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丝模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1244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丝模盒,包括盒体和设置在所述的盒体内的粉夹,所述的盒体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的盒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转动驱动机构,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的驱动轴穿过所述的盒体的侧壁后与所述的第一搅拌叶片连接,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的驱动轴通过联动组件与所述的第二搅拌叶片连接;优点是具有自动搅粉功能,确保在线材表面充分涂覆润滑粉。充分涂覆润滑粉。充分涂覆润滑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丝模盒


[0001]本技术属于线材生产加工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拉丝模盒。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线材的生产过程中,线材的减径过程是通过拉丝模具来完成的,当线材从装有润滑粉的拉丝模盒中穿过时,润滑粉附着在线材表面以保证金属表面不受损伤,为了更加充分的在线材表面涂覆润滑粉,通常会在拉丝模盒内装配有粉夹,粉夹夹在线材上。
[0003]但是线材在连续拉拔生产过程中,容易使得拉丝模盒中的润滑粉产生空洞,导致线材表面无法充分涂覆润滑粉,故需要安排操作人员定期手动摇动粉夹,使模盒内的润滑粉晃动达到消除空洞的目的,不但增加了人力劳动,成本较高,且时间不好把握,效果并不理想,另外也可能因为人员的疏忽忘记摇动粉夹,依然会导致线材表面无法充分涂覆润滑粉,降低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搅粉功能的拉丝模盒,确保在线材表面充分涂覆润滑粉。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拉丝模盒,包括盒体和设置在所述的盒体内的粉夹,所述的盒体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的盒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转动驱动机构,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的驱动轴穿过所述的盒体的侧壁后与所述的第一搅拌叶片连接,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的驱动轴通过联动组件与所述的第二搅拌叶片连接。
[0006]所述的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的联动组件包括主动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三从动轮和轴承座,所述的主动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上,所述的第一从动轮、所述的第二从动轮对称分布在所述的第一转轴的两端,所述的主动轮通过第一皮带与所述的第一从动轮连接,所述的轴承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盒体的上端,所述的第一转轴穿过所述的轴承座并与所述的轴承座转动配合,所述的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的第三从动轮,所述的第三从动轮通过第二皮带与所述的第二从动轮连接,所述的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的第一穿孔后与所述的第二搅拌叶片连接。该结构中,转动驱动机构驱使驱动轴转动时,驱动轴直接带动第一搅拌叶片转动,同时依次通过第一主动轮、第一皮带、第一从动轮、第一转轴、第二从动轮、第二皮带、第三从动轮、第二转轴后带动第二搅拌叶片转动,即通过一个转动驱动机构同时带动两个搅拌叶片转动,简单方便,转动驱动机构可采用市面上常见的转动电机。
[0007]所述的粉夹包括两个夹臂、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所述的夹臂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的框架内的至少一个滑轮组以及设置在所述的框架上端的握把,两个所述的框架之间通过所述的第一扭簧连接,两个所述的握把之间通过所述的第二扭簧连接。该结构中,第一扭簧与第二扭簧配合使两个框架相互靠近,当两个框架上的滑轮组张开并夹在线材上时,两
个框架上的滑轮组之间存在夹紧力,确保滑轮组与线材充分接触,便于有效涂覆润滑粉。
[0008]所述的滑轮组包括滑轮本体、螺杆和与所述的螺杆螺纹配合的两个螺母,所述的螺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的滑轮本体与所述的螺杆转动配合,所述的滑轮本体夹持在两个所述的螺母之间。该结构中,两个螺母起限位作用,防止滑轮本体上下移动,滑轮本体仅能做周向转动,稳定可靠。
[0009]所述的滑轮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搅拌润滑粉的多个凸块。该结构中,当滑轮本体转动时,凸块绕螺杆的轴线转动,以搅拌滑轮本体周围的润滑粉,有利于消除空洞。
[0010]一个所述的握把上设置有弧形的限位条,另一个所述的握把上设置有凸台,所述的凸台上设置有与所述的限位条滑动配合的第二穿孔。该结构中,限位条与凸台配合,以限制两个夹臂可移动的方向,避免两个夹臂之间发生偏移或错位,确保两个框架上的滑轮组有效夹在线材上。
