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隔热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125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隔热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隔热条领域。它包括接触层和缓冲层,接触层位于缓冲层表面,接触层用于与隔热条两侧铝型材的结构连接件接触,接触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尼龙66 6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隔热条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隔热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隔热条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隔热条是是铝型材中热量传递路径上的“断桥”,为减少热量在铝型材上的传递,是隔热型材中两侧铝型材的结构连接件,通过隔热条的连接使得隔热型材的三部分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荷载。
[0003]当隔热条处在相对潮湿的情况下或者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时,隔热条自身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且形变的程度如果不能及时复原,则会引发隔热型材自身的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隔热条及其制备方法,它解决了隔热条在湿度和温度变化过程中的形变程度较大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隔热条,包括接触层和缓冲层,所述接触层位于所述缓冲层表面,所述接触层用于与所述隔热条两侧铝型材的结构连接件接触,所述接触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尼龙66 65

70份,玻璃纤维24

27份,色母料0.5

1份,偶联剂0.3

0.5份以及抗氧化剂4

6份;所述缓冲层除拥有与所述接触层相同的组分以及对应重量份外还包括增韧剂2

5份,热稳定剂3

5份,气凝胶1

2份。
[0006]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增韧剂为纳米碳酸钙。
[0007]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偶联剂为有机硅类偶联剂或钛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
[0008]作为优选实例,所述接触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尼龙66 65份,玻璃纤维24份,色母料0.5份,偶联剂0.3份以及抗氧化剂4份;所述缓冲层除拥有与所述接触层相同的组分以及对应的份数外还包括增韧剂2份,热稳定剂3份,气凝胶1份。
[0009]作为优选实例,尼龙66 70份,玻璃纤维27份,色母料1份,偶联剂0.5份以及抗氧化剂6份;所述缓冲层除拥有与所述接触层相同的组分以及对应的份数外还包括增韧剂5份,热稳定剂5份,气凝胶2份。
[0010]一种新型隔热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接触层各组分按相应质量份数投入螺旋挤出机中进行混合,混合2

4h,将缓冲层各组分按照相应质量份数投入另一螺旋挤出机中进行混合,混合4

6h;步骤二:先将两个螺旋挤出机中各组件搅拌加热至200

230℃并保温4

6h,再将接触层各组分和缓冲层各组分分别由两个螺旋挤出机水平同向挤出,使所述接触层落在所述缓冲层上;步骤三:利用冲压模具对接触层和缓冲层两者进行上下压合,形成成品。
[0011]作为优选实例,步骤三中的冲压模具中的凸模或者凹模内设置温控组件,并利用温控组件对模具内夹持的成品进行最终干燥。
[0012]作为优选实例,用于容纳接触层各组分的螺旋挤出机出口端,位于另一螺旋挤出机的出口方向上。
[0013]作为优选实例,用于容纳接触层各组分的螺旋挤出机出口端环向套设有加热组件。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提及的隔热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6]实施例一:一种新型隔热条,包括接触层和缓冲层,所述接触层位于所述缓冲层表面,所述接触层用于与所述隔热条两侧铝型材的结构连接件接触,所述接触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尼龙66 65份,玻璃纤维24份,色母料0.5份,偶联剂0.3份以及抗氧化剂4份;所述缓冲层除拥有与所述接触层相同的组分以及对应重量份外还包括增韧剂2份,热稳定剂3份,气凝胶1份。
[0017]所述增韧剂为纳米碳酸钙;所述偶联剂为有机硅类偶联剂或钛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此处的偶联剂可有效改善纳米碳酸钙在高分子里的分散性。
[0018]先称取两份接触层组分物料,将其中一份组分物料加入增韧剂、热稳定剂以及气凝胶形成缓冲层组分物料,将接触层组分物料搅拌2h,缓冲层组分物料搅拌4h,由于本专利技术所提及的隔热条为复合型隔热条,对于接触层和缓冲层的拼合过程中,对于拼接时接触层和缓冲层的相互渗透以及相融,处于外观的考虑需要,减少外部视觉的明显差异,可额外对接触层或者缓冲层中的色母料进行颜色上的调整,使得接触层和缓冲层外观颜色相接近;充分混合后在继续搅拌的基础上进行加热,使得螺旋挤出机内腔温度控制在200

