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磷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051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磷阻垢剂,包括以下原料:核微球、柠檬酸酯、改性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磷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阻垢剂制备
,具体的,涉及一种无磷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反渗透是采用膜分离的水处理技术,利用反渗透原理,采用具有高度选择透过性的反渗透膜,将给水的一部分沿与膜垂直的方向通过膜制成脱水盐,水中的盐类和胶体物质将在膜表面浓缩,剩余一部分给水沿与膜平行的方向将浓缩的物质带走。此法可使水中的无机盐和硬度离子以及有机物、细菌等去除率达到97

98%,反渗透技术因为其环保、节能、高效、操作维护简单、系统性能稳定等特点,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电子、食品、化工等行业纯水制备、废水处理、饮水和化工产品的浓缩、回收工艺等多种领域。
[0003]为了防止膜内因浓缩导致的离子浓度升高产生的结垢问题,采用高效的阻垢剂进行处理,对于煤矿污水处理厂的高硬、高碱度、高氯化的矿井水,电导率通常10000μs/cm,硫酸盐含量在2000mg/L左右,氯化物在2000mg/L左右,对阻垢剂的阻垢性能要求非常高,而常规药剂在运行过程中易发生膜面的物理与化学污染,进水流道堵,从而导致系统运行压力及段间压差增加,系统出水量或脱盐率下降,即使进行仔细或频繁地在线化学清洗,有时也无济于事,甚至造成膜元件的提取报废。
[0004]为了确保反渗透系统的经济、安全、平稳运行,除了装置应该设计可靠、配制合理以及运行管理完善周到之外,选择合适的膜系统用药剂和专业的维保,防止反渗透系统因为原水的不断被浓缩所发生的化学污染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磷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技术中,常用有机磷聚合物阻聚剂减少水垢的形成,但有机磷阻垢剂单独作用差,且在高温下不稳定,易产生正磷酸盐,导致形成磷酸钙垢,磷酸钙进入水体后,作用营养源,滋生藻类细菌,造成水体污染。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磷阻垢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核微球15

20份、柠檬酸酯2

3份、改性8

羟基喹啉2

3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2

3份、色氨酸2

3份、丙酮20

30份、去离子水20

30份;该无磷阻垢剂由以下步骤制成:将核微球和丙酮加入光催化反应器中,室温条件下,转速50

100r/min搅拌5

10min,然后加入柠檬酸酯、改性8

羟基喹啉、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和色氨酸,转速不变继续搅拌10min,最后加入去离子水,提高转速至100

200r/min,抽真空充入氮气,然后打开紫外灯,搅拌反应2

4h,反应结束后即得所述一种无磷阻垢剂。
[0008]进一步地,所述核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1、将2

羟基
‑4’‑
(2

羟乙氧基)
‑2‑
甲基苯丙酮、吡啶和丙酮置于圆底烧瓶中,在0℃冰浴中搅拌混合,然后向圆底烧瓶中滴加甲基丙烯酰氯,控制滴加速度为1

3滴/秒,滴加结束后,通入氮气,转速100

200r/min条件下反应12h,反应结束后,抽滤,将滤液用去离子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分别洗涤一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再次过滤后用旋转蒸发仪于60℃下蒸发至体积不变,得到改性光引发剂;步骤A2、将过硫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羧基苯乙烯酸和去离子水加入三口烧瓶中,控制反应温度80℃,转速100

200r/min条件下反应2h,反应结束后,将改性光引发剂和丙酮按照1g:5

10mL混合均匀得到溶液a,通过恒压滴液漏斗向三口烧瓶中滴加溶液a,5min内滴加结束,滴加结束后,转速不变,继续搅拌反应3

5h后,将反应液转移至透析袋中,于蒸馏水中透析3天,每隔12h换一次水,最后于60

8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得到核微球。
[0009]进一步地,步骤A1中所述2

羟基
‑4’‑
(2

羟乙氧基)
‑2‑
甲基苯丙酮、吡啶、丙酮和甲基丙烯酰氯的用量比为1mol:0.1g:100

150mL:1mol;步骤A2中所述过硫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羧基苯乙烯酸、去离子水和溶液a的用量比为0.12g:0.04g:2g:50mL:10mL。
[0010]进一步地,所述柠檬酸酯制备过程如下:将柠檬酸和乙二醇加入四口烧瓶中,转速60

