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脱落的转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3056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自动脱落的转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旋转枢纽,包括多个枢纽固定端; 一弹性组件,其一端与该旋转枢纽的一端相接; 一第一旋转套环,该第一旋转套环形成有多个旋转凹槽、多个锁定凹槽与多个跳脱凹槽;以及 一旋转轴,其内装设该弹性组件与该旋转枢纽并连接至该第一旋转套环。(*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装置,尤指一种包含旋转枢纽的转体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脱落的转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旋转枢纽,包括多个枢纽固定端;一弹性组件,其一端与该旋转枢纽的一端相接;一第一旋转套环,该第一旋转套环形成有多个旋转凹槽、多个锁定凹槽与多个跳脱凹槽;以及一旋转轴,其内装设该弹性组件与该旋转枢纽并连接至该旋转套环。上述方案中,其特点在于该多个枢纽固定端为多个形成于该旋转枢纽侧面的突出物。上述方案中,其特点在于该多个旋转凹槽、该多个锁定凹槽与该多个跳脱凹槽为该第一旋转套环内壁上两两相邻的一第一凸点、一第二凸点、一第三凸点、一第四凸点、一第五凸点与一第六凸点之间所形成的凹槽。上述方案中,其特点在于该第一旋转套环与该旋转轴通过该旋转枢纽而相接。上述方案中,其特点在于该旋转枢纽具有一中空的中心轴,可与该第一旋转套环的一旋转套环中心轴套接而固定。上述方案中,其特点在于该第一旋转套环内壁上还形成有一旋转凸缘与一跳脱槽。上述方案中,其特点在于该旋转凸缘形成于该多个旋转凹槽、多个锁定凹槽与多个跳脱凹槽之后,该跳脱槽两侧具有该旋转凸缘缺口处形成的两凹槽,且该两凹槽的位置与该旋转凹槽的位置相对应。上述方案中,其特点在于该旋转凸缘后设有可容入该旋转枢纽的套环空间。上述方案中,其特点在于该转体装置还包括一第二旋转套环,该旋转轴与一下盖连接,该第一旋转套环及第二旋转套环均与一上盖连接。上述方案中,其特点在于该旋转轴为中空结构,形成有一形状与该旋转枢纽相似的枢纽插槽,该旋转枢纽可置入且紧密固定于该旋转轴内。由上可知,本技术是针对一具旋转枢纽的装置遭受不当外力强行旋转而受损的问题进行设计,当遭受不当外力强行旋转时,本技术的旋转枢纽会移动使结合处自动脱离,避免因强行旋转超出正常范围而损坏,如此也可维持装置外观设计的完整性,并且本技术的构成零件数少,构造简单且组装容易,使用者可轻易白行组装与修复。有关本技术的详细内容及技术,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转体装置示意图。其中所示的旋转面板上盖10与旋转枢纽下盖12借由旋转轴120与第一旋转套环10a和第二旋转套环10b的结合形成一完整转体装置,第一旋转套环10a借由装置连接处30与上盖10连接,还有弹性组件14与旋转枢纽16套装在旋转轴120中以达成本技术实施例可自动脱落的转体装置的目的与功效。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转体装置的一参考实施例,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实施例的外观形状。图2A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旋转枢纽立体示意图。其中主体旋转枢纽16包括一中心轴205、第一枢纽固定端201与第二枢纽固定端203,其中中心轴205为一中空的装置,借此套接在图3B所示的旋转套环中心轴35上(见图3B),以达成旋转的目的。而第一枢纽固定端201与第二枢纽固定端203为两个突出于旋转枢纽16圆柱体的突出物,借此装置达成本技术实施例的旋转、锁定与跳脱的功能,此旋转枢纽16也为本技术重要的实施例。图2B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旋转枢纽的侧面示意图,借此说明旋转枢纽16的侧面构造,其中第一枢纽固定端侧面201a对应第一枢纽固定端201、第二枢纽固定端侧面203a对应第二枢纽固定端203、中心轴侧面205a对应中心轴205。