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号传输线材结构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246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信号传输线材结构及制造方法,其中线材结构,包括填充丝、信号线、包带、地线、电源线、编织层、外被和编纱层,所述信号线的数量为两根,将至少一根信号线、地线、电源线与至少一根填充丝进行总绞成缆线;每根所述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根信号导线,每根所述信号导线外围均包覆双层聚丙烯绝缘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信号线采用双层押出,这样即可以保证线材的外径的一致稳定性,满足长距离的高频信号传输。满足长距离的高频信号传输。满足长距离的高频信号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号传输线材结构及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材生产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信号传输线材结构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应用在计算机领域的新型接口技术。USB接口具有传输速度更快,支持热插拔以及连接多个设备的特点。已经在各类外部设备中广泛的被采用。USB接口有四(五)种:USB1.1,USB2.0,USB3.0和USB3.1(3.1Gen 1和3.1Gen 2)。理论上USB1.1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2Mbps,而USB2.0则可以达到速度480Mbps,并且可以向下兼容USB1.1。
[0003]目前,USB线材的信号线绝缘押出均采用一次性押出,但是当信号传输的距离长度较长时,对应线材的外径会须较大,而一次性押出线材时,线材外径的质量不稳,真圆度下降,且两根信号线的匹配性差,高频要求无法达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号传输线材结构及制造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信号传输线材结构,包括填充丝、信号线、包带、地线、电源线、编织层、外被和编纱层,将至少一根信号线、地线、电源线与至少一根填充丝进行总绞成缆线,所述编织层包裹在缆线外面,所述外被包裹在编织层的外面,所述编纱层包裹在外被的外面;每根所述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根信号导线,每根所述信号导线外围均包覆双层聚丙烯绝缘层。
[0007]进一步的,所述填充丝采用防弹丝。
[0008]进一步的,每根所述信号导线均采用多根直径为0.203
±
0.005mm的镀锡铜线绞合形成。
[0009]进一步的,每根所述信号线的外径为1.68
±
0.05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线由多根直径为0.16
±
0.005mm的镀锡铜线绞合,所述电源线在外层包覆一层聚乙烯绝缘材料,所述电源线外径为1.6
±
0.05mm。
[0011]进一步的,所述地线由多根直径为0.08
±
0.005mm的镀锡铜线和至少一根尼龙丝绞合形成。
[0012]进一步的,所述编织层采用16/9/0.1
±
0.005mm镀锡铜线。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外被采用PVC材料挤压成型。
[0014]进一步的,所述编纱层采用涤纶纱线和涤纶纱线编织而成。
[0015]一种信号传输线材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1)选取多根直径为0.203
±
0.005mm的镀锡铜线,并将其绞合形成信号导线;
[0017](2)选取步骤(1)中的至少一根信号导线,所述信号导线的外围包覆双层聚丙烯绝缘层,形成外径为1.68
±
0.05mm的信号线;
[0018](3)选取多根直径为0.16
±
0.005mm的镀锡铜线,并将其绞合形成电源线;
[0019](4)选取步骤(3)中的所述电源线,在所述电源线的外围包覆一层聚乙烯料,形成所述电源线外径为1.6
±
0.05mm;
[0020](5)选取多根直径为0.08
±
0.005mm的镀锡铜线添加至少一根尼龙丝将其绞合形成电源地线;
[0021](6)选取步骤(2)中的绝缘A,绝缘B,步骤(4)绝缘C,步骤(5)导线D,添加至少一根防弹丝进行总绞成缆线;外包裹一层导电铝箔屏蔽层;
[0022](7)选取步骤(6)的线材,外编织一层16/9/0.1
±
0.005mm镀锡铜线编织而成;
[0023](8)选取步骤(7)的线材在外挤压一层PVC材质的护套层;
[0024](9)选取步骤(8)的线材再加捻涤纶纱线。
[002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对信号线采用双层押出,第一层采用透明聚丙烯料和第二层采用带颜色的聚丙烯料,这样即可以保证线材的外径的稳定性,满足长距离的高频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线材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差分特性阻抗测试图;
[0029]图3是两信号线的延时差的测试图;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传播延迟测试图;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衰减测试图。
[0032]图中,1、填充丝;2、信号线;3、包带;4、地线;5、电源线;6、编织层;7、外被;8、编纱层;21、信号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如图1所示,一种信号传输线材结构,包括填充丝1、信号线2、包带3、地线4、电源线5、编织层6、外被7和编纱层8,所述信号线2的数量为两根,将两根信号线2、地线4、电源线5与四根填充丝11进行总绞成缆线,所述编织层6包裹在缆线外面,所述外被7包裹在编织层6的外面,所述编纱层8包裹在外被7的外面;每根所述信号线2包括一根信号导线21,两根所述信号导线21外围均包覆双层聚丙烯绝缘层,其中一根信号导线里层包覆成透明、外层包覆成绿色的信号线2,另一根信号导线里层包覆成透明、外层包覆成白色的信号线2。
[0035]优选的,先用50mm型极细押出机在两根信号导线表面押出一层本色聚丙烯的绝缘外径:1.2mm,在本色绝缘完成后再用50mm型极细押出机分别押出一层绿色和白色聚丙烯绝缘外径:1.68mm,形成一根绿色绝缘和一根白色绝缘的信号线。
[0036]同样的,可以采用50#极细注条机一次性完成,本色聚丙烯胶料放在主机内,绿色和白色聚丙烯胶料分别放在注条机内,一次性押出外径:1.68mm的一根绿色绝缘和一根白色绝缘的信号线。
[0037]优选的,所述填充丝1采用1000D防弹丝。
[0038]进一步的,两根所述信号导线均采用7根直径为0.203
±
0.005mm的镀锡铜线绞合
形成。
[0039]进一步的,两根所述信号线2的外径为1.68
±
0.05mm。
[0040]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线5由41根直径为0.16
±
0.005mm的镀锡铜线绞合,再在外层包覆一层红色聚丙烯料形成,所述电源线5外径为1.6
±
0.05mm。
[0041]进一步的,所述地线4由52根直径为0.08
±
0.005mm的镀锡铜线和一根250D尼龙丝绞合形成。
[0042]进一步的,所述编织层6采用16/9/0.1
±
0.005mm镀锡铜线编织而成。
[0043]进一步的,所述外被7采用PVC材料挤压成型。
[0044]进一步的,所述编纱层8采用8/4/150D黑色加捻涤纶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号传输线材结构,包括填充丝(1)、信号线(2)、包带(3)、地线(4)、电源线(5)、编织层(6)、外被(7)和编纱层(8),其特征在于:将至少一根信号线(2)、地线(4)、电源线(5)与至少一根填充丝(11)进行总绞成缆线,所述编织层(6)包裹在缆线外面,所述外被(7)包裹在编织层(6)的外面,所述编纱层(8)包裹在外被(7)的外面;每根所述信号线(2)包括至少一根信号导线(21),每根所述信号导线(21)外围均包覆双层聚丙烯绝缘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号传输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丝(1)采用防弹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信号传输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信号导线均采用多根直径为0.203
±
0.005mm的镀锡铜线绞合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信号传输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信号线(2)的外径为1.68
±
0.05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信号传输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5)由多根直径为0.16
±
0.005mm的镀锡铜线绞合,所述电源线(5)在外层包覆一层聚乙烯绝缘材料,所述电源线(5)外径为1.6
±
0.05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信号传输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4)由多根直径为0.08
±
0.005mm的镀锡铜线和至少一根尼龙丝绞合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信号传输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6)采用16/9/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宋强丁建平李长安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博硕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