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智能烘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167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智能烘房,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其主要特征在于:由入料仓、循环风机、隔热板、摄像头、回风口、回风机、烘干仓、卸料口、进风口、进风机、匀风室、挡风板、匀风板、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控制面板和热红外仪组成。匀风板上均匀布置且高度不一的挡风板、烘干仓内布置的循环风机能够保证烘房内流场均匀;烘干仓内部气流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由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测量,并由控制面板控制;热红外仪和摄像头实时监测物料表面的温度和质量,并在控制面板显示。本发明专利技术流场均匀,干燥过程参数可控,能够保证物料干燥品质。证物料干燥品质。证物料干燥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智能烘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烘房,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烘房,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便于物料储存与干燥,需要将物料含水率在烘房中通过干燥降低至安全储藏水分线以下。而为了提高烘房的干燥效率,通常将物料堆积烘干,如玉米、小麦、花椒、药材等。堆积式烘干方式对烘房流场均匀性和品质监测有较高要求。
[0003]现有的烘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流场不均匀,热风通过进风口进入烘房后碰到烘房壁(进风口对面)后逐渐充满烘房,而热风充满烘房过程中热量、风速不均匀,导致烘房内部物料干燥速率不一致,即烘房内部不同位置物料干燥品质不一致,干燥品质较差。
[0004]现有烘房内部物料干燥品质(品相)也难以实时精确观测。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智能烘房,它的特点是烘房内部流场均匀,物料干燥过程参数可控,且能够实时监测物料干燥过程品质,具有干燥品质优、能耗低和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多功能智能烘房,其特征在于:
[0009]所述多功能智能烘房,由入料仓、循环风机、隔热板、摄像头、回风口、回风机、烘干仓、卸料口、进风口、进风机、匀风室、挡风板、匀风板、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控制面板和热红外仪组成。
[0010]所述匀风板表面倾斜,且其上均匀开有锥孔,锥孔面积较小和面积较大的一侧分别朝向于烘干仓和匀风室。
[0011]所述挡风板等间距布置于匀风板下侧,且挡风板高度与其和进风口的距离成正比。
[0012]所述回风机和进风机分别布置于回风口和进风口。
[0013]所述烘干仓内部布置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循环风机和热红外仪。
[0014]进一步地,所述匀风室内部流场均匀,具体通过等间距布置于匀风板下侧的挡风板实现;气流速度随着其与进风口的距离成反比,而挡风板高度与其和进风口的距离成正比的设计则实现匀风室内部流场均匀。
[0015]进一步地,所述烘房干燥效率高,具体通过均匀开有锥孔的匀风板增加烘干仓内部气流速度实现;锥孔面积较小和面积较大的一侧分别朝向烘干仓和匀风室,匀风室内气流通过锥孔进入烘干仓后速度增大,进而带走物料表面水分更快。
[0016]进一步地,所述烘房内部流场均匀,具体通过匀风室和循环风机实现;气流在匀风室内混合后通过匀风板锥孔进入烘干仓,循环风机搅动烘干仓内气流使其更加均匀且充满
整个烘干仓。
[0017]进一步地,所述烘房内部热风的温度、湿度和风速可控,具体通过布置于烘干仓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实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将烘干仓内部的温度、湿度和风速信息反馈至控制面板并控制进风机、循环风机和回风机的转速,进而控制烘干仓内部热风的温度、湿度和风速。
[0018]进一步地,所述烘房内部物料表面温度可监测,具体通过布置于烘干仓内部的热红外仪实现,热红外仪测量物料表面温度并显示在控制面板。
[0019]进一步地,所述烘房内部物料品质可以实时监测,具体通过布置于烘干仓内部的摄像头实现,摄像头拍摄物料表面质量并显示在控制面板。
