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柳文涛专利>正文

一种整体式多层保温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301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整体式多层保温大棚,包括移动装置,以及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若干内保温棚和外保温棚;所述两个移动装置对称设置在种植区的边缘,移动装置包括轨道和多个滑轮,外保温棚和内保温棚的拱杆与轨道或滑轮连接,所述滑轮或轨道通过地桩沿种植区的边缘设置;当种植农作物时,将通过牵引设备与轨道或滑轮连接,实现大棚的整体移动,使部分种植区域处于露天状态,然后采用机械设备进行种植或收割,解决了大棚内空间狭小不适用机械设备的问题;同时增加了大棚复种次数,降低了土传病害和作物生理病害;另外,地桩以上的大棚主体、滑轮和轨道,不接触土壤,不易生锈,易于保养,大幅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式多层保温大棚
本技术涉及农业大棚制造
,具体为一种整体式多层保温大棚。
技术介绍
塑料大棚在当今蔬菜反季节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了其低廉的价格和较为出色的保温性能。一般的多膜大棚最外层的拱杆插入土壤,在外拱杆上铺设塑料薄膜,形成了外保温层防护系统。在设计建造中,具有较强的防风,防雨雪性能,兼具保温。在外保温层防护系统的内部,再设置多组分为上下层的内拱杆组,以及铺设在各内拱杆组之上保温层,各内拱杆组的拱杆底端插入土壤,由于内拱杆组一般不需要负担除支撑保温层以外的荷载,内拱杆组拱杆可设置得较外拱杆组拱杆稀疏得多,成本较低,保温效果较好,可提早果蔬上市时间,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在生产中较为普遍。但是其缺点也较为明显:外拱杆组的拱杆,以及设置在外拱杆组内部的多层内拱杆组,拱杆下端一般都插入土壤固定,以及各层内外拱杆组上铺设的保温层分别独立设置,因其各组拱杆的拱杆底端分别插入土壤中,不便于拆卸和移动,更不能成为一个整体同时移动;尤其是在大棚内机械耕作时,机械耕作需与内拱杆保持一定的距离,内拱杆严重影响了机械的耕作空间,导致耕作效率低下,为例提高耕作效率,一般都需要拆除内拱杆和其上的保温层,费时费力。再例如,由于设施大棚封闭的环境及气热条件,及过多使用化肥,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通常需要每年夏季揭膜歇棚,利用自然降雨淋溶洗盐,揭膜歇棚具体为揭除外膜,拆除内拱杆组及保温层,因为内拱杆骨架较为稀疏,揭去最外层塑料薄膜后,下大雨时留存在内保温层上的雨水会形成水兜,将没有拆除的内拱杆组重压变形,甚至折断,同时也费时费力。因此,需要一种可整体移动的的多层保温大棚,既能通过不断增加保温层的个数,提前作物上市,又可以利用其多个保温层整体移动,大大提高效率的同时,方便机械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一种整体式多层保温大棚,通过该装置能够便捷的对大棚整体进行移动,实现大棚内农作物的机械化种植,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机械耕作效率,增加大棚复种次数。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整体式多层保温大棚,包括由外而内依次间隔设置的外保温棚和若干内保温棚;所述外保温棚包括多个外拱杆,内保温棚包括多个内拱杆,多个外拱杆和内拱杆均沿大棚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外拱杆和内拱杆分别通过至少一纵向系杆连接,内拱杆和外拱杆的顶部均铺设有保温层;所述内拱杆和外拱杆通过连接构件固定,内拱杆和外拱杆的下端均位于地平面的上方。优选的,所述连接构件为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与外拱杆连接,其下端与内拱杆连接。优选的,所述外拱杆的下端设置有拱杆承重板,拱杆承重板向大棚的内部延伸,内拱杆的下端与拱杆承重板连接。优选的,所述内保温棚和外保温棚的保温层结构相同,均包括顶膜和两个裙膜;所述两个裙膜对称铺设在保温棚的两侧,裙膜的下端用于埋置在土壤中,裙膜的上端与拱杆连接,顶膜铺设在保温棚的顶部,顶膜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裙膜的上端重合。优选的,多个内保温棚同侧的多个裙膜下端固连。优选的,所述外保温棚或/和内保温棚的顶部设置有卷膜器,卷膜器与顶膜连接。优选的,所述外保温棚和内保温棚通过移动装置安装在种植区的上方;两个移动装置对称设置在种植区的边缘,移动装置包括轨道和多个滑轮,外拱杆和内拱杆与轨道或滑轮连接,所述滑轮或轨道通过地桩沿种植区的边缘设置。优选的,所述多个地桩沿种植区边缘间隔设置,所述每个地桩的顶部设置一滑轮支座,滑轮设置在滑轮支座的顶部,轨道铺设在滑轮上,外保温棚和内保温棚的拱杆均与轨道连接。优选的,所述将轨道铺设在地桩上,外保温棚拱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一滑轮支架,滑轮设置在滑轮支架的下端,滑轮配装在轨道上,内保温层的拱杆与外保温棚的拱杆连接。优选的,所述滑轮包括水平轴承和垂直轴承,水平轴承和垂直轴承分别通过滑轮支座安装在地桩的顶部或外拱杆的底部,且位于同一轴线;所述轨道为U型槽钢,U型槽钢扣装在水平轴承和垂直轴承上,水平轴承的两端分别与U型槽钢的两个侧壁接触,垂直轴承的顶部与U型槽钢的顶部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整体式多层保温大棚,包括由外而内依次间隔设置的外保温棚和若干内保温棚,外保温棚和内保温棚设置在种植区内地平面的上方,各保温外保温棚和内保温棚的拱杆通过结构连接构件连接固定,形成整体结构,当种植农作物时,可通过将形成整体的外保温棚和内保温棚一次性移动,使部分种植区域处于露天状态,然后采用机械设备进行种植或收割,解决了大棚内空间狭小不适用机械设备的问题;同时增加了大棚复种次数,降低了土传病害和作物生理病害。