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落石的隧道口压缩波减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1999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落石的隧道口压缩波减小装置,包括固定在山体隧道口的多个百叶片和第一防护网,多个所述百叶片与地面之间设置第一高度,所述第一防护网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百叶片之间。本装置设置于隧道口,百叶片的外径由大变小,直至与隧道口一样大,通过扩大隧道的开口原理,同时利用百叶片的结构快速排放气流,能够有效的减小压缩波,另外设置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对落石进行格挡耗能,增加了安全性。了安全性。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落石的隧道口压缩波减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口缓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落石的隧道口压缩波减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速列车运行进入隧道或封闭空间时,由于空气不能向四周排开,引起车头前方隧道或封闭空间内出现压缩波,导致隧道内空气压力增大,影响到列车内乘客的舒适度感受等。目前,降低压缩波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加大隧道面积或者减少列车横截面积,以降低阻塞比。
[0003]目前现有的列车在进入隧道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列车以高速进入隧道口时,在列车前面将产生压缩波,并沿着隧道向前传播,在隧道出口处,压缩波的一部分向进口反射成为膨胀波,与此同时,另一部分,以脉冲波形式自隧道出口向周围地区辐射,形成微压波,压缩波和微压波会引起车厢内压力变化,并在隧道口形成噪声,对乘客及环境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防落石的隧道口压缩波减小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防落石的隧道口压缩波减小装置,包括固定在山体的隧道口的多个百叶片和第一防护网,多个所述百叶片与地面之间设置第一高度,所述第一高度由所述隧道口向外方向逐渐变大;所述第一防护网布置在多个所述百叶片上方。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护网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防护网,所述第一防护网(4)和第二防护网(5)之间设置有第一间距。
[0008]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百叶片之间设置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由所述隧道口向外方向逐渐变大。
[0009]可选地,所述百叶片与水平方向设置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的度数范围是30度~60度。
[0010]可选地,所述百叶片的上端面上形成凹槽。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角度的度数由所述隧道口向外方向的逐渐变大。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防护网的两端通过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固定于地面。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防护网的网孔孔距大于第一防护网的网孔孔距。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支杆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的底部与所述滑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二伸缩杆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内部结构相同。
[0015]可选地,所述百叶片沿着地面铺设并形成一腔体。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百叶片的外径由大变小,直至与隧道口一样大,通过扩大隧道的开口原理,同时利
用百叶片的结构快速排放气流,能够有效的减小压缩波,另外设置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对落石进行格挡耗能,增加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的装置的剖视图;
[0020]图2为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的百叶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的百叶片的前视图;
[0022]图4为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的装置的侧视图;
[0023]图5为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对于附图,还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便于观察部件结构,附图一些部件的尺寸与比例经过了调整,例如图中百叶片与隧道的比例。这些尺寸、比例不应当被理解为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5]图中各标号对应的部件如下:
[0026]1、山体;2、隧道口;3、百叶片;4、第一防护网;5、第二防护网;6、第一伸缩杆;7、第二伸缩杆;8、第一支杆;9、第二支杆;10、滑槽;11、滑块;12、弹簧;13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一种防落石的隧道口压缩波减小装置,包括固定在山体的隧道口2的多个百叶片3和第一防护网4,多个所述百叶片3与地面之间设置第一高度,所述第一高度由所述隧道口2向外方向逐渐变大,所述百叶片3沿着地面铺设并形成一腔体。所述第一防护网4布置在多个所述百叶片3上方。
[0029]为了方便对百叶片3进行安装,所述百叶片3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侧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所述山体1上,所述安装架的底部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0030]为了扩大隧道的开口,降低压缩波,多个所述百叶片3与地面之间设置第一高度,在隧道口2处的第一高度可以设置为略高于隧道口2的高度,然后沿着隧道口2向外,所述第一高度逐渐变大。
[0031]为了进一步提高降低压缩波的效果,相邻两个所述百叶片3之间设置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由所述隧道口2向外方向逐渐变大。所述第二间距设置在10cm~50cm之间。
[0032]所述百叶片3与水平方向设置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的度数范围是30~60度。
[0033]可选地,所述第一角度的度数由所述隧道口2向外方向的逐渐变大。
[0034]请参阅图1和图4,所述第一防护网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防护网5,所述第二防护网5的网孔孔距设置较大,以接住较大落石,且在第一防护网4和第二防护网5之间设置有第一间距,即缓冲间距,当较大落石落下被第二防护网5接住时,所述第二防护网5兜着落石在第
一间距中向下运动,逐渐消耗落石的能量,直到停止,避免掉下的大落石撞击第一防护网4或百叶片3,对第一防护网4或百叶片3造成损坏甚至危害人身安全,因此,第二防护网5和第一间距的设置具有格挡落石和对落石进行缓冲消能的作用,能够保护第一防护网4或百叶片3不受损坏,保护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0035]所述第一防护网4的网孔孔距设置的比第二防护网5的网孔孔距小,用于接住从第二防护网5漏下的较小的落石;同时,在每片百叶片3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凹槽13,或者形成下凹部、沟槽,用于接住从第一防护网4落下的小落石,进一步防止落石掉下,以免造成人员受伤或车辆损坏。百叶片3的凹槽13、第一防护网4、第二防护网5和缓冲空间的设置,提高了车辆和行人在隧道口2行驶的安全性。
[0036]请参阅图5,为了方便对第二防护网5进行安装,所述第二防护网5的两端通过第一伸缩杆6和第二伸缩杆7固定于地面。为了方便第一伸缩杆6和第二伸缩杆7进行伸缩,使第一伸缩杆10和第二伸缩杆11具有缓冲功能,所述第一伸缩杆6包括第一支杆8和第二支杆9,所述第一支杆8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0,所述第二支杆9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10内,所述滑块11的底部与所述滑槽10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12,所述第二伸缩杆7与所述第一伸缩杆6的内部结构可以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落石的隧道口压缩波减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山体(1)的隧道口(2)的多个百叶片(3)和第一防护网(4),多个所述百叶片(3)与地面之间设置第一高度,所述第一高度由所述隧道口(2)向外方向逐渐变大;所述第一防护网(4)布置在多个所述百叶片(3)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落石的隧道口压缩波减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网(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防护网(5),所述第一防护网(4)和第二防护网(5)之间设置有第一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落石的隧道口压缩波减小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百叶片(3)之间设置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由所述隧道口(2)向外方向逐渐变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落石的隧道口压缩波减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片(3)与水平方向设置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的度数范围是30度~60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落石的隧道口压缩波减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片(3)的上端面上形成凹槽(1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宏远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