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玻璃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002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4
本公开涉及一种碎玻璃加工系统,包括加工腔室和设置在加工腔室内的破碎装置、投料装置、颗粒分检装置和粉尘收集装置,破碎装置包括破碎锤,多个环绕破碎锤设置的耐磨块,用于驱动破碎锤转动的第一动力组件,和用于驱动耐磨块靠近或远离破碎锤的第二动力组件;投料装置包括设置在破碎装置上方的投料台,和用于驱动投料台可上下倾转的第三动力组件;颗粒分检装置设置在破碎装置的出料口处,符合尺寸要求的碎玻璃颗粒经第一出口流出进入下一工序,不符合尺寸要求的碎玻璃颗粒经第二出口流出进行二次加工;粉尘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并过滤加工腔室内的粉尘。该系统加工能力高效快速、颗粒大小能够自由调整、碎玻璃颗粒分检精度提升,同时也符合环保标准。同时也符合环保标准。同时也符合环保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碎玻璃加工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玻璃基板生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碎玻璃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玻璃基板生产过程中,碎玻璃加工是配料生产中最重要的加工环节之一,碎玻璃加工系统直接影响配合料精度和玻璃基板的质量。现有的碎玻璃加工系统加工效率低,颗粒大小无法调整,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无法解决,无法满足环保标准。另外,现有的碎玻璃加工系统除铁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含铁物质经常流入下一道工序对设备造成损坏,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碎玻璃加工系统,该碎玻璃加工系统能够解决颗粒大小无法调整,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无法解决,无法满足环保标准的技术问题,能够保证生产线上碎玻璃的供应量,整个加工过程高效、快速且安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碎玻璃加工系统,包括加工腔室和设置在所述加工腔室内的
[0005]破碎装置,包括破碎锤,多个环绕所述破碎锤设置的耐磨块,用于驱动所述破碎锤转动的第一动力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耐磨块靠近或远离所述破碎锤的第二动力组件;
[0006]投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破碎装置上方的投料台,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投料台可上下倾转的第三动力组件;
[0007]颗粒分检装置,设置在所述破碎装置的出料口处,符合尺寸要求的碎玻璃颗粒经第一出口流出进入下一工序,不符合尺寸要求的碎玻璃颗粒经第二出口流出进行二次加工;以及
[0008]粉尘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并过滤所述加工腔室内的粉尘。
[0009]可选地,所述破碎锤包括多个通过从动定位轴安装在定位轮盘上且沿周向交替间隔设置的圆形破碎锤和十字形破碎锤,所述第一动力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电机,与所述定位轮盘相连接的主驱动轴,以及连接所述主驱动轴和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的皮带。
[0010]可选地,所述圆形破碎锤、所述十字形破碎锤的内圈与所述从动定位轴的外圈之间形成有缓冲区。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动力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架,以及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架用于与所述耐磨块相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靠近所述耐磨块的一端固定有连动板,所述连动板和所述耐磨块之间抵顶有多个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件。
[0012]可选地,所述颗粒分检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破碎装置的出料口下方的分检室,以及向下倾斜地设置在所述分检室内的分检网,所述分检网将所述分检室分成上下两个腔室,下腔室的出口形成为所述第一出口,上腔室的出口形成为所述第二出口。
[0013]可选地,所述颗粒分检装置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分检室相连接的第三支撑架和设置于所述下腔室内的振荡器,所述第三支撑架和所述分检室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相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出料口处还设置有第一流管,所述上腔室内所述第一流管的下方还固定有缓冲板。
[0015]可选地,所述加工腔室内设置有横梁,所述投料台的一侧铰接在所述横梁上,另一侧通过所述第三动力组件驱动可上下运动,所述第三动力组件包括第四支撑架,以及连接在所述第四支撑架和所述投料台之间的伸缩件。
[0016]可选地,所述伸缩件为间隔设置且同步伸缩的多组,每组所述伸缩件包括气缸和连接所述气缸和所述投料台的传动杆。
[0017]可选地,所述投料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高度可调节。
[0018]可选地,所述限位杆包括限位杆本体和与所述限位杆本体相套接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形成有多个上下间隔设置的定位孔,且所述升降杆的顶部形成有挡块。
[0019]可选地,所述粉尘收集装置包括粉尘处理室,连接于所述粉尘处理室的收集管道,设置于所述粉尘处理室内的过滤桶,设置于所述过滤桶内的引风机和多根喷吹管,以及与所述喷吹管相连接的压缩空气源。
[0020]可选地,所述压缩空气源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和安全阀,连接所述压缩空气源和所述喷吹管的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减压阀、以及第二压力表,所述控制阀为电磁脉冲控制阀。
