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氧随面可塑型防护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321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氧随面可塑型防护口罩,采用全新两层可分离式结构设计,即内侧随面可塑型支架(1)和外侧防护口罩,并针对内侧随面可塑型支架(1)进行具体设计,配合在外侧防护口罩顶边边缘上的挂设,将内侧随面可塑型支架(1)置于口罩佩戴者面部与外侧防护口罩内侧面之间,形成一个拱起的呼吸腔,通过增大口罩有效透气面,解决口罩防护面湿化后与面部沾黏导致呼吸不畅问题,并且内侧随面可塑型支架(1)可重复利用结构的设计,使得实际应用中,只需根据需要更换外侧防护口罩,即可解决现有利用率低和资源浪费问题;同时整个结构设计中,贴面部分采用热塑材料,可根据使用者面部特征生成特定边缘形状,拥有高贴合度和高隔绝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氧随面可塑型防护口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氧随面可塑型防护口罩,属于防护口罩

技术介绍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口罩作为个人防护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已经全然走进全民视野,一次性医疗口罩从过去窄领域小群体的小众产品,迅速转变为个人必备的紧俏防疫物资。到目前为止,全军官兵包括部队医疗人员无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科学佩戴口罩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长时间的佩戴也暴露出传统一次性口罩所亟待解决和改进的诸多问题:如何提高一次性口罩对病毒过滤和阻隔作用,能否提高佩戴舒适度,如何处理长时间站岗执勤过程中口罩防护面湿化后与面部沾黏导致呼吸不畅,怎样提高口罩的利用率减少医疗物资的浪费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氧随面可塑型防护口罩,采用全新两层可分离式结构设计,在保证口罩佩戴的防护性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口罩佩戴的舒适度。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设计了一种保氧随面可塑型防护口罩,包括内侧随面可塑型支架和外侧防护口罩,其中,内侧随面可塑型支架包括鼻梁轮廓支撑、面颊支撑、以及用于连接两者的连接件;鼻梁轮廓支撑的形状与鼻梁上段、以及其两侧的水平截面形状相适应,鼻梁轮廓支撑上沿其轮廓分布设置至少一个开口向下的卡槽,且各个卡槽设置位置以鼻梁轮廓支撑中点位置呈轴对称分布,基于各个卡槽卡设在外侧防护口罩顶边边缘,实现鼻梁轮廓支撑在外侧防护口罩上的挂设,且外侧防护口罩顶边边缘中点位置与鼻梁轮廓支撑中点位置彼此对应;面颊支撑包括鼻翼轮廓支撑、以及两个面部贴合支撑,鼻翼轮廓支撑的形状与鼻梁下段、以及其两侧的水平截面形状相适应,两个面部贴合支撑的形状彼此相同,两个面部贴合支撑分别与鼻翼轮廓支撑上中点位置两侧的边一一对应,面部贴合支撑分别与鼻翼轮廓支撑上对应的边相连接,两个面部贴合支撑彼此呈轴对称分布;连接件包括至少一根鼻梁上支撑、至少一个角度可调式连接、至少一根鼻梁下支撑,鼻梁上支撑的数量、角度可调式连接的数量、鼻梁下支撑的数量三者相等,各根鼻梁上支撑、各个角度可调式连接、各根鼻梁下支撑三者彼此一一对应,各根鼻梁上支撑上的其中一端分别对接鼻梁轮廓支撑上对应鼻梁上段的内侧位置,且各根鼻梁上支撑分别与鼻梁轮廓支撑对接的位置、相对鼻梁轮廓支撑中点位置呈轴对称分布,以及各根鼻梁上支撑彼此平行,各根鼻梁上支撑上的另一端分别经对应角度可调式连接、对接对应鼻梁下支撑上的其中一端,各根鼻梁下支撑上的另一端分别对接鼻翼轮廓支撑对应鼻梁下段的位置,且各根鼻梁下支撑分别与鼻翼轮廓支撑对接的位置、相对鼻翼轮廓支撑中点位置呈轴对称分布,以及各根鼻梁下支撑彼此平行;鼻梁轮廓支撑位于面颊支撑的上方;基于口罩佩戴者对外侧防护口罩的佩戴、以及鼻梁轮廓支撑在外侧防护口罩上的挂设,连接件与面颊支撑位于口罩佩戴者面部与外侧防护口罩内侧面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鼻梁轮廓支撑上沿其轮廓设置一个开口向下的卡槽,且卡槽的两端沿鼻梁轮廓支撑轮廓分别延伸至鼻梁轮廓支撑的两端,基于该卡槽卡设在外侧防护口罩顶边边缘,实现鼻梁轮廓支撑在外侧防护口罩上的挂设,且外侧防护口罩顶边边缘中点位置与鼻梁轮廓支撑中点位置彼此对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中包括两根鼻梁上支撑、两个角度可调式连接、两根鼻梁下支撑。