230
°
并保温4

6h,然后进行接触层和缓冲层由两个上下设置的螺旋挤出机挤出,确保接触层落在缓冲层之上,用于容纳接触层各组分的螺旋挤出机出口端,位于另一螺旋挤出机的出口方向上,两螺旋挤出机出口端的距离约为10

30cm,即接触层由螺旋挤出机挤出后与缓冲层接触时,缓冲层已经相对凝固,即此时的接触层和缓冲层之间相互直接渗透相融的几率下降(凝固程度不一使得两者在压合后的相对分布情况也便于掌握),利用冲压模具对相接触的接触层和缓冲层进行压合,在压合的过程中,使得冲压模具上的温控组件使得缓冲层和接触层进行快速的干燥,为了使得接触层好缓冲层在被压合时具备一定的形变以及延展性,则在接触层形变过程中为了抑制其表面的过早凝固,会在用于容纳接触层各组分的螺旋挤出机出口端环向套设加热组件,使接触层由螺旋挤出机挤出时,形成的条状物侧壁的凝固程度不一,从而能够接触层上的部分侧壁温度较高,可与缓冲层接触时进行少量的相融,从而使得两者在压合前进行初步的固定。
[0019]实施例二:一种新型隔热条,包括接触层和缓冲层,所述接触层位于所述缓冲层表面,所述接触层用于与所述隔热条两侧铝型材的结构连接件接触,所述接触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尼龙66 66份,玻璃纤维25份,色母料0.6份,偶联剂0.35份以及抗氧化剂4.4份;所述缓冲层除拥有与所述接触层相同的组分以及对应重量份外还包括增韧剂2.6份,热稳定剂3.4份,气凝胶1.2份。
[0020]所述增韧剂为纳米碳酸钙;所述偶联剂为有机硅类偶联剂或钛酸酯偶联剂中的一
种,此处的偶联剂可有效改善纳米碳酸钙在高分子里的分散性。
[0021]先称取两份接触层组分物料,将其中一份组分物料加入增韧剂、热稳定剂以及气凝胶形成缓冲层组分物料,将接触层组分物料搅拌2h,缓冲层组分物料搅拌4h,由于本专利技术所提及的隔热条为复合型隔热条,对于接触层和缓冲层的拼合过程中,对于拼接时接触层和缓冲层的相互渗透以及相融,处于外观的考虑需要,减少外部视觉的明显差异,可额外对接触层或者缓冲层中的色母料进行颜色上的调整,使得接触层和缓冲层外观颜色相接近;充分混合后在继续搅拌的基础上进行加热,使得螺旋挤出机内腔温度控制在200

230
°
并保温4

6h,然后进行接触层和缓冲层由两个上下设置的螺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隔热条,包括接触层和缓冲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位于所述缓冲层表面,所述接触层用于与所述隔热条两侧铝型材的结构连接件接触,所述接触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尼龙66 65

70份,玻璃纤维24

27份,色母料0.5

1份,偶联剂0.3

0.5份以及抗氧化剂4

6份;所述缓冲层除拥有与所述接触层相同的组分以及对应重量份外还包括增韧剂2

5份,热稳定剂3

5份,气凝胶1

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隔热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为纳米碳酸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隔热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为有机硅类偶联剂或钛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隔热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尼龙66 65份,玻璃纤维24份,色母料0.5份,偶联剂0.3份以及抗氧化剂4份;所述缓冲层除拥有与所述接触层相同的组分以及对应的份数外还包括增韧剂2份,热稳定剂3份,气凝胶1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隔热条,其特征在于:尼龙66 70份,玻璃纤维27份,色母料1份,偶联剂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优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