[0020]进一步地,所述烘房内部物料可以通过卸料口自动排出,具体通过表面倾斜的匀风板实现,倾斜的匀风板可以实现烘干仓内干燥后的物料利用自重自动排出卸料口。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智能烘房主视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匀风板主视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匀风板俯视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匀风板仰视图。
[0025]图中:1、入料仓,2、循环风机,3、隔热板,4、摄像头,5、回风口,6、回风机,7、烘干仓,8、卸料口,9、进风口,10、进风机,11、匀风室,12、挡风板,13、匀风板,14、温度传感器,15、湿度传感器,16、风速传感器,17、控制面板,18热红外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结合图1

4对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智能烘房进行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多功能智能烘房由入料仓1、循环风机2、隔热板3、摄像头4、回风口5、回风机6、烘干仓7、卸料口8、进风口9、进风机10、匀风室11、挡风板12、匀风板13、温度传感器14、湿度传感器15、风速传感器16、控制面板17和热红外仪18组成。匀风板13表面倾斜,且其上均匀开有锥孔,锥孔面积较小和面积较大的一侧分别朝向烘干仓7和匀风室11;挡风板12等间距布置于匀风板13下侧,且挡风板12高度与其和进风口9的距离成正比;回风机6和进风机10分别布置于回风口5和进风口9;烘干仓7内部布置有温度传感器14、湿度传感器15、风速传感器16、循环风机2和热红外仪18。
[0027]结合图1

4对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智能烘房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热风在进风机10的作用下通过进风口9进入匀风室11,热风的速度随着其与进风口9的距离成反比,即风速随着其与进风口9的距离增大而减小;匀风板13下侧布置的挡风板12对热风进行截流,并且挡风板12高度随着其与进风口9的距离成正比的布置形式可以保证匀风室11内不同区间热风含量均匀,进而保证烘干仓7内部的热风流场均匀;经过匀风室11混合后的热风通过匀风板13上均匀布置的锥孔进入烘干仓7,锥孔面积较大的一侧朝向匀风室11可以增加热风进入烘干仓7的流速,增加物料的干燥速度;烘干仓7内侧布置的循环风机2搅动烘干仓7内气流使其更加均匀且充满整个烘干仓7;烘干仓7内布置的温度传感器14、湿度传感器15和风速传感器16将烘干仓7内部的温度、湿度和风速信息反馈至控制面板17并控制进风机10、循
环风机2和回风机6的转速,进而控制烘干仓7内部热风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烘干仓7内部的热红外仪18测量物料表面温度并显示在控制面板17;烘干仓7内部的摄像头4拍摄物料表面质量并显示在控制面板17,便于实时监测物料干燥质量和过程;物料干燥过程中排出的水分在回风机6的作用下通过回风口5排出;烘干仓7内干燥后的物料利用自重通过倾斜的匀风板13自动排出卸料口8。
[0028]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智能烘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智能烘房,由入料仓(1)、循环风机(2)、隔热板(3)、摄像头(4)、回风口(5)、回风机(6)、烘干仓(7)、卸料口(8)、进风口(9)、进风机(10)、匀风室(11)、挡风板(12)、匀风板(13)、温度传感器(14)、湿度传感器(15)、风速传感器(16)、控制面板(17)和热红外仪(18)组成;所述匀风板(13)表面倾斜,且其上均匀开有锥孔,锥孔面积较小和面积较大的一侧分别布置于烘干仓(7)和匀风室(11);所述挡风板(12)等间距布置于匀风板(13)下侧,且挡风板(12)高度与其和进风口(9)的距离成正比;所述回风机(6)和进风机(9)分别布置于回风口(5)和进风口(9);所述烘干仓(7)内部布置有温度传感器(14)、湿度传感器(15)、风速传感器(16)、循环风机(2)和热红外仪(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烘房,其特征在于:匀风室(11)内部流场均匀,具体通过等间距布置于匀风板(13)下侧的挡风板(12)实现;气流速度随着其与进风口(10)的距离成反比,而挡风板(12)高度与其和进风口(10)的距离成正比的设计则实现匀风室(11)内部流场均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烘房,其特征在于:烘干仓(7)干燥效率高,具体通过均匀开有锥孔的匀风板(13)增加烘干仓(7)内部气流速度实现;锥孔面积较小和面积较大的一侧分别朝向烘干仓(7)和匀风室(11),匀风室(11)内气流通过锥孔进入烘干仓(7)后流速增大,进而更快的带走物料表面水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守太杨明金杨玲张凯石志鸣赵行武逸凡王子轩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