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面部贴合支撑分别均包括两条彼此端点相对接的边,各面部贴合支撑中两条边上的另一端分别对接鼻翼轮廓支撑上对应边的两端位置,两个面部贴合支撑彼此呈轴对称分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中的各个角度可调式连接分别为角度可调式热塑材料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贴设于所述鼻梁轮廓支撑内侧位置的热塑性材料垫片。本技术所述一种保氧随面可塑型防护口罩,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所设计保氧随面可塑型防护口罩,采用全新两层可分离式结构设计,即内侧随面可塑型支架和外侧防护口罩,并针对内侧随面可塑型支架进行具体设计,配合在外侧防护口罩顶边边缘上的挂设,将内侧随面可塑型支架置于口罩佩戴者面部与外侧防护口罩内侧面之间,形成一个拱起的呼吸腔,通过增大口罩有效透气面,解决口罩防护面湿化后与面部沾黏导致呼吸不畅问题,并且内侧随面可塑型支架可重复利用结构的设计,使得实际应用中,只需根据需要更换外侧防护口罩,即可解决现有利用率低和资源浪费问题;同时整个结构设计中,贴面部分采用热塑材料,可根据使用者面部特征生成特定边缘形状,拥有高贴合度和高隔绝性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设计保氧随面可塑型防护口罩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设计保氧随面可塑型防护口罩的侧视示意图。其中,1.内侧随面可塑型支架,1-1.鼻梁轮廓支撑,1-2.面颊支撑,1-2-1.鼻翼轮廓支撑,1-2-2.面部贴合支撑,1-3.连接件,1-3-1.鼻梁上支撑,1-3-2.角度可调式连接,1-3-3.鼻梁下支撑,2.热塑性材料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设计了一种保氧随面可塑型防护口罩,包括内侧随面可塑型支架1和外侧防护口罩,实际应用当中,如图1和图2所示,内侧随面可塑型支架1包括鼻梁轮廓支撑1-1、面颊支撑1-2、以及用于连接两者的连接件1-3。鼻梁轮廓支撑1-1的形状与鼻梁上段、以及其两侧的水平截面形状相适应,鼻梁轮廓支撑1-1上沿其轮廓分布设置至少一个开口向下的卡槽,且各个卡槽设置位置以鼻梁轮廓支撑1-1中点位置呈轴对称分布,基于各个卡槽卡设在外侧防护口罩顶边边缘,实现鼻梁轮廓支撑1-1在外侧防护口罩上的挂设,且外侧防护口罩顶边边缘中点位置与鼻梁轮廓支撑1-1中点位置彼此对应。实际应用当中,具体可以设计鼻梁轮廓支撑1-1上沿其轮廓设置一个开口向下的卡槽,且卡槽的两端沿鼻梁轮廓支撑1-1轮廓分别延伸至鼻梁轮廓支撑1-1的两端,基于该卡槽卡设在外侧防护口罩顶边边缘,实现鼻梁轮廓支撑1-1在外侧防护口罩上的挂设,且外侧防护口罩顶边边缘中点位置与鼻梁轮廓支撑1-1中点位置彼此对应。关于鼻梁轮廓支撑1-1,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针对鼻梁轮廓支撑1-1内侧位置,设计贴设热塑性材料垫片2。面颊支撑1-2包括鼻翼轮廓支撑1-2-1、以及两个面部贴合支撑1-2-2,鼻翼轮廓支撑1-2-1的形状与鼻梁下段、以及其两侧的水平截面形状相适应,两个面部贴合支撑1-2-2的形状彼此相同,两个面部贴合支撑1-2-2分别与鼻翼轮廓支撑1-2-1上中点位置两侧的边一一对应,面部贴合支撑1-2-2分别与鼻翼轮廓支撑1-2-1上对应的边相连接,两个面部贴合支撑1-2-2彼此呈轴对称分布。