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东林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防误踩油门的钟摆式油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2525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09
一种防止误踩油门的装置,根据钟摆的原理设计而成。脚放踏板上不用力时控制效果是刹车和油门都没有踩;脚尖向上脚跟向下时控制效果是踩油门;脚尖向下时控制效果是踩刹车。钟摆式油刹装置的特点是:只要驾驶员踩得着踏板,都能将车辆制动停下;没有误将油门当刹车踩的可能;没有刹车油门之间的换脚时间,操作更简便自然,操控效果更佳。当车辆启动后:在加速区内的任意动作都是油门操作;在制动区内的任意动作都是刹车操作;从刹车过渡到油门时油门是从最小值开始启动;从油门过渡到刹车时刹车是从最小值开始启动。从最小值开始启动。从最小值开始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防误踩油门的钟摆式油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控制应用领域,具体实现汽车控制的油门和刹车功能。

技术介绍

[0002]在现在的汽车控制系统中,分油门、刹车、离合三个脚踏控制器,如图1所示,左脚控制离合,右脚控制刹车和油门。由于刹车和油门都是向下踩的,而且都是右脚控制,所以存在油门当刹车误踩的可能。在现实的交通事故中,确实存在油门误当刹车踩的情况,基本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甚至是巨大的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基于人的本能和操作习惯,结合钟摆的原理设计了一种钟摆式油门刹车装置,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油门误当刹车踩。
[0004]当人在开车时,如遇突发情况总是会本能的去踩刹车踏板以制动车辆;而正常情况下人却会很放松的踩油门踏板以驱动车辆。
[0005]基于驾驶人的本能和操作习惯,设计了图2(侧视图)所示的钟摆式油刹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钟摆式油刹是基于钟摆的原理而设计的。为了更容易更简洁的说明本专利技术,请先参看图7所示的数字

