌靠近手腕区域之间的任意位置对应,进而提供不同的发力位置;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仅提供此功能时,所述功能抓握部2在与套孔1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可以为任意形状,即可包含圆形;由于套孔1的偏心设置,使得在对功能抓握部2旋转调整时,套孔1的位置也在不断的改变,这样,在使用者抓握时,套孔1即可对应不同的位置,而使用者在进行训练时,由于套孔1是在手掌靠近手指的区域和手掌靠近手腕区域之间的任意位置对应,而套孔1所套住的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握力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套孔以及围绕套孔的功能抓握部;所述套孔用于套在训练器械的把柄上;所述功能抓握部用于使用者的手部在抓握时,提供可变化的抓握口径和/或提供可变化的发力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握力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套孔以及围绕套孔的功能抓握部;所述套孔用于套在训练器械的把柄上;所述功能抓握部用于使用者的手部在抓握时,提供可变化的抓握口径和/或提供可变化的发力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握力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抓握部在与套孔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为非圆形,用于使用者的手部在抓握功能抓握部时,利用功能抓握部的非圆形的形状提供不同的抓握口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握力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抓握部在与套孔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为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握力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孔在功能抓握部中偏心设置,用于使用者的手部在抓握功能抓握部时,套孔与手掌靠近手指的区域和手掌靠近手腕区域之间的任意位置对应,进而提供不同的发力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重力智造健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