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盖梁施工用装配式组合支架平台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037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盖梁施工用装配式组合支架平台及其安装方法,涉及桥梁施工装备技术领域,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和下套管体系、钢立柱和平联体系、型钢组纵梁和上套管体系及型钢组大横梁和转换梁,钢筋混凝土基础和下套管体系与钢立柱和平联体系之间、钢立柱和平联体系与型钢组纵梁和上套管体系之间承插套接,并通过上下套管上设有的夹持紧固装置挤压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给上方待施工的桥梁盖梁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施工作业平台,又能给下方地面道路提供通车的门洞,最大限度的减少桥梁施工对现状道路交通的影响,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具有很好的装配性和可拆卸性,能够在多个相同或类似项目上重复周转使用,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施工成本。施工成本。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盖梁施工用装配式组合支架平台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桥梁盖梁施工用装配式组合支架平台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城市桥梁的桥墩盖梁大多采用门洞支架或满堂支架体系现浇施工工艺,但对于位于现状通车道路上方的盖梁为满足车辆通行的要求,则不能采用满堂支架施工工艺,按照现有的施工技术,一般都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焊接式大钢管+型钢组纵横梁+盘扣支架”梁柱式支架体系浇筑,该工艺虽然能够满足通车门洞和盖梁浇筑施工的需要,但条形基础采用现浇工艺,钢立柱与条形基础间通过预埋钢板焊接固定,钢立柱与平联、上纵梁之间也都采用焊接工艺,整个支架体系从基础到上面梁柱体系,缺乏装配性、可拆卸性,属于一次性投入,多个项目的周转使用性较差,不利于节约材料、节约资源和降低周期使用成本,所以该施工工艺在装配性、可周转性、节约资源、绿色施工方面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桥梁盖梁施工用装配式组合支架平台及其安装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梁盖梁施工用装配式组合支架平台,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和下套管体系、钢立柱和平联体系、型钢组纵梁和上套管体系及型钢组大横梁和转换梁,所述钢筋混凝土基础和下套管体系与钢立柱和平联体系之间、钢立柱和平联体系与型钢组纵梁和上套管体系之间承插套接,并通过上下套管上设有的夹持紧固装置挤压固定;所述钢筋混凝土基础和下套管体系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预埋钢板、下套管和钢筋吊环,两组所述预埋钢板分别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基础的两端,所述预埋管板底部设有若干锚固钢筋,所述下套管固定在预埋钢板上,且下套管上呈径向布置有若干夹持紧固装置;若干所述钢筋吊环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所述钢立柱和平联体系包括若干钢立柱和连接杆件,所述钢立柱固定安装在下套管中,组拼成两组边立柱和中间立柱;两组所述边立柱分别与中间立柱构成通车门洞,相邻所述钢立柱之间通过连接杆件固定连接;所述型钢组纵梁和上套管体系包括型钢组纵梁、上套管盖板和上套管,两组所述上套管盖板分别固定在型钢组纵梁的底部两端,所述上套管固定在上套管盖板底部,且上套管上呈径向布置有若干夹持紧固装置;单根所述型钢组纵梁上的上套管间距等于单根钢筋混凝土基础上的下套管间距;所述上套管固定套装在钢立柱上端;所述型钢组大横梁和转换梁包括若干根型钢组大横梁和若干根转换梁,所述型钢组大横梁沿横桥向布置在型钢组纵梁和上套管体系上方,所述转换梁沿纵桥向均匀地布置
在型钢组大横梁上。
[0005]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基础呈哑铃型,内设有多层钢筋网,其长度600

700cm,中间部分长度250

350cm,厚度80

100cm,中间部分宽度80

100cm,两端宽度150

200cm;所述钢筋吊环直径20

25mm。
[0006]优选的,所述下套管直径72

75mm、壁厚10

12mm、高度50

55mm,所述下套管外壁与预埋钢板之间设有8

12块三角加劲板,所述三角加劲板厚度10

12mm;所述下套管上呈径向布置有三层夹持紧固装置,每层六套。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件为槽钢,连接杆件与钢立柱、连接杆件之间均通过拼接板可拆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型钢组纵梁为双拼或三拼工字钢,型钢组纵梁跨中外侧设置若干块跨中加劲板,两端外侧各设置若干块梁端加劲板;所述上套管结构与下套管结构相同。
[0009]优选的,所述夹持紧固装置包括螺杆和螺帽,所述螺帽固定在套管外壁上,所述螺杆与螺帽螺纹连接且贯穿套管壁。
[0010]优选的,所述型钢组大横梁为H型钢组大横梁,设有4

