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隔绝遮蔽体与金属遮蔽片绝缘框架的电子卡,它包括绝缘框架、一侧包覆金属遮蔽片的连接器、电路板及收容室、第一遮蔽体及第二遮蔽体;绝缘框架包括第一、二框架;第一、二框杆一端端缘及内侧面分别设有组接槽及用于收容连接器的卡座,于组接槽的相对应侧设有定位槽;第一、二框杆另一端设有由相互盖合的上、下盖体构成的收容室;电路板组设于绝缘框架内,与电路板连通的无线结构容置于收容室内;第一遮蔽体遮蔽于绝缘框架一面,其两侧缘弯折延设对应并直接嵌卡于绝缘框架第一、二框杆组装槽的卡合壁;第二遮蔽体遮蔽于绝缘框架另一面,其侧缘弯折延设对应并直接嵌卡于第一、二框杆定位槽的卡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二框杆设有卡座端设有跨接杆;跨接杆具有自第一、二框杆一体形成的连接部及由连接部延设以形成隔绝第一、二遮蔽部与连接器金属遮蔽片效果的中隔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计算机附属装置,特别是一种具隔绝遮蔽体与金属遮蔽片绝缘框架的电子卡。随着电脑高速传输的发展趋势,电子卡本身的设计对于防止外界杂讯干扰的要求愈趋严苛。因此,习知电子卡除设置有上、下金属遮蔽体用于遮蔽电磁干扰外,电子卡上的连接器进一步设置有金属遮蔽片,以便进一步提供与电脑电讯插接时,能够将位于连接器附近的外界杂讯先行导引,以确保电讯高速传输的稳定。金属遮蔽片系包覆于连接器的一侧,并延伸出若干与电子卡内电路板相连通的接脚,藉由电路板内建电路达到导引杂讯的功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金属遮蔽片系裸露于连接器一侧,并位于上、下金属遮蔽体之间,因此,电子卡在插接使用时,可能会使上、下金属遮蔽体与金属遮蔽片接触而造成短路,如此,将影响电讯正确地传输。再者,电子卡为防止误插,其插卡的方位为一定方向,亦即,电子卡上系以特定的标示提供使用者正、反面的方位,以便于将其正确插置于电脑使用。而习知电子卡正、反面标示通常系标示于收容室上,而收容室系与绝缘框架为相同的材质,具有可相互盖合成一体的上、下盖。其中上盖的型较突出并标示有厂商的商标,以显示使用时正面的意义。惟上盖与绝缘框架系以嵌卡的方式固定,两者在交界处仅为简单的衔接而并无固定,因此,当电子卡拔出时,常因手部的上提力量对电子卡交界处造成变形,且不当严重的上力道更容易使电子卡的结构在交界处形成松脱,从而影响到电子卡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包括绝缘框架、一侧包覆金属遮蔽片的连接器、电路板及收容室、第一遮蔽体及第二遮蔽体;绝缘框架包括第一、二框架;第一、二框杆一端端缘及内侧面分别设有组接槽及用于收容连接器的卡座,于组接槽的相对应侧设有定位槽;第一、二框杆另一端设有由相互盖合的上、下盖体构成的收容室;电路板组设于绝缘框架内,与电路板连通的无线结构容置于收容室内;第一遮蔽体遮蔽于绝缘框架一面,其两侧缘弯折延设对应并直接嵌卡于绝缘框架第一、二框杆组装槽的卡合壁;第二遮蔽体遮蔽于绝缘框架另一面,其侧缘弯折延设对应并直接嵌卡于第一、二框杆定位槽的卡壁;第一、二框杆卡座端设有跨接杆;跨接杆具有自第一、二框杆一体形成的连接部及由连接部延设以形成隔绝第一、二遮蔽部与连接器金属遮蔽片效果的中隔部。其中绝缘框架第一、二框架设置收容室端设有跨接于其端缘的横杆;收容室上盖系自绝缘框架横杆一体延设;横杆上设有复数供定位第一遮蔽体的卡槽。第一遮蔽体的另两侧缘弯折延设包覆于绝缘框架第一、二框杆外侧的呈L形横截面的镶合壁;第二遮蔽体另两侧缘弯折延设包覆于第一遮蔽体镶合壁的呈L形横截面的包覆壁。第一、二框杆外侧缘形成供第一遮蔽体镶合壁紧贴包覆的落差面。第一遮蔽体靠近镶合壁延设供包覆第一遮蔽体镶合壁的第二遮蔽体包覆壁抵止的抵压面。第一遮蔽体卡合壁系由第一遮蔽体侧缘水平延设再经90°弯折形成,并于其相对两侧设有干涉体。第二遮蔽体卡合壁系由第二遮蔽体侧缘水平延设再经90°弯折形成并呈倒锥状。第一、二框杆靠近横杆一侧的侧面上设有止退槽。第一遮蔽体另两侧缘弯折延设包覆于绝缘框架第一、二框杆外侧呈L形横截面的镶合壁;第二遮蔽体另两侧缘弯折延设包覆于第一遮蔽体镶合壁呈L形横截面的包覆壁。