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流动性淀粉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273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流动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1)在淀粉中加入去离子水,而后滴加辛烯基琥珀酸酐和醇的混合溶液,最后过滤水洗干燥;(2)在干燥样品加入去离子水,加入5~10质量份的植物栲胶反应,最后冷却至室温;(3)在溶液中滴加酸液,过金属筛网,而后将过网后的溶液升温至30~40℃反应30~120min,后加入碱液调节pH至3.5~4.5并升温至45~50℃继续反应30~60min,结束后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所需的高流动性淀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可原位获得金属离子、反应均匀,该方法能够制得粒径均匀的高流动性淀粉。的高流动性淀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流动性淀粉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淀粉改性
,具体指一种高流动性淀粉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天然淀粉广泛存在与植物的根、茎、种子中,是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后产生的主要用于储能的一种多聚糖物质,因其来源广泛、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等特点,天然淀粉及其改性产物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造纸、化工、化妆品等领域。
[0003]因原淀粉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羟基,易形成分子内氢键,因此原淀粉颗粒倾向于相互聚集和抱团,即便在干燥状态下流动性也很差,进而限制了其应用性。淀粉分子中的亲水性基团是造成其流动性不佳的原因,因此可通过在其分子中引入疏水性基团或屏蔽表面的亲水性来实现其流动性的增加。
[0004]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0710304696.7(公布号为CN101230151A)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高流动性和强疏水性淀粉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干法将铝酸酯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包覆在淀粉颗粒表面,最外层再包覆一层二氧化硅或氧化铝层的流动性改善剂以获得较好的流动性。但是该方法主要靠物理混合包覆,若不均匀则会影响流动效果;专利申请号为CN201210141066.3(公布号为CN102702368A)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流动性淀粉及其干法制备方法》公开了干法制备流动性淀粉的方法,此方法需要干法反应器,实验条件要求较高,在第一阶段辛烯基琥珀酸酯化后未反应的辛烯基琥珀酸未除去,后期向反应器中喷入高价金属离子盐溶液量少,因此与淀粉的反应均匀性较差,且在金属离子与淀粉反应后其阴离子基团可与淀粉酯中的钠离子反应,从而引入其他无机盐组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可原位获得金属离子、反应均匀的高流动性淀粉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够制得粒径均匀的高流动性淀粉。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流动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0007](1)在100质量份淀粉中加入去离子水,配置成浓度为20~40wt%的淀粉乳,滴加碱液控制pH至7.5~9.0,而后滴加1~3质量份辛烯基琥珀酸酐和醇的混合溶液,反应30~240min后,使用酸液调节pH至中性,最后过滤洗涤干燥;
[0008]其中,所述辛烯基琥珀酸酐和醇的混合溶液中辛烯基琥珀酸酐与醇的体积比为1:4~6;
[0009](2)在100质量份步骤(1)得到的干燥样品中加入去离子水,配置成浓度为10~40wt%的淀粉糊,将其置于超声波反应器中,然后滴加酸液,控制pH至4.5~6.5,外加机械搅拌20~40min,接着加入5~10质量份的植物栲胶并升温至30~40℃反应30~240min,然后使用酸液调节pH至3.8~4.0并升温至45~50℃继续反应30~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
[0010](3)在步骤(2)得到的溶液中滴加酸液调节pH至2.5~3.0,过金属筛网,而后将过网后的溶液升温至30~40℃反应30~120min,后加入碱液调节pH至3.5~4.5并升温至45~50℃继续反应30~60min,结束后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所需的高流动性淀粉。
[0011]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的淀粉为糯玉米淀粉、糯高粱淀粉、糯米淀粉、小麦淀粉中的至少一种。
[0012]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辛烯基琥珀酸酐和醇的混合溶液中的醇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的一种。