8根;所述转换梁为工字钢。
[0011]一种桥梁盖梁施工用装配式组合支架平台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绑扎哑铃型钢筋混凝土基础的钢筋,支设模板,按照设计的位置安装预埋钢板、下套管等下套管体系部件,成套浇筑钢筋混凝土基础组,同时成套加工制作钢立柱和平联体系、型钢组纵梁和上套管体系等钢结构部件;(2)根据待浇筑桥梁盖梁和已经浇筑桥墩的尺寸和位置、现状道路车道布置,放样钢筋混凝土基础和下套管体系的平面位置;(3)用砂浆找平钢筋混凝土基础和下套管体系放置处的原路面,以保证一组的四个哑铃型钢筋混凝土基础的顶面水平;(4)先用吊机配合吊装钢筋混凝土基础和下套管体系就位,同步在地面上按照两个为一片,成片组拼钢立柱和纵向平联,再用吊机吊装单片钢立柱和纵向平联插入下套管,经过精调位置和垂直度后,用下套管上的夹持紧固装置,将钢立柱与下套管固定,再继续安装中间两片钢立柱之间的横向平联;(5)逐个用吊机配合吊装型钢组纵梁和上套管体系,自上而下将上套管沿纵桥向套接到对应的钢立柱上,经过精调调整后,再用上套管上的夹持紧固装置将钢立柱与上套管固定;(6)用吊机配合,对称、逐片安装型钢组大横梁,并将型钢组大横梁与型钢组纵梁之间点焊固定;(7)按照设计位置,沿横桥向逐根安装工字钢转换梁,最后在工字钢转换梁顶铺设木胶合板防护层,从而完成装配式组合支架平台的安装;(8)最后在装配式组合支架平台上,搭设桥梁盖梁的碗扣支架、加强门式支架或盘扣支架和模板体系。
[001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基础,配合预埋钢板、三角加劲板、带夹持装置的下套管体系、装配式钢立柱和平联体系、型钢组纵梁和带夹持装置的上套管,以及型钢组大横梁和工字钢转换梁等组合支架体系构成用于桥梁盖梁施工的装配式支架平台,既能给上方待
施工的桥梁盖梁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施工作业平台,又能给下方地面道路提供通车的门洞,最大限度的减少桥梁施工对现状道路交通的影响,使本专利技术具备具有很好的装配性和可拆卸性,能够在多个相同或类似项目上重复周转使用,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施工成本;(2)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承载能力大,整体稳定性好,安装、拆除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3)本装置的哑铃型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立柱和型钢组纵梁和上套管体系横桥向具备可调整性,所以下方所构建的通车门洞净空尺寸,可根据通车的需要随时调整,能够更大限度减少对现状交通通行的影响;(4)本专利技术所用的材料为工地的通用材料,部分可以利用废旧钢材,实现废旧料的二次开发应用,实现绿色施工、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钢筋混凝土基础和下套管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钢立柱和平联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型钢组纵梁和上套管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型钢组大横梁和转换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下套管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平联体系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钢筋混凝土基础和下套管体系,101、钢筋混凝土基础,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盖梁施工用装配式组合支架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和下套管体系、钢立柱和平联体系、型钢组纵梁和上套管体系及型钢组大横梁和转换梁,所述钢筋混凝土基础和下套管体系与钢立柱和平联体系之间、钢立柱和平联体系与型钢组纵梁和上套管体系之间承插套接,并通过上下套管上设有的夹持紧固装置挤压固定;所述钢筋混凝土基础和下套管体系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预埋钢板、下套管和钢筋吊环,两组所述预埋钢板分别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基础的两端,所述预埋管板底部设有若干锚固钢筋,所述下套管固定在预埋钢板上,且下套管上呈径向布置有若干夹持紧固装置;若干所述钢筋吊环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所述钢立柱和平联体系包括若干钢立柱和连接杆件,所述钢立柱固定安装在下套管中,组拼成两组边立柱和中间立柱;两组所述边立柱分别与中间立柱构成通车门洞,相邻所述钢立柱之间通过连接杆件固定连接;所述型钢组纵梁和上套管体系包括型钢组纵梁、上套管盖板和上套管,两组所述上套管盖板分别固定在型钢组纵梁的底部两端,所述上套管固定在上套管盖板底部,且上套管上呈径向布置有若干夹持紧固装置;单根所述型钢组纵梁上的上套管间距等于单根钢筋混凝土基础上的下套管间距;所述上套管固定套装在钢立柱上端;所述型钢组大横梁和转换梁包括若干根型钢组大横梁和若干根转换梁,所述型钢组大横梁沿横桥向布置在型钢组纵梁和上套管体系上方,所述转换梁沿纵桥向均匀地布置在型钢组大横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盖梁施工用装配式组合支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基础呈哑铃型,内设有多层钢筋网,其长度600

700cm,中间部分长度250

350cm,厚度80

100cm,中间部分宽度80

100cm,两端宽度150

200cm;所述钢筋吊环直径20

2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盖梁施工用装配式组合支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套管直径72

75mm、壁厚10

12mm、高度50

55mm,所述下套管外壁与预埋钢板之间设有8

12块三角加劲板,所述三角加劲板厚度10

12mm;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为凯陈天华于太阳孟泽祥周丽章伟智王丹梁乾生孙晓兰张国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明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