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软管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2229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伸缩软管及其加工工艺,包括具有弹性的支撑件,可用于传导强电;支撑件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相互配合呈双螺旋结构设置;管壁,包覆于所述支撑件外侧,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至少部分管壁形成有褶皱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软管不仅可以传导强电,还可以来回伸缩和任意角度转向,同时结构较简单,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气液量更大,且软管占用空间较小,使用更为方便,成本更为低廉,利于生产加工和推广。工和推广。工和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伸缩软管及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软管工业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伸缩软管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能够通电的伸缩管,一般采用在可伸缩软管中缠绕进普通钢丝或镀铜钢丝以实现伸缩管的导电;该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实现伸缩软管导强电,但是该软管既有导线也有支撑件,管体内包覆多条线材;由于包覆线材的部分不能够拉伸,为了达到一定的拉伸比,就需要设置较长的内螺旋折叠层,致使管壁较厚;在外径相同的情况下,软管内孔相对较小,影响气液流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软管的使用效率;且由于管体较重,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气液流量大的可伸缩软管。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伸缩软管,包括
[0005]具有弹性的支撑件,可用于传导强电;支撑件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相互配合呈双螺旋结构设置;
[0006]管壁,包覆于所述支撑件外侧,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至少部分管壁形成有褶皱部;
[0007]通过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相互配合呈双螺旋结构设置,既可用于提供电源,也可用于支撑所述管壁,继而使得管壁、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相互配合构成可来回伸缩和弯曲的软管;使得可以直接利用具有弹性的导线来支撑管壁,从而使得制得的软管不仅可以传导强电,实现电源的供给,还可以使得软管可以来回伸缩和任意角度转向,同时软管结构较为简单,保证在软管的外径相同的情况下,内径相对较大,从而使得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气液量更大,且软管占用空间较小,使用更为方便,成本更为低廉,利于生产加工和推广。
[0008]进一步的,当软管处于收缩状态时,在管壁的内侧形成有褶皱部,且位于第二导线两侧的两个褶皱部相互抵触,而位于第一导线两侧的两个褶皱部之间留有间隙。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线包括内芯、设于所述内芯上的导电层及包覆于所述导电层外的绝缘层;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导线具有导电能力的同时,不会出现漏电的情况。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内芯至少包括以下组份:碳、锰、硫、磷及硅;所述内芯中各组分含量的质量百分比为:
[0011]碳0.42

0.5%;
[0012]锰0.5

0.8%;
[0013]硫≤0.035%;
[0014]磷≤0.035%;
[0015]硅0.17

0.37%;
[0016]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导线能够对支撑伸缩软管的径向方向进行支撑,同时又具有足够的弹性和韧性,且结构简单,使得伸缩软管能够朝任意角度弯曲,无需安装其他支撑件或弹性件,弯曲更为方便省力,更为节约成本,软管更为轻薄。
[0017]进一步的,所述内芯的直径范围为0.935

0.965mm;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保证内芯具有足够的强度的同时,又具有足够的弹性,且弹性适中,弯曲更为省力。
[0018]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层的厚度范围为0.035

0.065mm;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在保证导电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的同时,又不会影响到内芯的弹性,保证内芯能够来回伸缩的同时,不会损坏导电层。
[0019]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层中的铜含量≥99.5%;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导线具有足够的导电性能,能够更好的传导强电,不易在传输中损耗。
[0020]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层由铜金属材料通过电镀、包覆、热铸、热浸或电铸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内芯上;加工更为方便快捷。
[0021]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由橡胶材料制成。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伸缩软管的加工工艺,包括
[0023]S1、制作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且令两者呈双螺旋结构布设,形成支撑件;
[0024]S2、将支撑件拉伸展开,再将胶条缠绕包覆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外侧,形成管壁;
[0025]S3、松开支撑件,使支撑件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收缩,使管壁内侧形成褶皱部。
[002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软管不仅可以传导强电,还可以来回伸缩和任意角度转向,同时结构较简单,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气液量更大,且软管质量较小,使用更为方便,成本更为低廉,利于生产加工和推广。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拉伸状态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拉伸状态的局部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收缩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如图1

4所示,一种可伸缩软管,包括管壁3、第一导线1及第二导线2,第一导线1和第二导线2均呈螺旋结构开设,具有弹性,两者均安装在管壁3内,相互配合呈双螺旋结构安装,形成双螺旋骨架(即为支撑件);管壁3采用包胶工艺形成,具体为将PVC材料制成胶条,然后将胶条沿着双螺旋骨架的螺旋纹路和方向,螺旋缠绕包覆在呈双螺旋结构安装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外侧,且相邻胶条相互之间至少部分重叠在一起,从而形成管壁3;在进行包胶工艺前,需要先将呈双螺旋结构配合安装的第一导线1和第二导线2拉伸展开,再将胶条缠绕包覆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外侧,当形成管壁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即会与形成管壁的胶条黏合在一起,使得管壁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相互连接固定在一起;而当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不再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即会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收缩,位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管壁即会被折叠,形成褶皱部 31;第一导线1、第二导
线2及管壁3组合成为伸缩软管。
[0032]即,本申请中的可伸缩软管的加工工艺至少包括:
[0033]S1、制作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且令两者呈双螺旋结构布设,形成支撑件;
[0034]S2、将支撑件拉伸展开,再将胶条缠绕包覆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外侧,形成管壁;
[0035]S3、松开支撑件,使支撑件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收缩,使管壁内侧形成褶皱部。
[0036]进一步的,当本申请中的软管处于收缩状态时,会在管壁3的内侧形成褶皱部31,且位于第二导线2左右两侧的两个褶皱部31会相互抵触,而位于第一导线1左右两侧的两个褶皱部31之间会留有间隙32。
[0037]具体的,第一导线1包括绝缘层11、导电层12及内芯13,该内芯13为特制的钢丝,具有足够的刚性,使得制成的伸缩软管具有足够的径向强度,不易被压扁,同时又具有足够的弹性和韧性,使得伸缩软管能够来回伸缩的同时,也能够任意弯曲,且不易损坏;且使得导线不仅能够实现导线本身就具有的导电功能,还起到了支撑伸缩软管不变形,并且使软管能够任意弯曲,并具有优良的弹性等功能,无需额外安装用于支撑的弹簧或支撑件,更为节约成本,且使得制得的伸缩软管占用空间较小,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伸缩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弹性的支撑件,可用于传导强电;支撑件包括第一导线(1)和第二导线(2),第一导线(1)和第二导线(2)相互配合呈双螺旋结构设置;管壁(3),包覆于所述支撑件外侧,所述第一导线(1)和第二导线(2)之间的至少部分管壁(3)形成有褶皱部(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软管,其特征在于:当软管处于收缩状态时,在管壁(3)的内侧形成有褶皱部(31),且位于第二导线(2)两侧的两个褶皱部(31)相互抵触,而位于第一导线(1)两侧的两个褶皱部(31)之间留有间隙(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1)包括内芯(13)、设于所述内芯(13)上的导电层(12)及包覆于所述导电层(12)外的绝缘层(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伸缩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13)至少包括以下组份:碳、锰、硫、磷及硅;所述内芯(13)中各组分含量的质量百分比为:碳0.42

0.5%;锰0.5

0.8%;硫≤0.035%;磷≤0.035%;硅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明陈弘旋柳孝勇张文永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春光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