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灵敏度碰击触发的超音速弹头引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2355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灵敏度碰击触发超音速弹头引信,在现有超音速弹头引信头部腔体内增加滑动座和弹簧,并将碰发爆炸元件上移至滑动座中,滑动座与头部腔体间为间隙配合,且滑动座顶面紧贴现有超音速弹头引信的盖箔底面,弹簧设置在滑动座下方。碰发爆炸元件能感受弹丸高速飞行在弹头引信头部产生的空气动力热环境,其感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变高,且因碰发爆炸元件紧贴在盖箔下方,引信高速碰击目标时滑动座携其内碰发爆炸元件惯性前冲,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引信触发灵敏度,特别适合于攻击热气球和小型无人机等薄弱目标。而在勤务处理引信头向下跌落时,跌落速度较低,滑动座下方的弹簧会受压后退,保证滑动座内碰发爆炸元件的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灵敏度碰击触发的超音速弹头引信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引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高灵敏度碰击触发的超音速弹头引信。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大部分弹药而言,为了达到理想的毁伤效果,常常需要引信具有较高的触发灵敏度。引信触发灵敏度是指弹丸触碰到目标时其引信是否容易发火的能力。引信触发灵敏度与目标类型和力学(强度、密度、能量等)特征、弹目相对速度和姿态、引信触发区大小、碰发爆炸元件感度以及触发机构原理和结构有关。
[0003]经典的超音速弹头引信高灵敏度碰击触发机构,主要是碰击火帽(雷管)发火机构。这类发火机构灵敏度较高、可靠性好,在大着角、小落角、远程低速以及软目标等各种极端弹目交汇情况下性能都比较优异,特别是其爆炸物处理特性,保证了试验这类引信的靶场在持续几十年的时间内未因未爆弹药处理而出现人身伤害。如某23mm口径火炮榴弹弹头触发引信采用碰发火帽发火机构可在有效射程内保证对3mm厚胶合板可靠发火,某25mm口径火炮榴弹弹头触发引信采用碰发雷管发火机构可在有效射程内保证对2mm厚铝合金板可靠发火。其中前者采用的碰发火帽和后者碰发雷管的直径均为3.85mm。其它型号的超音速弹头引信碰击触发机构的碰发火帽和碰发雷管直径均不小于3.85mm。
[0004]碰发火帽和碰发雷管的直径越大,引信碰击触发机构的触发灵敏度就越高。但碰发火帽和碰发雷管的直径偏大会导致装药偏多因而威力偏大,一旦碰发火帽或碰发雷管意外发火,盖箔就会冲出引信体形成潜在危险破片,使引信安全性受到影响。因此,从安全性角度来看,希望引信碰击触发机构的碰发火帽和碰发雷管直径能够减小到3.0mm以下。
[0005]此外,近年来空中轻小慢等薄弱目标逐渐增多,如热气球和小型无人机等,对引信触发灵敏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希望引信能够敏感等效薄目标的1mm厚硬纸板而触发。传统引信的大多数类型的触发机构灵敏度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灵敏度碰击触发的超音速弹头引信,所述机构将碰发爆炸元件装入由预压弹簧支撑的滑动座中,使碰发爆炸元件位置前移至紧靠盖箔,在弹丸飞行过程中直接感受弹丸高速飞行弹头引信头部空气动力加热环境,从而将碰发爆炸元件碰击发火所需的触发能量降低至常温条件下的数分之一,引信触发灵敏度因此获得显著提升。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高灵敏度碰击触发的超音速弹头引信,在引信本体的头部腔体内增加了滑动座和弹簧,并将碰发爆炸元件上移至滑动座中,滑动座与头部腔体之间间隙配合,且滑动座的顶面紧贴现有超音速弹头引信中的盖箔底面,滑动座为圆柱形,沿其轴向开有一个两阶通孔,自上向下依次为第一阶孔和第二阶孔,第一阶孔直径大于第二阶孔,碰发爆炸元件固定在第一阶孔中,弹簧一端抵住腔体的底面,另一端抵住滑动座的底面。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可在不改变引信总体结构和尺寸的基础上,只对引信头部结构做出改变,即可大幅度提高超音速弹头引信碰击触发机构的灵敏度。其触发灵敏度,能够提高到对1mm厚硬纸板可靠发火的水平。
