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0979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第一光学胶层、导光板、第二光学胶层和显示模组;导光板具有入光侧、出光端以及连接入光侧和出光端的第一侧出光端和第二侧出光端,其中出光端与入光侧相对,第一侧出光端与第二侧出光端相对;第一侧出光端和/或第二侧出光端的边缘设有第三光学胶层,且第三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与导光板的折射率相近。光从导光板进入第三光学胶层后,在交界处光线不会大幅度散开,减少了照射到顶部盖,下部显示模组及其他位置的光,从而减少了从以上各部分反射到AA显示区的光线,避免了光线进入AA显示区影响显示效果。线进入AA显示区影响显示效果。线进入AA显示区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要求在2021年01月05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0009466.8、申请名称为“一种电子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3]随着用户对手机、阅读器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外观美观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手机、阅读器等产品屏占比越来越高,四边边框越来越窄。由于前置导光板产品边框越来越窄,前置导光板侧面四边出现漏光、亮线、暗带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导光板非入光侧之外剩余三边出现漏光,暗带,漏出的光线进入AA(Active Area,可操作区)显示区,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用于有效解决前置导光板四周漏光、暗带以及漏出的光进入显示区影响显示效果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第一光学胶层、导光板、第二光学胶层和显示模组;
[0007]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侧、出光端以及连接入光侧和出光端的第一侧出光端和第二侧出光端,其中所述出光端与所述入光侧相对,所述第一侧出光端与所述第二侧出光端相对;
[0008]所述第一侧出光端和/或所述第二侧出光端的边缘设有第三光学胶层,且所述第三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与所述导光板的折射率相近。
[0009]上述电子设备通过在导光板第一侧出光端和/或所述第二侧出光端涂覆第三光学胶层,第三光学胶层与导光板的折射率相近,比空气(1.1)折射率大,光从导光板进入第三光学胶层后,在交界处光线不会大幅度散开,减少了照射到顶部盖,下部显示模组及其他位置的光,从而减少了从以上各部分反射到AA显示区的光线,避免了光线进入AA显示区影响显示效果。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三光学胶层为透明胶层。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三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为1.4

1.58。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三光学胶层内掺有第一颜色粒子,所述第一颜色粒子用于吸收进入所述第三光学胶层内的部分光线。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出光端和/或所述第二侧出光端的边缘设有油墨涂层。
[0014]可选地,所述油墨涂层内掺有第二颜色粒子,所述第二颜色粒子用于吸收进入所述油墨涂层内的部分光线。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与所述第一侧出光端和/或所述第二侧出光端对应的边缘设有所述第三光学胶层。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与所述第一侧出光端和/或所述第二侧出光端对应的边缘设有油墨涂层。
[0017]可选地,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与所述第一侧出光端和/或所述第二侧出光端对应的边缘设有所述第三光学胶层。
[0018]可选地,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与所述第一侧出光端和/或所述第二侧出光端对应的边缘设有油墨涂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前导光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前导光中导光板的网点分布图;
[0021]图3为反射类设备各层叠构图;
[0022]图4为反射类设备边缘处的叠构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叠构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图6中的C处放大图。
[0026]图标:1
’‑
导光板;2
’‑
灯条;3
’‑
双面胶;4
’‑
盖板;5
’‑
光学胶;6
’‑
薄膜感测器;7
’‑
水墨屏;8
’‑
电路板;9
’‑
遮光胶带;10
’‑
混光区;1

盖板;2

第一光学胶层;3

导光板;4

第二光学胶层;5

显示模组;6

第三光学胶层;7

油墨涂层;8

灯条;9

电路板;10

双面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在带前光的反射类产品中,目前上市产品中最窄边框是3.36mm,此窄边框产品因边框过窄,AA显示区和LGP(light guide plate,导光板)外边缘距离过短,触摸屏TP油墨无法覆盖前置导光板边缘漏出的全部光线,造成边缘(特别是非入射面)亮线、漏光、暗带问题,严重影响终端客户使用体验,特别是在黑画面,暗环境下漏光问题更加明显,光线刺眼,破坏了电子纸和RLCD(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反射式液晶显示器)柔和的纸质阅读体验。其它阅读类反射式产品,比如电子书阅读器,RLCD阅读器,为了避免顶部、左右两侧、底部漏光问题,采用加大四边边框方案,增加TP油墨覆盖宽度,造成屏占比降低,影响设备外观,影响整机握持感。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前导光包括导光板1

、L/B灯条2

和双面胶3

,通过双面胶3

将L/B灯条2

贴覆在导光板1

入光侧组装而成前导光,与入光侧相对的是导光板1

的出光端,剩余两边是LED灯条2

侧出光端。L/B灯条2

贴合在导光板1

入光处,为导光板1

提供光源,导光板1

将灯条2

摄入的光从入光侧导入,光线在导光板1

内部进行全反射,并由网点变成均匀分布,最终绝大部分从出光端射出,剩余部分从导光板1

两侧流出。
[0029]参照图3和图4,反射类设备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4

、薄膜感测器6

、导光板1

和水墨屏7

,其中,盖板4

与薄膜感测器6

、薄膜感测器6

与导光板1

、导光板1

与水墨屏7

之间均通过光学胶5

粘接,且连接有电路板8

的灯条2

与导光板1

形成前导光,且灯条2

朝向水墨屏7

一侧设有遮光胶带9

,灯条2

与导光板1

之间形成混光区10

。图3中,中间区域
为AA显示区,两侧为油墨区B;图4中左侧区域为AA显示区,右侧为油墨区B。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第一光学胶层、导光板、第二光学胶层和显示模组;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侧、出光端以及连接入光侧和出光端的第一侧出光端和第二侧出光端,其中所述出光端与所述入光侧相对,所述第一侧出光端与所述第二侧出光端相对;所述第一侧出光端和/或所述第二侧出光端的边缘设有第三光学胶层,且所述第三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与所述导光板的折射率相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光学胶层为透明胶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为1.4

1.5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光学胶层内掺有第一颜色粒子,所述第一颜色粒子用于吸收进入所述第三光学胶层内的部分光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出光端和/或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晶华孙甲庆龚复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