第一、二框杆外侧缘形成供第一遮蔽体镶合壁紧贴包覆的落差面。第一遮蔽体靠近镶合壁设有供第二遮蔽体包覆壁抵止的抵压面。第二遮蔽体包覆壁设有由外向内冲压对应并抵靠于第一、二框杆止退槽内的挡壁。由于本技术包括绝缘框架、一侧包覆金属遮蔽片的连接器、电路板及收容室及第一、二遮蔽体;绝缘框架包括端缘及内侧面分别设有组接槽、卡座及定位槽的第一、二框杆;第一、二框杆另一端设有由相互盖合的上、下盖体构成的收容室;电路板组设于绝缘框架内,其上无线结构容置于收容室内;第一、二遮蔽体分别遮蔽于绝缘框架两面,第一遮蔽体两侧缘弯折延设卡合壁;第二遮蔽体侧缘弯折延设直接嵌卡于第一、二框杆定位槽的卡壁;第一、二框杆卡座端设有跨接杆;跨接杆具有自第一、二框杆一体形成的连接部及由连接部延设以形成隔绝第一、二遮蔽部与连接器金属遮蔽片效果的中隔部。本技术不但组装便捷稳固、防杂讯干涉效果佳,且藉由设置于第一、二框杆卡座端跨接杆的中隔部形成隔绝第一、二遮蔽体与金属遮蔽片的效果,使本技术在插拔时不会发生短路性接触,从而确保稳定的电讯传输。不仅杜绝短路性不良接触、电讯传输稳定,而且避免损坏、提高使用寿命,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示意立体图(反向)。图5、为本技术结构示意立体图(反向、下盖开启状态)。如图3所示,绝缘框架2包括第一框杆20、第二框架21及跨接于第一、二框杆20、21一端端缘的横杆22。第一、二框杆20、21远离横杆22端缘顶面及内侧面分别设有组接槽23及用于收容连接器3的卡座24;于组接槽23的相对应侧设有定位槽25;第一、二框杆20、21另一端两端缘间连设跨接杆29。跨接杆29具有自第一、二框杆20、21一体形成的连接部290及由连接部290延设的中隔部291。第一、二框杆20、21外侧缘形成落差面26,并于靠近横杆22一侧的落差面26旁设有止退槽27。横杆22顶面设有四个卡槽28。连接器3具有包覆于其一侧的金属遮蔽片30。电路板4设有与其连通的无线结构40。收容室5包括自绝缘框架2横杆22一体延设的上盖50及可盖合并固定于上盖50上的分离式下盖51。如图5所示,上盖50上设有扣柱501。下盖51两侧边设有与上盖50上扣柱501相对应并扣合的固定槽510,其另一端延设两组合臂511。如图3所示,第一遮蔽体6两侧缘弯折延设对应并直接嵌卡于绝缘框架2第一、二框杆20、21的组装槽23及横杆22的卡槽28的卡合壁60、61,卡合壁60、61系由第一遮蔽体6侧缘水平延设再经90°弯折形成,并于卡合壁60、61两侧缘分别凸设组装时藉以嵌卡于组接槽23及卡槽28内的干涉体601、611。第一遮蔽体6的另两侧缘弯折延设包覆于绝缘框架2第一、二框杆20、21外侧呈L形横截面的镶合壁62及靠近镶合壁62的抵压面63。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第二遮蔽体7侧缘弯折延设对应并直接嵌卡于第一、二框杆20、21定位槽25内呈倒锥状的卡壁70,卡合壁70系由第二遮壁体7侧缘水平延设再经90°弯折形成;其另两侧缘弯折延设包覆于第一遮蔽体6镶合壁62呈L形横截面的包覆壁71,并于包覆壁71上由外向内冲压对应并抵靠于第一、二框杆20、21止退槽27内为的斜面的挡壁72。组装时,如图3所示,以第一遮蔽体6的卡合壁60、61及镶合壁62直接嵌卡于绝缘框架2第一、二框杆20、21的组装槽23及横杆22的定位槽28内,以将第一遮蔽体6组装于绝缘框架2第一、二框杆20、21的一面,以遮蔽绝缘框架2第一、二框杆20、21及横杆22所框设的区域的一面,并令第一遮蔽体6的镶合壁62紧贴包覆抵止于第一、二框杆20、21的落差面26上。然后将连接器3组装于第一、二框杆20、21的卡座24内,与其电讯连接的电路板4一并组装于绝缘框架2上并令电路板4上无线结构40收容于收容室5内。如图1所示,以第二遮蔽体7的卡壁70嵌卡于第一、二框杆20、21定位槽25内,以其上包覆壁71包覆扣卡于第一遮蔽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敬钧,童明辉,王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林敬钧,童明辉,王英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