实际应用当中,具体设计各面部贴合支撑1-2-2分别均包括两条彼此端点相对接的边,各面部贴合支撑1-2-2中两条边上的另一端分别对接鼻翼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氧随面可塑型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随面可塑型支架(1)和外侧防护口罩,其中,内侧随面可塑型支架(1)包括鼻梁轮廓支撑(1-1)、面颊支撑(1-2)、以及用于连接两者的连接件(1-3);/n鼻梁轮廓支撑(1-1)的形状与鼻梁上段、以及其两侧的水平截面形状相适应,鼻梁轮廓支撑(1-1)上沿其轮廓分布设置至少一个开口向下的卡槽,且各个卡槽设置位置以鼻梁轮廓支撑(1-1)中点位置呈轴对称分布,基于各个卡槽卡设在外侧防护口罩顶边边缘,实现鼻梁轮廓支撑(1-1)在外侧防护口罩上的挂设,且外侧防护口罩顶边边缘中点位置与鼻梁轮廓支撑(1-1)中点位置彼此对应;/n面颊支撑(1-2)包括鼻翼轮廓支撑(1-2-1)、以及两个面部贴合支撑(1-2-2),鼻翼轮廓支撑(1-2-1)的形状与鼻梁下段、以及其两侧的水平截面形状相适应,两个面部贴合支撑(1-2-2)的形状彼此相同,两个面部贴合支撑(1-2-2)分别与鼻翼轮廓支撑(1-2-1)上中点位置两侧的边一一对应,面部贴合支撑(1-2-2)分别与鼻翼轮廓支撑(1-2-1)上对应的边相连接,两个面部贴合支撑(1-2-2)彼此呈轴对称分布;/n连接件(1-3)包括至少一根鼻梁上支撑(1-3-1)、至少一个角度可调式连接(1-3-2)、至少一根鼻梁下支撑(1-3-3),鼻梁上支撑(1-3-1)的数量、角度可调式连接(1-3-2)的数量、鼻梁下支撑(1-3-3)的数量三者相等,各根鼻梁上支撑(1-3-1)、各个角度可调式连接(1-3-2)、各根鼻梁下支撑(1-3-3)三者彼此一一对应,各根鼻梁上支撑(1-3-1)上的其中一端分别对接鼻梁轮廓支撑(1-1)上对应鼻梁上段的内侧位置,且各根鼻梁上支撑(1-3-1)分别与鼻梁轮廓支撑(1-1)对接的位置、相对鼻梁轮廓支撑(1-1)中点位置呈轴对称分布,以及各根鼻梁上支撑(1-3-1)彼此平行,各根鼻梁上支撑(1-3-1)上的另一端分别经对应角度可调式连接(1-3-2)、对接对应鼻梁下支撑(1-3-3)上的其中一端,各根鼻梁下支撑(1-3-3)上的另一端分别对接鼻翼轮廓支撑(1-2-1)对应鼻梁下段的位置,且各根鼻梁下支撑(1-3-3)分别与鼻翼轮廓支撑(1-2-1)对接的位置、相对鼻翼轮廓支撑(1-2-1)中点位置呈轴对称分布,以及各根鼻梁下支撑(1-3-3)彼此平行;鼻梁轮廓支撑(1-1)位于面颊支撑(1-2)的上方;/n基于口罩佩戴者对外侧防护口罩的佩戴、以及鼻梁轮廓支撑(1-1)在外侧防护口罩上的挂设,连接件(1-3)与面颊支撑(1-2)位于口罩佩戴者面部与外侧防护口罩内侧面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氧随面可塑型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随面可塑型支架(1)和外侧防护口罩,其中,内侧随面可塑型支架(1)包括鼻梁轮廓支撑(1-1)、面颊支撑(1-2)、以及用于连接两者的连接件(1-3);
鼻梁轮廓支撑(1-1)的形状与鼻梁上段、以及其两侧的水平截面形状相适应,鼻梁轮廓支撑(1-1)上沿其轮廓分布设置至少一个开口向下的卡槽,且各个卡槽设置位置以鼻梁轮廓支撑(1-1)中点位置呈轴对称分布,基于各个卡槽卡设在外侧防护口罩顶边边缘,实现鼻梁轮廓支撑(1-1)在外侧防护口罩上的挂设,且外侧防护口罩顶边边缘中点位置与鼻梁轮廓支撑(1-1)中点位置彼此对应;
面颊支撑(1-2)包括鼻翼轮廓支撑(1-2-1)、以及两个面部贴合支撑(1-2-2),鼻翼轮廓支撑(1-2-1)的形状与鼻梁下段、以及其两侧的水平截面形状相适应,两个面部贴合支撑(1-2-2)的形状彼此相同,两个面部贴合支撑(1-2-2)分别与鼻翼轮廓支撑(1-2-1)上中点位置两侧的边一一对应,面部贴合支撑(1-2-2)分别与鼻翼轮廓支撑(1-2-1)上对应的边相连接,两个面部贴合支撑(1-2-2)彼此呈轴对称分布;
连接件(1-3)包括至少一根鼻梁上支撑(1-3-1)、至少一个角度可调式连接(1-3-2)、至少一根鼻梁下支撑(1-3-3),鼻梁上支撑(1-3-1)的数量、角度可调式连接(1-3-2)的数量、鼻梁下支撑(1-3-3)的数量三者相等,各根鼻梁上支撑(1-3-1)、各个角度可调式连接(1-3-2)、各根鼻梁下支撑(1-3-3)三者彼此一一对应,各根鼻梁上支撑(1-3-1)上的其中一端分别对接鼻梁轮廓支撑(1-1)上对应鼻梁上段的内侧位置,且各根鼻梁上支撑(1-3-1)分别与鼻梁轮廓支撑(1-1)对接的位置、相对鼻梁轮廓支撑(1-1)中点位置呈轴对称分布,以及各根鼻梁上支撑(1-3-1)彼此平行,各根鼻梁上支撑(1-3-1)上的另一端分别经对应角度可调式连接(1-3-2)、对接对应鼻梁下支撑(1-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松王春栋沈奕宏甘宇平吕胤墀周树道叶林翰陈诺刘凤郭随平卫克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