1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10min后,向烧瓶中加入对甲苯磺酸,然后提高转速至200

220r/min,升温至123℃,转速不变继续搅拌反应,反应过程中用真空泵控制反应体系的真空度为0.6

0.75MPa,反应4

6h后,停止搅拌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柠檬酸酯。
[0011]进一步地,所述柠檬酸、乙二醇和对甲苯磺酸的用量比为0.1mol:0.1mol:0.05

0.1g。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改性8

羟基喹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8

羟基喹啉、三乙胺和三氯甲烷加入圆底烧瓶中,控制反应温度0℃,转速60

100r/min条件下搅拌10min后,向圆底烧瓶中滴加丙烯酰氯,在氮气保护下,转速不变搅拌反应12h后,抽滤,滤液用去离子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依次洗涤一次,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减压蒸馏至体积不变,最后用硅胶柱层析法在正己烷和乙酸乙酯体积比1:1的洗脱剂中纯化,得到改性8

羟基喹啉。
[0013]进一步地,所述8

羟基喹啉、三乙胺、三氯甲烷和丙烯酰氯的用量比为5g:5

7mL:30mL:3mL。
[0014]进一步地,一种无磷阻垢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核微球和丙酮加入光催化反应器中,室温条件下,转速50

100r/min搅拌5

10min,然后加入柠檬酸酯、改性8

羟基喹啉、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和色氨酸,转速不变继续搅拌10min,最后加入去离子水,提高转速至100

200r/min,抽真空充入氮气,然后打开紫外灯,搅拌反应2

4h,反应结束后即得所述一种无磷阻垢剂。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以核微球、柠檬酸酯、改性8

羟基喹啉、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色氨酸、丙酮和去离子水为原料制备出一种无磷阻垢剂,以核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磷阻垢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核微球15

20份、柠檬酸酯2

3份、改性8

羟基喹啉2

3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2

3份、色氨酸2

3份、丙酮20

30份、去离子水20

30份;该无磷阻垢剂由以下步骤制成:将核微球和丙酮加入光催化反应器中,室温条件下,转速50

100r/min搅拌5

10min,然后加入柠檬酸酯、改性8

羟基喹啉、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和色氨酸,转速不变继续搅拌10min,最后加入去离子水,提高转速至100

200r/min,抽真空充入氮气,然后打开紫外灯,搅拌反应2

4h,反应结束后即得所述一种无磷阻垢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磷阻垢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1、将2

羟基
‑4’‑
(2

羟乙氧基)
‑2‑
甲基苯丙酮、吡啶和丙酮置于圆底烧瓶中,在0℃冰浴中搅拌混合,然后向圆底烧瓶中滴加甲基丙烯酰氯,控制滴加速度为1

3滴/秒,滴加结束后,通入氮气,转速100

200r/min条件下反应12h,反应结束后,抽滤,将滤液用去离子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分别洗涤一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再次过滤后用旋转蒸发仪于60℃下蒸发至体积不变,得到改性光引发剂;步骤A2、将过硫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羧基苯乙烯酸和去离子水加入三口烧瓶中,控制反应温度80℃,转速100

200r/min条件下反应2h,反应结束后,将改性光引发剂和丙酮按照1g:5

10mL混合均匀得到溶液a,通过恒压滴液漏斗向三口烧瓶中滴加溶液a,5min内滴加结束,滴加结束后,转速不变,继续搅拌反应3

5h后,将反应液转移至透析袋中,于蒸馏水中透析3天,每隔12h换一次水,最后于60

8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得到核微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磷阻垢剂,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所述2

羟基
‑4’‑
(2

羟乙氧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上绍同烯达绍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