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机械摊铺热拌的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269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再生无机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于机械摊铺热拌的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针对现有的热拌的沥青混合料需要在一百五十度到一百八十度的高温下拌和,不仅消耗了大量能源,而且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原料中矿石不可再生,制备的成本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原料:建筑垃圾再生集料、70#沥青、降粘剂、粉末状硬质岩沥青。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建筑垃圾进行重复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选用70#沥青和降粘剂为原料的沥青混合物具备更佳的性能,大大降低了热拌的温度,降低能源的损耗,还减少了制备过程中的有害气体排放,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于机械摊铺热拌的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再生无机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尤其涉及一种适于机械摊铺热拌的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沥青混合料是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式(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31.5mm)、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26.5mm)、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16mm或19mm)、细粒式(公称最大粒径9.5mm或13.2mm)、砂粒式(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m)沥青混合料。按制造工艺分为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
[0003]现有的热拌的沥青混合料需要在一百五十度到一百八十度的高温下拌和,不仅消耗了大量能源,而且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原料中矿石不可再生,制备的成本高,不利于环境保护,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适于机械摊铺热拌的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业上对生产晶体硅的废弃物四氯化硅的处理方法多数为将四氯化硅转化为三氯氢硅,转化的效率低,处理设备的成本高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适于机械摊铺热拌的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于机械摊铺热拌的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原料:建筑垃圾再生集料、70#沥青、降粘剂、粉末状硬质岩沥青;S2: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经冷矿料输送机输送至干燥筒内进行烘干,加热后从滚筒排出,S1中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上附着的泥土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清洗;S3:从S2中排出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由热矿提升机送入筛分装置内进行二次筛分,筛分过后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存储在热储料仓的隔仓内留作待用;S4:对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按预先设定的比例送入热矿料称料斗内进行称重计量,称量过后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留作待用;S5:将等比例的70#沥青、降粘剂和粉末状硬质岩沥青加入至拌和缸内进行混合搅拌,得到混合物,混合物储存在保温罐内,保温罐上设置了沥青管道;S6:利用沥青输送泵将保温罐内的混合物抽至沥青称量桶内进行称重计量,沥青输送泵的输出端和沥青管道密封相连通,沥青输送泵的输出端延伸至沥青称量桶内;S7:将S5中得到的混合物和S4中称量完毕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添加至搅拌器内进行充分搅拌得到沥青混合物;
S8:将S7中制备完成的沥青混合物直接卸入运输车内,运输带位置后利用机械进行摊铺。
[0006]优选的,所述S1中,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是通过大锤压碎较大的废旧建筑块生产出的,在压碎的过程中需要对压碎后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进行筛分,使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达到级配要求。
[0007]优选的,所述S1中,70#沥青、降粘剂和粉末状硬质岩沥青的配比分别为5.5%、8%和25%。
[0008]优选的,所述S2中,冷矿料输送机和干燥筒的规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定,烘干温度在70

90摄氏度之间,滚筒的输出端和热矿提升机的输出端相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S3中,热矿提升机的型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二次筛分过后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尺寸不大于20mm,热储料仓内的温度在80

100摄氏度之间。
[0010]优选的,所述S4中,隔仓内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经输送机送入热矿称料斗内,输送机经由电机和变速箱控制输送速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输送速度。
[0011]优选的,所述S5中,搅拌缸可以使圆筒形,70#沥青、降粘剂和粉末状硬质岩沥青的搅拌温度为130摄氏度,搅拌时间为20

30min,搅拌的速度为110

150rdm/min,保温罐的温度在50

60摄氏度之间,沥青管道的内部光滑,沥青管道的内部和搅拌缸的内部密封相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S6中,沥青输送泵的型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在沥青称量桶的底部设置了地磅,地磅可以称量沥青和沥青称量桶整体的重量,沥青输送泵的输出端固定在沥青称量桶的顶部。
[0013]优选的,所述S7中,搅拌器的型号为JZC250,搅拌器工作时的正常转速为200