[0008](2)如果触发灵敏度性能水平基本不变,则可以将碰击触发机构中碰发爆炸元件的直径由3.85mm减小到3.0mm,相应的装药量及其威力可望降低40%,因而有助于改善引信的本质安全性。
[0009](3)结构简约,可靠性高,经济性好,适应面广。
附图说明
[0010]图1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超音速弹头引信高灵敏度碰击触发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2]如图1所示,一种高灵敏度碰击触发的超音速弹头引信,以现有超音速弹头引信为基础,在引信本体4的头部腔体内增加了滑动座3和弹簧5,并将现有超音速弹头引信中的碰发爆炸元件2上移至滑动座3中,滑动座3与头部腔体之间为间隙配合,且滑动座3的顶面紧贴现有超音速弹头引信中的盖箔1底面,使得碰发爆炸元件2紧靠盖箔1,滑动座3为圆柱形,沿其轴向开有两阶通孔,自上向下依次为第一阶孔和第二阶孔,第一阶孔直径大于第二阶孔,碰发爆炸元件2固定在第一阶孔中,弹簧5一端抵住腔体的底面,另一端抵住滑动座3的底面。
[0013]所述碰发爆炸元件2采用碰发火帽或碰发雷管。
[0014]由于碰发爆炸元件2装入滑动座3前移至盖箔1下面并紧贴盖箔1,所以能感受到弹丸高速飞行在弹头引信头部产生的空气动力加热环境。如果弹丸初速为1175 m/s,其阻滞点的理论温度可达690
°
C。碰发爆炸元件2装药感度随温度升高会显著变高,其发火能量可能会降低至原来的数分之一。此外,由于碰发爆炸元件2紧贴在盖箔1下方靶片碰击行程几乎为0,引信高速碰击目标时滑动座3还会有惯性前冲力,故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引信的触发灵敏度(包括大着角发火灵敏度和小落角擦地灵敏度),如提高到对1 mm厚硬纸板可靠发火的水平。特别适合于攻击热气球和小型无人机等薄弱目标。
[0015]由于热散失的存在以及碰发爆炸元件2中的火工药剂一般对高温发火并不敏感,并且经验也表明,弹丸高速飞行在弹头引信头部产生的空气动力加热环境并不会使位于弹头引信头部的普通碰发爆炸元件2在弹丸飞行过程中自发火。
[0016]如果保持触发灵敏度性能水平基本不变,本专利技术可以将碰击触发机构中的碰发爆炸元件的直径由3.85 mm减小到3.0 mm,相应的装药量及其威力可望降低40%,因而有助于改善引信的本质安全性。
[0017]引信头部的盖箔1可起结构密封作用,在飞行中还可承受空气压力,使空气不会直接作用在碰发爆炸元件2上。盖箔1材料选用热容量在0.40
×
103J/(kg
·
℃)以下的材料,可起结构密封作用,在飞行中还可承受空气压力,使空气不会直接作用在碰发爆炸元件2上,如紫铜。滑动座3选用的材料是热容量在0.85
×
103J/(kg
·
℃)以上的材料,如铝合金。这样
的结构材料选择,有利于在外弹道起始段由滑动座3为碰发爆炸元件2储存一定的热量而防止外弹道末段热散失致使温度降低、感度下降,同时有利于盖箔1快速升温而提高塑性从而有利于降低靶片和盖箔1打击碰发爆炸元件2过程中的碰击能量损失,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引信触发灵敏度。
[0018]而当引信在勤务处理阶段头向下意外跌落时,由于跌落速度较低,滑动座3下方的弹簧5会因受压而及时后退,从而保证了滑动座3内的碰发爆炸元件2的安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灵敏度碰击触发的超音速弹头引信,以现有超音速弹头引信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引信本体(4)的头部腔体内增加了滑动座(3)和弹簧(5),并将现有碰击触发的超音速弹头引信中的碰发爆炸元件(2)上移至滑动座(3)中,滑动座(3)与头部腔体之间为间隙配合,且滑动座(3)的顶面紧贴现有超音速弹头引信中的盖箔(1)底面,使得碰发爆炸元件(2)紧靠盖箔(1),滑动座(3)为圆柱形,沿其轴向开有一个两阶通孔,自上向下依次为第一阶孔和第二阶孔,第一阶孔直径大于第二阶孔,碰发爆炸元件(2)固定在第一阶孔中,弹簧(5)一端抵住腔体的底面,另一端抵住滑动座(3)的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灵敏度碰击触发的超音速弹头引信,其特征在于:盖箔(1)材料选用热容量在0.40
×
103J/(kg
·
℃)以下的材料,起结构密封作用,在飞行中还可承受空气压力,使空气不会直接作用在碰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雨时蒋鑫闻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