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杆校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154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杆校直装置,属于铜杆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上模具、下模具、校直气缸、上型腔、上通孔、旋转轮、推拉电机、下型腔、下通孔和万向轮,其中上模具设置在下模具上方,上模具通过校直气缸与下模具活动连接,上模具中设有上型腔,上型腔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上通孔,上通孔内安装有旋转轮,旋转轮上方连接有用于驱动的推拉电机,下模具中设有下型腔,下型腔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下通孔,下通孔中安装有万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模具和下模具,能够将中部的铜杆进行夹紧校直,并且通过活动的旋转轮和万向轮能够将铜杆旋转固定角度后进行多次校直,以消除铜杆内的弯曲应力,使铜杆校直。使铜杆校直。使铜杆校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杆校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铜杆加工
,具体是涉及一种铜杆校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铜杆校直的过程中,由于铜杆内部存在弯曲应力,经过单次校直可能任然存在部分弯曲的现象,需要进行多次校直才能达到目的,现有的校直装置往往需要人工手动旋转铜杆,降低了校直的效率,还增加了操作人员受伤的风险。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铜杆校直装置,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杆校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铜杆校直装置,包括上模具、下模具、校直气缸、上型腔、上通孔、旋转轮、推拉电机、下型腔、下通孔和万向轮,其中上模具设置在下模具上方,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安装有校直气缸,上模具通过校直气缸与下模具活动连接,上模具中部设有上型腔,上型腔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上通孔,上通孔内安装有旋转轮,旋转轮上方活动连接有用于驱动的推拉电机,下模具中部设有下型腔,下型腔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下通孔,下通孔下方安装有万向轮。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具的左右两侧设有校直气缸,校直气缸与上模具焊接连接,下模具的左右两侧设有下翻边,下翻边与下模具焊接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校直气缸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上翻边上,校直气缸下方连接有活动轴,活动轴与下翻边固定相连。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型腔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方设有推拉电机,推拉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推拉电机下方连接有连接杆,推拉电机通过连接杆与旋转轮固定相连。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杆下端安装有下限位板,支撑架上方安装有上限位板。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型腔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架和万向轮之间设有连杆,万向轮通过连杆和连接架相连,连杆外侧安装有复位弹簧。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上模具和下模具,能够将中部的铜杆进行夹紧校直,并且通过活动的旋转轮和万向轮能够将铜杆旋转固定角度后进行多次校直,以消除铜杆内的弯曲应力,使铜杆校直。
[0014]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技术实施例中下型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

上模具、2

下模具、3

上翻边、4

校直气缸、5

活动轴、6
‑ꢀ
下翻边、7

上型腔、8

上通孔、9

旋转轮、10

连接杆、11

下限位板、12

支撑架、13

上限位板、14

推拉电机、15

下型腔、16

下通孔、17

连接架、18

连杆、 19

万向轮、20

复位弹簧、21

防夹槽、22

辅助滚珠、23

滚珠槽、24

滚珠、25
‑ꢀ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1]实施例1
[0022]参见图1~图2,一种铜杆校直装置,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2、校直气缸4、上型腔7、上通孔8、旋转轮9、推拉电机14、下型腔15、下通孔16和万向轮 19,其中上模具1设置在下模具2上方,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安装有校直气缸4,上模具1通过校直气缸4与下模具2活动连接,上模具1中部设有上型腔 7,上型腔7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上通孔8,上通孔8内安装有旋转轮9,旋转轮 9上方活动连接有用于驱动的推拉电机14,下模具2中部设有下型腔15,下型腔15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下通孔16,下通孔16下方安装有万向轮19。
[0023]上模具1的左右两侧设有校直气缸4,校直气缸4与上模具1焊接连接,下模具2的左右两侧设有下翻边6,下翻边6与下模具2焊接连接,校直气缸4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上翻边3上,校直气缸4下方连接有活动轴5,活动轴5与下翻边6固定相连,上型腔7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2,支撑架12上方设有推拉电机14,推拉电机14固定安装在支撑架12上,推拉电机14下方连接有连接杆10,推拉电机14通过连接杆10与旋转轮9固定相连,连接杆10下端安装有下限位板11,支撑架12上方安装有上限位板13,下型腔15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7,连接架17和万向轮19之间设有连杆18,万向轮19通过连杆18和连接架17相连,连杆18外侧安装有复位弹簧20。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使用该装置进行铜杆校直时,首先在校直气缸4处于打开状态时,将铜杆从上型腔7和下型腔15中塞入,在自然状态下,万向轮19在复位弹簧20的弹性作用下从下通孔16中向上伸出,并且此时上方的推拉电机14处于关闭状态,与推拉电机14相连的旋转轮9收纳在上通孔8 中,此时将铜杆向上型腔7和下型腔15中塞入时,铜杆底部在万向轮19上滑动,当铜杆完全塞入上型腔7和下型腔15中后,启动两侧的校直气缸4,两侧的校直气缸4在通气后开始收缩,校直气缸4的活动轴5将下翻边6向上拉紧,此时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当校直气缸4完全收缩时,铜杆在上型腔7和下型腔15中被压紧,并且此时下方的万向轮19被铜杆从下通孔16中向下挤入,此时铜杆被初步校直,接着松开校直气缸4,使上模具1和下模具2 之间分开,此时铜杆在经过初次校直后部分处于平直状态而部分还存在应力弯曲,此时启动推拉电机14,推拉电机14通过连接
杆10将旋转轮9向下推动,旋转轮9从上通孔8中伸出后,将下方的铜杆夹紧在旋转轮9和万向轮19之间,此时旋转轮9开始转动,旋转轮9带动铜杆旋转固定角度后,校直气缸4再次收紧,当校直气缸4再次收紧后对铜杆进行二次校直,重复多次后即可将铜杆完全校直。
[0025]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上模具1和下模具2,能够将中部的铜杆进行夹紧校直,并且通过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杆校直装置,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2)、校直气缸(4)、上型腔(7)、上通孔(8)、旋转轮(9)、推拉电机(14)、下型腔(15)、下通孔(16)和万向轮(19),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设置在下模具(2)上方,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安装有校直气缸(4),上模具(1)通过校直气缸(4)与下模具(2)活动连接,上模具(1)中部设有上型腔(7),上型腔(7)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上通孔(8),上通孔(8)内安装有旋转轮(9),旋转轮(9)上方活动连接有用于驱动的推拉电机(14),下模具(2)中部设有下型腔(15),下型腔(15)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下通孔(16),下通孔(16)下方安装有万向轮(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杆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的左右两侧设有校直气缸(4),校直气缸(4)与上模具(1)焊接连接,下模具(2)的左右两侧设有下翻边(6),下翻边(6)与下模具(2)焊接连接。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玉泽朱玉良
申请(专利权)人:丰城市利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