名词对应表。
[0006]从图2最上边可以看出,由中线和滑槽两根箭头线将装置分为了3个区,从左至右分别是油门区、刹车区、踏板区。中线箭头对应的是角杠杆支点114,滑槽箭头对应的角杠杆末端131。
[0007]从图2最下边箭头线可以看出,角杠杆动臂118连接了控制台和驾驶室,将踏板123的角动量,由角杠杆动臂118传递到了角杠杆阻臂142。118和142合成一个直角杠杆,并且可以绕角杠杆支点114转动。
[0008]当角杠杆阻臂142处于中线位置时:油门滑动点103处于油槽最小值102;刹车滑动点139处于制滑最小值140。
[0009]当角杠杆阻臂142摆向左边时:油门滑动点103被角杠杆阻臂142推离油槽最小值102,角杠杆阻臂142摆向左边的角度越大,则油门滑动点103越靠近油槽最大值109;而刹车滑动点139因没有角杠杆阻臂142的作用力仍处于制滑最小值140。
[0010]当角杠杆阻臂142摆向右边时:油门滑动点103因没有角杠杆阻臂142的作用力处于油槽最小值102;此时刹车滑动点139因角杠杆阻臂142的作用力被推离制滑最小值140,角杠杆阻臂142摆向右边的角度越大,则刹车滑动点139越靠近制滑最大值133。
[0011]从以上的说明可以看出:钟摆式油刹的角杠杆阻臂142在中线时,油门滑动点103和刹车滑动点139都处于滑槽最小值,即油门滑动点103驱动的油门传感器和刹车滑动点139驱动的刹车传感器都处于最小的位置,相当于右脚脱离驾驶位;当角杠杆阻臂142摆向左边时,相当于右脚踩油门,左摆角度越大,相当于油门踩的越深;当角杠杆阻臂142摆向右边时,相当于右脚踩刹车,右摆角度越大,相当于刹车踩的越深。这就是钟摆式油刹的主要
原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刹车、油门只能有其一动作的问题。
[0012]角杠杆阻臂142是直角杠杆上的一部分,这个直角型的杠杆可以绕角杠杆支点114转动,也就是直角杠杆的直角顶点转动。直角杠杆的驱动力源自与踏板123连接的角杠杆末端131。
[0013]角杠杆末端131与踏板123的连接是一个槽型滑动结构,即踏板滑槽121。由角杠杆末端131和踏板滑槽121构成。当踏板123绕其踏板圆支柱124向上转动时,踏板的角动力通过踏板滑槽121的下侧面120推动角杠杆末端131向上移动,角杠杆末端131带动角杠杆动臂118绕角杠杆支点114向上转动,则角杠杆阻臂142绕角杠杆支点114向左摆动。
[0014]当踏板123绕其踏板圆支柱124向下转动时,踏板的角动力通过踏板滑槽121的上侧面119推动角杠杆末端131向下移动,角杠杆末端131带动角杠杆动臂118绕角杠杆支点114向下转动,则角杠杆阻臂142绕角杠杆支点114向右摆动。
[0015]踏板123的上下运动通过角杠杆末端131的传动后,使角杠杆阻臂142以角杠杆支点114成为了一个钟摆。
[0016]不直接以踏板为钟摆控制的根本原因是:油门+刹车的总行程与踏板的总行程并不会完全相等,即便是相等也会存在操作通用性问题;角杠杆动臂118的作用就是用角杠杆支点114为支点,使直角杠杆形成一个杠杆运动,从而可以根据杠杆的原理,适配传感器的总行程与踏板的行程,以调节到通用的操作行程范围和力的大小。用杠杆实现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设计成分体式的钟摆以适应驾驶室和控制台的狭小空间。
[0017]继续图2,这是一个侧视图,也就是汽车驾驶室的油门、刹车部分设计为钟摆式油刹后,从驾驶室侧面看时,角杠杆阻臂142是以角杠杆支点114为顶点的钟摆。驾驶员的右脚是完全在踏板上的,其足跟在足跟踏板位126,足尖在踏板辅助130中。
[0018]在现在的驾驶习惯中,当踩油门或刹车时,驾驶员的足跟通常是可以触及驾驶室地胶的,也就是足跟成为了一个支点,而足尖向下踩踏板。把这个操作抽取出来就会发现,这本身就是一个钟摆运动:支点是足跟,摆杆是足掌,摆杆的末端就是足尖。
[0019]所以当在图2中,驾驶员的足尖在踏板辅助130中而足跟在足跟踏板位126时:足掌向下踩会使踏板123向下绕踏板圆支柱124转动,通过直角杠杆的作用使角杠杆阻臂142向右绕角杠杆支点114转动,角杠杆阻臂142推动刹车滑动点139使刹车传感器滑动,并且刹车传感器的滑动行程与踏板123向下转动的弧度成正比;足掌向上抬会使踏板123向上绕踏板圆支柱124转动,通过直角杠杆的作用使角杠杆阻臂142向左绕角杠杆支点114转动,角杠杆阻臂142推动油门滑动点103使刹车传感器滑动,并且刹车传感器的滑动行程与踏板123向上转动的弧度成正比。
[0020]踏板圆支柱124的作用:调节踏板与足掌运动的贴合度。当足尖处于踏板辅助130中也就是踏板圆支柱124的踏板前端128,而足跟处于足跟踏板位126也就是踏板圆支柱124的踏板后端125,驾驶员的足掌以脚踝为轴心的转动所形成的圆弧运动,与踏板123绕踏板圆支柱124转动所形成的圆弧运动,不一定会很好的贴合,因为不是所有驾驶员的脚都是一样大的。所以需要调整踏板圆支柱124向前或后移动,以找到适应所有驾驶员的通用位置。
[0021]踏板圆支柱124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当驾驶员的足尖向上抬作用在踏板辅助130时,足跟会自然的向下踩踏板后端125,则踏板123的踏板前端128向上运动而踏板123的踏板后端125向下运动,当踏板123存在转动轴心时,踏板123很容易捕获足掌的这个操作,增
加操作灵敏度。
[0022]当踏板圆支柱124调整的太靠前,会造成油门误踩的效果;当踏板圆支柱124太靠后,会造成足尖操作很费力的效果。所以,踏板圆支柱124的通用位置就是要满足即不会误踩油门,操作又要具有足够的灵敏度。
[0023]为了使钟摆式油刹装置正常工作,还必须存在图2中的以下零部件。
[0024]角杠杆阻臂142的复位弹簧,分油复弹簧112和制复弹簧116。...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钟摆式油刹装置,其特征为其踏板具有如下特征,踏板(123)长度(L)与驾驶员足长度相关,以及最大宽度(W)与当前车辆中刹车到油门的最大宽度相当,踏板圆支柱(124)使踏板(123)可以在长度(L)方向上可以绕其转动,且其处于踏板(123)中部靠后(125)的位置,踏板辅助(130)的长度约等于踏板(123)的长度(L)的1/4,其宽度约等于踏板(123)的宽度(W),踏板辅助(130)具有弧形空洞的接头,且空洞的高度和深度可以容纳通常大小的成人的鞋尖,踏板滑槽(121)是一个圆柱形的中空结构,且中空尺寸可以容纳角杠杆末端(131)的球体,角杠杆末端(131)的球体可以在踏板滑槽(121)内转动并且可以移动一定的距离,保持一个运动部件的紧配合状态;其直角杠杆具有如下特征,角杠杆末端(131)固定了一个球体,直角杠杆的角杠杆支点(114)在直角顶点上,直角杠杆可以绕直角顶点转动一定的距离,角杠杆动臂(118)是直角杠杆的动力臂,角杠杆阻臂(142)是直角杠杆的阻力臂,直角杠杆的阻力臂的末端处于油槽最小值(102)和制滑最小值(140)的中间位置,在中间位置的左侧有油复弹簧(112),油复弹簧针(113)抵住角杠杆阻臂(142),油复弹簧尾(111)是固定的,当角杠杆阻臂(142)受力向左摆动时油复弹簧(112)通过油复弹簧针(113)被压缩,当角杠杆阻臂(142)没有受力时油复弹簧(112)通过油复弹簧针(113)使角杠杆阻臂(142)从左边复位到中间位置,在中间位置的右侧有制复弹簧(116),制复弹簧针(115)抵住角杠杆阻臂(142),制复弹簧尾(117)是固定的,当角杠杆阻臂(142)受力向右摆动时制复弹簧(116)通过制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东林
申请(专利权)人:马东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