图3A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旋转轴剖面示意图,其中枢纽插槽38形状与旋转枢纽16相似,可供旋转枢纽16置入且紧密固定于旋转轴120内,使旋转面板下盖12可借旋转轴120而带动旋转枢纽16旋转。另外,图3B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旋转套环剖面示意图,连接于旋转面板上盖10的第一旋转套环10a与第二旋转套环10b借套接于旋转轴120内的旋转枢纽16与旋转面板下盖12连接,且可相对于旋转轴120旋转。其中,第一旋转套环10a借装置连接处30与旋转面板上盖10相连,而旋转枢纽16即连接于此第一旋转套环10a内,此第一旋转套环10a内壁上形成多个凸点,在该凸点后形成有旋转凸缘37,可抵住旋转枢纽16的第一枢纽固定端201与第二枢纽固定端203,使之不跳脱,但若此旋转枢纽16旋转至图3B所示的跳脱槽39位置,因该跳脱槽39侧面具有旋转凸缘37缺口处所形成的两凹槽391,且此两凹槽391可供第一枢纽固定端201与第二枢纽固定端203通过,因此该旋转枢纽16可从此处跳脱,进入旋转凸缘37后的套环空间(参见图3D及图5B)。其详细过程下面将结合图3C与图3D进行说明。图3C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旋转枢纽旋转位置示意图。此图所示装置为图3A的旋转轴剖面与图3B的旋转套环剖面覆贴而成,如图所示,旋转套环10a内壁具有六个凸点e、f、g、e’、f’、g’,凸点e、f、g为一组,而凸点e’、f’、g’则为对称位置上的另一组,其中凸点g’和凸点e之间形成旋转凹槽a;凸点e和凸点f之间形成锁定凹槽b;凸点f和凸点g之间形成跳脱凹槽c;凸点g和凸点e’之间形成旋转凹槽a’;凸点e’和凸点f’之间形成锁定凹槽b’;凸点f’和凸点g’之间形成跳脱凹槽c’,且此两跳脱凹槽c、c’正好形成于跳脱槽39的两凹槽391前。此图中所示的装置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初始位置开始旋转时,旋转枢纽16两端的第一枢纽固定端201与第二枢纽固定端203分别于第一旋转凹槽a与第二旋转凹槽a’内移动,也就是旋转枢纽16于第一旋转凹槽a与第二旋转凹槽a’内皆为自由旋转的空间,其装置连接处30与如图1所示的旋转面板上盖10连接,此旋转面板连接装置连接处30带动旋转套环10a、10b在自由旋转空间之下有一自由旋转角度。图3D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旋转枢纽位置侧面图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旋转枢纽16在如图3C所示的自由旋转角度内时,其在旋转轴120内的弹性组件14一端位于第一弹性组件位置点P31,而旋转枢纽16一端位于第一旋转套环10a内的第一枢纽位置点P33,其中第一枢纽固定端侧面201a与第二枢纽固定端侧面203a抵顶于旋转套环10a内的旋转凸缘37上,因此被挡住而不致跳脱。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旋转枢纽锁定位置示意图。当装置连接处30导引整个装置旋转,使旋转枢纽16的第一枢纽固定端201跨过第一凸点e且被第三凸点f挡住,而落于第一锁定凹槽b内,同时使第二枢纽固定端203跨过第二凸点e’且被第四凸点f’挡住,而落于第二锁定凹槽b’内,则旋转枢纽16的两端枢纽固定端分别落于两锁定凹槽b、b’内,此时位置为锁定位置,由于旋转凸缘37的抵顶,旋转枢纽16仍无法跳脱。图5A是本技术实施例旋转枢跳脱位置示意图。若装置连接处30导引整个装置旋转,使旋转枢纽16的第一枢纽固定端201跨过第三凸点f且被第五凸点g挡住,而落于第一跳脱凹槽c内,同时使第二枢纽固定端203跨过第四凸点f’且被第六凸点g’挡住,而落于第二跳脱凹槽c’内,则此时旋转枢纽16的两端枢纽固定端201、203分别落于两跳脱凹槽c、c’内,即旋转枢纽进入了跳脱槽39的位置,表示此时为跳脱位置,其侧面示意图详见图5B。如图5B所示,旋转枢纽16落于跳脱位置时,其两端的枢纽固定端201、203对应于跳脱槽39两侧的两凹槽391的位置,已没有旋转凸缘37抵顶于该两个固定端201、203,此时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修
申请(专利权)人:旭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