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阀门茶道杯,包括上端设有出水口的杯体,所述杯体设有内杯,所述内杯内设有连通内杯与杯体内部的通道,所述通道内的最高水位线位于内杯的上部;所述通道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内杯的底部,第二开口设置在内杯的底面且穿过所述底面与杯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处还还设有过滤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阀门茶道杯利用设计在内杯内的通通道作为茶水开关阀门,内部结构简单化,实现了与茶水接触的材料最简单化。实现了与茶水接触的材料最简单化。实现了与茶水接触的材料最简单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阀门茶道杯
[0001]本技术涉及茶具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阀门茶道杯。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泡茶而言,茶叶受到的浸泡时间长短会直接影响茶水的口感。通常在泡茶容器中沏茶,从容器内冲入水开始,再到容器中的水烧开,直到容器中的水喝完,茶叶始终是浸泡在水中的,则前一壶茶水与后一壶茶水之间的浓度相差较大,或太浓或太淡,口感不佳;并且,过度的浸泡容易破坏茶叶中的营养成分,不利于人体健康。
[0003]市面上的泡茶容器在其中设置了茶叶笼来解决此类问题,不想浸泡茶叶时,只需将茶叶笼从容器中取出即可。然而,由于容器内泡茶的水温都接近100℃,故要打开容器盖取出茶叶笼时会有高温水蒸汽喷出,很容易烫伤操作者。有些泡茶壶可以在泡茶的过程中取出茶叶,但是茶叶在空气中存放太久也会影响茶水的口感和泡茶次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内部结构简单化、无需取出内杯即可避免茶叶长时间浸泡的无阀门茶道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提供一种无阀门茶道杯,包括上端设有出水口的杯体,所述杯体设有内杯,所述内杯内设有连通内杯与杯体内部的通道,所述通道内的最高水位线位于内杯的上部;所述通道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内杯的底部,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内杯的底面且穿过所述底面与杯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过滤结构。
[0007]进一步地,所述通道由倒U型管形成。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通道内的最高水位线与所述出水口所在的水平线相平齐。
[0009]优选地,所述所述出水口开设在接近所述杯体的上端边缘处。
[0010]作为改进,所述内杯的底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适配的第一通孔、以及供所述第二开口所在的通道端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一通孔连接,所述内杯在过滤网的上方形成浸泡室、在过滤网的下方形成过滤室。
[0011]优选地,所述通道与所述内杯可拆卸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内杯的上方设有翻盖。
[0013]优选地,所述内杯设置在所述杯体内的上部空间,且内杯的体积与杯体内部的体积占比至少为二分之一。
[0014]可选地,所述内杯的底部外壁上设有若干个立脚。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无阀门茶道杯在杯体的内杯内设置可连通二者内部的通道,可在内杯内正常浸泡茶叶,当需要将浸泡好的茶水转移至杯体内时,只需倾斜茶道杯整体使水位线没过通道的最上端,则内杯内的茶水可通过通道流入杯体内;储存在杯体内的茶水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随时倒出饮用,无需取出内杯即可避免茶叶长时间浸泡,既
不会容易烫伤操作者,也不会污染茶叶、影响茶水的口感或泡茶次数。该无阀门茶道杯利用设计在内杯内的通通道作为茶水开关阀门,内部结构简单化,实现了与茶水接触的材料最简单化。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无阀门茶道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无阀门茶道杯的倾倒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19]如图1、图2所示为本技术无阀门茶道杯的实施例,包括上端设有出水口11的杯体10,杯体10设有内杯20,内杯20内设有连通内杯20与杯体10内部的通道21,通道21内的最高水位线位于内杯20的上部;通道21包括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12,第一开口211设置在内杯20的底部,第二开口212设置在内杯20的底面且穿过底面与杯体10的内部连通;第一开口211处设有过滤结构。
[0020]本技术实施例的无阀门茶道杯在杯体10的内杯20内设置可连通二者内部的通道21,即通道21的第一开口211连通内杯20的内部,通道21的第二开口212连通杯体10的内部。使用时,如图1所示,可在内杯20内正常浸泡茶叶;同时由于在第一开口211处设有过滤结构,故茶叶会保留在内杯20中。其中,设置在第一开口211处的过滤结构可以是任意能阻挡茶叶进入通道21内的结构即可,包括仅包裹第一开口211的过滤结构。
[0021]当需要将浸泡好的茶水转移至杯体10内时,只需倾斜茶道杯整体使水位线没过通道21的最上端,如图2所示,则内杯20内的茶水可通过通道21流入杯体10内;储存在杯体10内的茶水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随时倒出饮用,无需取出内杯20即可避免茶叶长时间浸泡,既不会容易烫伤操作者,也不会污染茶叶、影响茶水的口感或泡茶次数。该无阀门茶道杯利用设计在内杯20内的通道21作为茶水开关阀门,内部结构简单化,实现了与茶水接触的材料最简单化。
[0022]为了使结构进一步简单化,且为了生产制造的简便,可以直接采用倒U型管替代内杯20内的通道21。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通道21的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12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一开口211需要与内杯20的底部保留一定的距离以便茶水流动和通过,而第二开口212需要连通杯体10的内部,故该U型管的两侧并不等长。
[0023]作为改进的实施例,为了使内杯20内可以泡更多的茶水,通道21内的最高水位线可以设计为与出水口11所在的水平线相平齐,也即是,通道21的最高水位线设计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靠近内杯20的上部,当内杯20内的水位线高于通道21内的最高水位线时,则茶水会自然流入杯体10中。在某些情况下,若杯体10内的水位线上涨没过内杯20的底部时,此时相当于内杯20内的液面与杯体10内的液面通过通道21相导通,则二者的液面会趋向平齐。
[0024]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出水口11可以开设在接近杯体10的上端边缘处,则可以充分利用杯体10内的空间,储存更多的茶水,适合多人饮用或一人多次饮用,避免频繁泡茶操作,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泡茶,实用性更强。
[0025]作为改进的实施例,设置在通道21的第一开口211处的过滤结构可以是设计在内杯20底部的过滤网22。其中,在过滤网22上设有与第一开口211相适配的第一通孔、以及供第二开口212所在的通道端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一开口211与第一通孔连接,内杯20在过滤网22的上方形成浸泡室23、在过滤网22的下方形成过滤室24。采用与内杯20横截面大小大致相当的过滤网22作为过滤结构,能够充分浸泡茶叶的同时,也可以过滤茶叶,避免茶水从通道21流入杯体10内时茶叶堵塞在第一开口211处。
[0026]此外,为了便于清洗,通道21与内杯20为可拆卸连接设计。当需要清洗内杯20和通道21时,可以拆卸下来,清洗更彻底;由于结构简单,装拆均十分便捷,且方便更换、节省资源。
[0027]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阀门茶道杯,包括上端设有出水口的杯体,所述杯体设有内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杯内设有连通内杯与杯体内部的通道,所述通道内的最高水位线位于内杯的上部;所述通道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内杯的底部,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内杯的底面且穿过所述底面与杯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过滤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阀门茶道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由倒U型管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阀门茶道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内的最高水位线与所述出水口所在的水平线相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阀门茶道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开设在接近所述杯体的上端边缘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阀门茶道杯,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利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