[0013]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的碱液为NaOH溶液,所述的酸液为稀盐酸。
[0014]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超声波反应器的功率为300~1000W,频率为28~40kHz。
[0015]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机械搅拌的转速为200~400rpm。
[0016]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的酸液依次为稀盐酸和甲酸。
[0017]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的植物栲胶为儿茶素、五棓子、橡碗、栗木、荆树皮植物栲胶中的至少一种。
[0018]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的金属筛网为铁丝网、铝丝网、不锈钢网中的至少一种。
[0019]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的过金属筛网具体为逐步过24目、40目、80目和120目的金属筛网。
[0020]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的酸液为稀硫酸,所述的碱液为碳酸氢钠溶液。
[0021]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水相法将疏水基团(辛烯基琥珀酸)接到淀粉分子上,而后结合使用交联剂(栲胶类和金属离子交联剂)屏蔽OS

淀粉表面的羟基,进而增加其疏水性,其中金属离子是通过将已结合栲胶的酸性淀粉乳通过金属筛网过滤而原位获得,可保证制备的高流动性淀粉粒径的均匀性。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3](1)通过在水相中将辛烯基琥珀酸接枝到淀粉分子中,对反应设备要求不高,经过醇洗水洗,除去了未反应的辛烯基琥珀酸酐;
[0024](2)将超声波发生器引入到植物栲胶、金属离子与淀粉的反应过程,反应效率增加,反应更均匀;
[0025](3)将与栲胶交联后的淀粉酯调成酸性,经过不同目数的金属筛网过滤,金属筛网在起到过滤作用的同时原位制得金属离子,操作简单,且不会引入其他无机盐组分,通过改变环境可使金属离子进一步与淀粉、栲胶络合,从而得到粒径均匀、流动性高的变性淀粉。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实施例1:
[0028](1)以质量份数计,将100份糯玉米淀粉加适量去离子水,配置成浓度为30wt%的淀粉乳,滴加NaOH溶液控制pH至8.5,而后滴加3份OSA/乙醇溶液(即辛烯基琥珀酸酐和乙醇的混合溶液,辛烯基琥珀酸酐和乙醇的体积比为1:5),30℃反应60min后,用稀盐酸调节pH至中性,过滤,醇洗3次水洗3次冻干;
[0029](2)取100份冻干后的样品,加适量去离子水配置成浓度为20wt%的淀粉糊,将其置于超声波反应器中,滴加稀盐酸使pH控制在5.0,并施加以机械搅拌30min,设置超声波反
应场参数为35kHz,600W,设置搅拌参数为300rmp,加入8份的五棓子栲胶,升温至35℃反应120min后用甲酸调节pH至3.9,并升温至45℃继续机械搅拌40min,后冷却至室温;
[0030](3)用稀硫酸调节反应pH至2.8,逐步过24目、40目、80目、120目的铁丝网筛,得到的滤液升温至35℃反应60min,后加入NaHCO3溶液调pH至4.0,并升温至48℃继续反应40min,结束后离心,水洗3次醇洗3次,干燥得样品。
[0031]实施例2:
[0032](1)以质量份数计,将100份糯米淀粉加适量去离子水,配置成浓度为20wt%的淀粉乳,滴加NaOH溶液控制pH至7.5,而后滴加1份OSA/异丙醇溶液(辛烯基琥珀酸酐和乙醇的体积比为1:4),30℃反应30min后,用稀盐酸调节pH至中性,过滤,醇洗3次水洗3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流动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1)在100质量份淀粉中加入去离子水,配置成浓度为20~40wt%的淀粉乳,滴加碱液控制pH至7.5~9.0,而后滴加1~3质量份辛烯基琥珀酸酐和醇的混合溶液,反应30~240min后,使用酸液调节pH至中性,最后过滤洗涤干燥;其中,所述辛烯基琥珀酸酐和醇的混合溶液中辛烯基琥珀酸酐和醇的体积比为1:4~6;(2)在100质量份步骤(1)得到的干燥样品中加入去离子水,配置成浓度为10~40wt%的淀粉糊,将其置于超声波反应器中,然后滴加酸液,控制pH至4.5~6.5,外加机械搅拌20~40min,接着加入5~10质量份的植物栲胶并升温至30~40℃反应30~240min,然后使用酸液调节pH至3.8~4.0并升温至45~50℃继续反应30~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3)在步骤(2)得到的溶液中滴加酸液调节pH至2.5~3.0,过金属筛网,而后将过网后的溶液升温至30~40℃反应30~120min,后加入碱液调节pH至3.5~4.5并升温至45~50℃继续反应30~60min,结束后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所需的高流动性淀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流动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淀粉为糯玉米淀粉、糯高粱淀粉、糯米淀粉、小麦淀粉中的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娟仇丹李亚孔祥礼王灵辉姚利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