[0011]所述的限位条的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该结构中,通常框架需要沉没在润滑粉中,握把位于润滑粉的上方,通过在限位条上设置刻度线,刻度线可用显示当前夹持的线材直径,便于操作人员检查线材的尺寸。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盒体内设置两个搅拌叶片,当转动驱动机构驱使两个搅拌叶片转动时,搅拌叶片能够持续对盒体内的润滑粉进行搅拌,以消除润滑粉中的空洞,确保润滑粉与线材充分接触,润滑粉能够通过粉夹充分的涂覆到线材上,无需操作人员定期手动摇动粉夹,降低人力劳动,且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0016]图4为本技术中粉夹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5为本技术中粉夹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6为本技术中滑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盒体;11、第一穿孔;2、粉夹;21、夹臂;211、框架;212、滑轮组;2121、滑轮本体;2122、螺杆;2123、螺母;2124、凸块;213、握把;22、第一扭簧;23、第二扭簧;24、限位条;241、刻度线;25、凸台;251、第二穿孔;3、第一搅拌叶片;4、第二搅拌叶片;5、转动驱动机构;51、驱动轴;6、联动组件;61、主动轮;62、第一转轴;63、第二转轴;64、第一从动轮;65、第二从动轮;66、第三从动轮;67、轴承座;68、第一皮带;69、第二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拉丝模盒,包括盒体1和设置在盒体1内的粉夹2,线材从盒体1的进线孔伸入,经粉夹2后从盒体1的出线孔伸出。
[0022]本实施例中,盒体1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3和第二搅拌叶片4,盒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转动驱动机构5,转动驱动机构5的驱动轴51穿过盒体1的侧壁后与第一搅拌叶片3连
接,转动驱动机构5的驱动轴51通过联动组件6与第二搅拌叶片4连接。
[0023]本实施例中,盒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穿孔11,联动组件6包括主动轮61、第一转轴62、第二转轴63、第一从动轮64、第二从动轮65、第三从动轮66和轴承座67,主动轮61固定设置在转动驱动机构5的驱动轴51上,第一从动轮64、第二从动轮65对称分布在第一转轴62的两端,主动轮61通过第一皮带68与第一从动轮64连接,轴承座67固定设置在盒体1的上端,第一转轴62穿过轴承座67并与轴承座67转动配合,第二转轴6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三从动轮66,第三从动轮66通过第二皮带69与第二从动轮65连接,第二转轴6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穿孔11后与第二搅拌叶片4连接。
[0024]本实施例中,主动轮61位于转动驱动机构5与盒体1的外侧壁之间,轴承座67设置有两个。
[0025]本实施例中,转动驱动机构5采用市面上常见的转动电机,转动电机通过电机固定座安装在盒体1的外侧壁上,盒体1上设置有通孔,转动电机的驱动轴51穿过该通孔后与第一搅拌叶片3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丝模盒,包括盒体和设置在所述的盒体内的粉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的盒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转动驱动机构,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的驱动轴穿过所述的盒体的侧壁后与所述的第一搅拌叶片连接,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的驱动轴通过联动组件与所述的第二搅拌叶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丝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的联动组件包括主动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三从动轮和轴承座,所述的主动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上,所述的第一从动轮、所述的第二从动轮对称分布在所述的第一转轴的两端,所述的主动轮通过第一皮带与所述的第一从动轮连接,所述的轴承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盒体的上端,所述的第一转轴穿过所述的轴承座并与所述的轴承座转动配合,所述的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的第三从动轮,所述的第三从动轮通过第二皮带与所述的第二从动轮连接,所述的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的第一穿孔后与所述的第二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超廖夕均叶清谢大凯袁方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腾龙精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