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施工用的树木移植装置,属于园林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半圆环,第一半圆环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上端开凿有方孔,第一半圆环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圆周表面套设有转轮,转轮的圆周表面开凿有环形槽,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第二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圆周表面转动连接有滚轮,滚轮和环形槽套内设有传送带,且滚轮和环形槽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连接杆的前端贯穿前部的第二支撑板并固定连接有蜗轮,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最终可以实现便于树木移植后土壤的填埋,操作简单,实用性极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施工用的树木移植装置
本技术涉及园林施工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园林施工用的树木移植装置。
技术介绍
园林,指特定培养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受到传统“礼乐”文化影响很深。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园林具有很多的外延概念:园林社区、园林街道、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县城等等。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对于园林有着迫切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的要求。对于我们现代的生活和未来的人民发展方向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有园林树木移植过程中常需要将土壤进行填满,手动填埋十分麻烦,难以满足实际中的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园林施工用的树木移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施工用的树木移植装置,它可以实现便于树木移植后土壤的填埋,操作简单,实用性极强。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园林施工用的树木移植装置,包括第一半圆环,所述第一半圆环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开凿有方孔,所述固定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圆周表面套设有转轮,所述转轮的圆周表面开凿有环形槽,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圆周表面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和环形槽套内设有传送带,且滚轮和环形槽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前端贯穿前部的第二支撑板并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啮合连接于蜗轮,所述蜗杆的右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半圆环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固定板的上侧设置有保护机构,最终可以实现便于树木移植后土壤的填埋,操作简单,实用性极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三支撑板、转杆和限位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固定连接于固定板的上端,所述转杆固定连接于蜗杆的右端圆心处,所述蜗杆转动连接于第三支撑板内,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于转杆的右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第二半圆环和两个固定扣,所述第二半圆环通过合页活动铰接于第一半圆环的左端后部,两个所述固定扣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半圆环的右端和第一半圆环的左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保护壳和把手,所述保护壳拆卸连接于固定板的上端,所述把手固定连接于保护壳的上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轮的圆周表面开凿有多个方槽,且多个方槽均匀分布于转轮的圆周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把手的表面包裹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表面刻有防滑纹。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通过打开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转轮旋转,实现将树木边缘的泥土向树坑中进行填满。(2)本方案通过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套设于树木的圆周表面,在转轮旋转填埋树坑的同时手握把手旋转本装置,实现本装置围绕树木转动,便于树木周围的土壤均匀填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施工用的树木移植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施工用的树木移植装置的立体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施工用的树木移植装置蜗轮处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施工用的树木移植装置第一半圆环处的立体图。图中标号说明:1、第一半圆环;2、第二半圆环;3、固定扣;4、固定板;5、方孔;6、保护壳;7、把手;8、第一支撑板;9、电机;10、转轮;11、转轴;12、方槽;13、传送带;14、滚轮;15、第二支撑板;16、蜗轮;17、蜗杆;18、第三支撑板;19、转杆;20、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请参阅图1-4,一种园林施工用的树木移植装置,包括第一半圆环1,第一半圆环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上端开凿有方孔5,固定板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板8,两个第一支撑板8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的圆周表面套设有转轮10,转轮10的圆周表面开凿有环形槽,固定板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撑板15,两个第二支撑板15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圆周表面转动连接有滚轮14,滚轮14和环形槽套内设有传送带13,且滚轮14和环形槽通过传送带13传动连接,连接杆的前端贯穿前部的第二支撑板15并固定连接有蜗轮16,固定板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9,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17,蜗杆17啮合连接于蜗轮16,蜗杆17的右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第一半圆环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固定板4的上侧设置有保护机构。本实施例中,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是便于本装置围绕树木旋转的,固定板4是便于支撑电机9的,方孔5是便于传送带13插入的,便于滚轮14和转轮10的传动连接,第一支撑板8是支撑转轮10的,转轴11是便于转轮10旋转的,第二支撑板15是支撑滚轮14的,蜗杆17是带动蜗轮16旋转的,电机9是转轮10旋转的动力来源,电机9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型号,例如选择型号为TCHV32-1500-3-10S的电机9,电机9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电机9为现有技术,不作过多赘述,蜗轮16是和蜗杆17相互配合实现改变旋转方向的。具体的,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施工用的树木移植装置,包括第一半圆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环(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上端开凿有方孔(5),所述固定板(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板(8),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8)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圆周表面套设有转轮(10),所述转轮(10)的圆周表面开凿有环形槽,所述固定板(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撑板(15),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15)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圆周表面转动连接有滚轮(14),所述滚轮(14)和环形槽套内设有传送带(13),且滚轮(14)和环形槽通过传送带(13)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前端贯穿前部的第二支撑板(15)并固定连接有蜗轮(16),所述固定板(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17),所述蜗杆(17)啮合连接于蜗轮(16),所述蜗杆(17)的右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半圆环(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固定板(4)的上侧设置有保护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施工用的树木移植装置,包括第一半圆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环(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上端开凿有方孔(5),所述固定板(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板(8),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8)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圆周表面套设有转轮(10),所述转轮(10)的圆周表面开凿有环形槽,所述固定板(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撑板(15),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15)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圆周表面转动连接有滚轮(14),所述滚轮(14)和环形槽套内设有传送带(13),且滚轮(14)和环形槽通过传送带(13)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前端贯穿前部的第二支撑板(15)并固定连接有蜗轮(16),所述固定板(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17),所述蜗杆(17)啮合连接于蜗轮(16),所述蜗杆(17)的右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半圆环(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固定板(4)的上侧设置有保护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施工用的树木移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三支撑板(18)、转杆(19)和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张璐欣,
申请(专利权)人:刘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