另外,依托大棚整体性,设置一对移动装置对大棚整体性移动,更加便利移动,提高工作效率,地桩以上的大棚主体、滑轮和轨道,不接触土壤,不易生锈,易于保养,大幅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其次,所述的将保温层铺设在内拱杆上的方式,方便了卷膜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多个内保温棚同侧的多个裙膜下端固连,可一次压土实现多膜封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移动大棚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大棚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保温膜的铺设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移动装置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移动装置的侧视图。图中:1、地桩;2、压膜绳固定环;3、滑轮支座;4、滑轮;5、轨道;6、拱杆固定座;7、轨道固定板;8、定位柱;9、外拱杆;10、牵引钩;11、水平轴承;12、垂直轴承;13、顶丝;14、拱杆承重板;15、连接杆;16、卷膜器;17、外保温层;18、外顶膜;19、外裙膜;20、内拱杆;21、内顶膜;22、内裙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参阅图1-4,一种整体式多层保温大棚,包括移动装置,以及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若干内保温棚和外保温棚。所述两个移动装置对称设置在种植区的边缘,移动装置包括轨道和多个滑轮,外保温棚和内保温棚的拱杆与轨道或滑轮连接,所述滑轮或轨道沿种植区的边缘设置。移动装置通过地桩组设置在种植区的边缘,地桩组包括多个沿种植区边缘间隔设置的地桩,所有地桩形成的长度与种植区边缘线等长,地桩的顶部高于水平面,移动装置设置在其顶部,避免杂物堵塞移动装置造成其移动困难的问题。所述每个地桩的顶部设置一滑轮支座3,滑轮4设置在滑轮支座3的顶部,轨道5铺设在滑轮上,外保温棚和内保温棚的拱杆均与轨道连接,轨道沿滑轮的排布方向移动,实现多层保温大棚的整体移动。另一实施例中,将轨道5铺设在地桩上,外保温棚拱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一滑轮支架,滑轮设置在滑轮支架的下端,滑轮配装在轨道上,滑轮沿轨道移动,实现多层保温大棚的整体移动;在实施例中,外保温棚的拱杆与滑轮连接,内保温层的拱杆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体式多层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而内依次间隔设置的外保温棚和若干内保温棚;/n所述外保温棚包括多个外拱杆,内保温棚包括多个内拱杆,多个外拱杆和内拱杆均沿大棚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外拱杆通过至少一纵向系杆连接,内拱杆和外拱杆的顶部均铺设有保温层;/n所述内拱杆和外拱杆通过连接构件固定,内拱杆和外拱杆的下端均位于地平面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26 CN 20202021565471.一种整体式多层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而内依次间隔设置的外保温棚和若干内保温棚;
所述外保温棚包括多个外拱杆,内保温棚包括多个内拱杆,多个外拱杆和内拱杆均沿大棚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外拱杆通过至少一纵向系杆连接,内拱杆和外拱杆的顶部均铺设有保温层;
所述内拱杆和外拱杆通过连接构件固定,内拱杆和外拱杆的下端均位于地平面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多层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为连接杆(15),连接杆的上端与外拱杆连接,其下端与内拱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多层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拱杆的下端设置有拱杆承重板(14),拱杆承重板(14)向大棚的内部延伸,内拱杆的下端与拱杆承重板(1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多层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温棚和外保温棚的保温层结构相同,均包括顶膜和两个裙膜;
所述两个裙膜对称铺设在保温棚的两侧,裙膜的下端用于埋置在土壤中,裙膜的上端与拱杆连接,顶膜铺设在保温棚的顶部,顶膜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裙膜的上端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整体式多层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多个内保温棚同侧的多个裙膜下端固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整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柳文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