300r/min,搅拌温度为130摄氏度,搅拌时间为40

50min,可以在搅拌器的底部设置卸料口,搅拌器的卸料口经由气缸驱动,气缸的输出端驱动卸料门完全覆盖搅拌器的卸料口。
[0014]优选的,所述S8中,运输车是带斗的,运输车斗的内壁光滑,不会粘粘沥青混合物,摊铺的机械根据实际现场选用,运输车要带实时搅拌的,避免沥青混合物在运输的过程中凝固,保持沥青混合物的活性。
[001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制备沥青混合料时,首先使用大锤压碎较大的废旧建筑块,得到小块的废旧建筑块,小块的废旧建筑块压碎后,利用筛框对废旧建筑块进行筛分,得到级配要求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对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进行充分的清洗,将清洗过后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经矿料输送机输送至干燥筒内以70

90的摄氏度进行烘干,烘干过后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经热矿提升机送入筛分装置内进行二次筛分,筛分过后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存储在热储料仓的隔仓内,将热储料仓隔仓内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送入热矿料称料斗内进行称重,称重后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放置在一旁备用,将等比例的70#沥青、降粘剂和粉末状硬质岩沥青加入煮拌和缸内进行混合搅拌,拌和缸的拌和温度为130摄氏度,搅拌时常为20

30min,搅拌速度为110

150rdm/min,得到混合物,利用沥青输送泵将搅拌完成的混合物送入沥青称量桶内进行称量,称量完毕的混合物添加至JZC250搅拌器内,将上述称重完成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一并添加至JZC250搅拌器内,JZC250搅拌器以200

300r/min对混合物和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进行搅拌,搅拌的温度为130舒适度,搅拌时间为40

50min,得到沥青混合物。
[0016]本专利技术能够对建筑垃圾进行重复利用,一方面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降低了制备成本,选用70#沥青和降粘剂为原料的沥青混合物具备更佳的性能,大大降低了热拌的温度,降低了能源的损耗,还减少了制备过程中的有害气体排放,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一种适于机械摊铺热拌的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原料:建筑垃圾再生集料、70#沥青、降粘剂、粉末状硬质岩沥青;S2: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经冷矿料输送机输送至干燥筒内进行烘干,加热后从滚筒排出,S1中的建筑垃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机械摊铺热拌的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原料:建筑垃圾再生集料、70#沥青、降粘剂、粉末状硬质岩沥青;S2: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经冷矿料输送机输送至干燥筒内进行烘干,加热后从滚筒排出,S1中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上附着的泥土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清洗;S3:从S2中排出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由热矿提升机送入筛分装置内进行二次筛分,筛分过后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存储在热储料仓的隔仓内留作待用;S4:对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按预先设定的比例送入热矿料称料斗内进行称重计量,称量过后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留作待用;S5:将等比例的70#沥青、降粘剂和粉末状硬质岩沥青加入至拌和缸内进行混合搅拌,得到混合物,混合物储存在保温罐内,保温罐上设置了沥青管道;S6:利用沥青输送泵将保温罐内的混合物抽至沥青称量桶内进行称重计量,沥青输送泵的输出端和沥青管道密封相连通,沥青输送泵的输出端延伸至沥青称量桶内;S7:将S5中得到的混合物和S4中称量完毕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添加至搅拌器内进行充分搅拌得到沥青混合物;S8:将S7中制备完成的沥青混合物直接卸入运输车内,运输带位置后利用机械进行摊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于机械摊铺热拌的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是通过大锤压碎较大的废旧建筑块生产出的,在压碎的过程中需要对压碎后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进行筛分,使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达到级配要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于机械摊铺热拌的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70#沥青、降粘剂和粉末状硬质岩沥青的配比分别为5.5%、8%和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于机械摊铺热拌的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冷矿料输送机和干燥筒的规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定,烘干温度在70

90摄氏度之间,滚筒的输出端和热矿提升机的输出端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于机械摊铺热拌的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建鑫吴七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新华夏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