[0021]可选地,所述过滤桶包括主过滤桶和副过滤桶,所述引风机和多个所述喷吹管设置于所述主过滤桶内,所述副过滤桶通过固定架固定在所述加工腔室的外侧。
[0022]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颗粒分检装置的第一出口的上游的电磁铁除铁器。
[00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加工腔室内的五部分相互独立,相互配合,加工能力高效快速、颗粒大小能够自由调整、碎玻璃颗粒分检质量和精度提升,可满足不同的加工条件,保证玻璃生产线碎玻璃的供应量,同时现场环境也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0024]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5]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6]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碎玻璃加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碎玻璃加工系统中破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碎玻璃加工系统中破碎锤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碎玻璃加工系统中投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碎玻璃加工系统中颗粒分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碎玻璃加工系统中粉尘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
破碎装置
ꢀꢀꢀꢀꢀꢀ
11
ꢀꢀ
破碎锤
ꢀꢀꢀꢀꢀꢀꢀ
111
ꢀꢀ
圆形破碎锤
[0034]112 十字形破碎锤
ꢀꢀ
113 定位轮盘
ꢀꢀꢀꢀꢀꢀ
114
ꢀꢀ
从动定位轴
[0035]12
ꢀꢀ
耐磨块
ꢀꢀꢀꢀꢀꢀꢀꢀ
13
ꢀꢀ
第一动力组件
ꢀꢀ
131
ꢀꢀ
第一支撑架
[0036]132 电机
ꢀꢀꢀꢀꢀꢀꢀꢀꢀꢀ
133 主驱动轴
ꢀꢀꢀꢀꢀꢀ
134
ꢀꢀ
皮带
[0037]135 主驱动轮
ꢀꢀꢀꢀꢀꢀ
14
ꢀꢀ
第二动力组件
ꢀꢀ
141
ꢀꢀ
第二支撑架
[0038]142 螺纹杆
ꢀꢀꢀꢀꢀꢀꢀꢀ
143 连动板
ꢀꢀꢀꢀꢀꢀꢀꢀ
144
ꢀꢀ
第一弹性件
[0039]145 第一定位销
ꢀꢀꢀꢀ
15
ꢀꢀ
密封布
ꢀꢀꢀꢀꢀꢀꢀꢀ
10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碎玻璃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腔室(100)和设置在所述加工腔室(100)内的破碎装置(1),包括破碎锤(11),多个环绕所述破碎锤(11)设置的耐磨块(12),用于驱动所述破碎锤(11)转动的第一动力组件(13),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耐磨块(12)靠近或远离所述破碎锤(11)的第二动力组件(14);投料装置(2),包括设置在所述破碎装置(1)上方的投料台(2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投料台(21)可上下倾转的第三动力组件(22);颗粒分检装置(3),设置在所述破碎装置(1)的出料口处,符合尺寸要求的碎玻璃颗粒经第一出口(31)流出进入下一工序,不符合尺寸要求的碎玻璃颗粒经第二出口(32)流出进行二次加工;以及粉尘收集装置(4),用于收集并过滤所述加工腔室(100)内的粉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玻璃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锤(11)包括多个通过从动定位轴(114)安装在定位轮盘(113)上且沿周向交替间隔设置的圆形破碎锤(111)和十字形破碎锤(112),所述第一动力组件(13)包括第一支撑架(131),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31)上的电机(132),与所述定位轮盘(113)相连接的主驱动轴(133),以及连接所述主驱动轴(133)和所述电机(132)的输出端的皮带(1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碎玻璃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破碎锤(111)、所述十字形破碎锤(112)的内圈与所述从动定位轴(114)的外圈之间形成有缓冲区(1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玻璃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组件(14)包括第二支撑架(141),以及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架(141)用于与所述耐磨块(12)相连接的螺纹杆(142),所述螺纹杆(142)靠近所述耐磨块(12)的一端固定有连动板(143),所述连动板(143)和所述耐磨块(12)之间抵顶有多个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件(14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玻璃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分检装置(3)包括设置于所述破碎装置(1)的出料口下方的分检室(33),以及向下倾斜地设置在所述分检室(33)内的分检网(34),所述分检网(34)将所述分检室(33)分成上下两个腔室,下腔室(332)的出口形成为所述第一出口(31),上腔室(331)的出口形成为所述第二出口(3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碎玻璃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分检装置(3)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分检室(33)相连接的第三支撑架(35)和设置于所述下腔室(331)内的振荡器(36),所述第三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李赫然郭建军穆美强苏记华严雷黄志军吴宏斌吴军王会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