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涡旋压缩机的泵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9738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涡旋压缩机的泵体结构,包括:机壳,机壳的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静涡盘;动涡盘,静涡盘与动涡盘之间形成一压缩腔;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呈环形设置,支撑结构的上端抵于动涡盘的下端,动涡盘与支撑结构之间形成第一背压腔;其中,动涡盘上开设有一第一背压孔,第一背压孔的上端与压缩腔连通,第一背压孔的下端与第一背压腔连通。通过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可抵消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部分或全部的轴向气体力,减小工作过程中动、静涡盘间的摩擦损耗,降低了动涡盘的摩擦损耗,适应于变工况下压缩机运行能力要求;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也可尽量降低涡旋压缩机在变工况条件下的热膨胀的影响,且避免动静涡盘齿顶咬住导致的运转失效。导致的运转失效。导致的运转失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涡旋压缩机的泵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涡旋压缩机
,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涡旋压缩机的泵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涡旋压缩机工作时,压缩制冷剂气体所产生的轴向气体力往往较多地作用于动、静涡盘的端板,经常出现动、静涡盘沿轴向相互分离的情况。在此受力过程中,动、静涡盘的轴向间隙增大,顶隙泄漏量变大,容积效率降低。现有技术往往采用引压进入动、静涡盘背面的方法,具体地来说,动、静涡盘背面引入高压、中高压,来抵消动、静涡盘间的轴向气体力,从而涡盘沿轴向柔性浮动,贴合齿顶面,减小轴向间隙,达到降低顶隙泄漏的目的。这类技术方案,可以解决部分涡旋压缩机现有结构的轴向泄漏问题,但也避免不了的引发了涡旋压缩机功耗和可靠性的问题,且对于变工况下的使用往往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涡旋压缩机的泵体结构,包括:
[0004]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
[0005]静涡盘,所述静涡盘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上部;
[0006]动涡盘,所述动涡盘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动涡盘设置于所述静涡盘的下端,所述动涡盘与所述静涡盘相匹配,所述静涡盘与所述动涡盘之间形成一压缩腔;
[0007]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呈环形设置,所述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下端,所述支撑结构的上端抵于所述动涡盘的下端,所述动涡盘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形成第一背压腔;
[0008]其中,所述动涡盘上开设有一第一背压孔,所述第一背压孔的上端与所述压缩腔连通,所述第一背压孔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背压腔连通。
[0009]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有壳盖和安装架,所述壳盖呈壳体结构,所述安装架呈中空的框架机构,所述壳盖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上端,所述壳盖与所述安装架上下扣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0010]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拧紧栓,所述安装架的外缘处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一螺栓孔,所述壳盖的外缘处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二螺栓孔,且每一所述第二螺栓孔均正对一所述第一螺栓孔,每一所述拧紧栓均由下至上穿过一所述第一螺栓孔并固定于一所述第二螺栓孔内。
[0011]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架和耐磨板,所述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内部的下端,所述耐磨板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耐磨板呈环形设置,且所述耐磨板上开设有一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所述动涡盘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背压腔,所述第一背压孔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内部连通。
[0012]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隔板,所述密封隔板安装于所述静涡盘的上端,所述隔板的下部设有一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与所述静涡盘同轴设置,所述隔板的下端抵于所述静涡盘的上端,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与所述静涡盘之间形成一第二背压腔,所述静涡盘上开设有一第二背压孔,所述第二背压孔的下端与所述压缩腔连通,所述第二背压孔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背压腔连通。
[0013]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两密封条,两所述密封条均呈环形设置,两所述密封条均固定设置于所述密封隔板的下表面,一所述密封条沿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外缘设置,另一所述密封条沿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内缘设置。
[0014]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隔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壳盖的下表面,所述静涡盘的上端与所述密封隔板的下端之间预留有一定的轴向浮动间隙,且所述密封条不受外力时的厚度略大于所述轴向浮动间隙的距离。
[0015]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轴向浮动机构,所述轴向浮动机构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壳盖的下表面,所述轴向浮动机构的下端设置于所述密封隔板内,所述密封隔板的下端抵于所述静涡盘的上端,所述轴向浮动机构可操作地带动所述密封隔板沿所述静涡盘的轴向进行上下浮动。
[0016]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轴向浮动机构包括:若干弹性升降杆,每一所述弹性升降杆的上端均嵌入于所述壳盖内,每一所述弹性升降杆的下端均固定于所述密封隔板内;
[0017]其中,每一所述弹性升降杆均包括:固定杆、伸缩套和弹簧,所述伸缩套嵌设于所述密封隔板内,所述伸缩套呈中空筒形结构,所述伸缩套的上端形成一伸缩口,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固定杆的下端穿过所述伸缩口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伸缩套内,所述弹簧的下端固定设置于所述伸缩套的内部的下端,所述弹簧的上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杆的下端,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弹簧同轴设置。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隔板的下部的中心位置竖直向下凸出形成一凸起,所述静涡盘的上部的中心位置竖直下凹形成一凹陷,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凹陷内。
[0018]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技术的应用,可抵消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部分或全部的轴向气体力,减小工作过程中动、静涡盘间的摩擦损耗,降低了动涡盘的摩擦损耗,适应于变工况下压缩机运行能力要求;且本技术也可尽量降低涡旋压缩机在变工况条件下的热膨胀的影响,且避免动静涡盘齿顶咬住导致的运转失效。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车用涡旋压缩机的泵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0]附图中:
[0021]1、机壳;11、容置空间;12、静涡盘;13、动涡盘;14、压缩腔;141、第一压缩腔;142、第二压缩腔;15、驱动机构安装空间;16、支撑结构;201、第一背压腔;202、第一背压孔;101、壳盖;102、安装架;103、第一螺栓孔;104、第二螺栓孔;161、支架;162、耐磨板;17、密封隔板;203、第二背压腔;204、第二背压孔;205、密封条;18、弹性升降杆;17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23]如图1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车用涡旋压缩机的泵体结构,包括:机壳1,机壳1的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1;静涡盘12,静涡盘12设置于容置空间11内的上部;动涡盘13,动涡盘13设置于容置空间11内,且动涡盘13设置于静涡盘12的下端,动涡盘13与静涡盘12相匹配,静涡盘12 与动涡盘13之间形成一压缩腔14;支撑结构16,支撑结构16呈环形设置,支撑结构16安装于容置空间11的下端,支撑结构16的上端抵于动涡盘13 的下端,动涡盘13与支撑结构16之间形成第一背压腔201;其中,动涡盘 13上开设有一第一背压孔202,第一背压孔202的上端与压缩腔14连通,第一背压孔202的下端与第一背压腔201连通。进一步地,上述的车用涡旋压缩机的泵体结构具体地可应用于一种用于压缩制冷剂气体的涡旋压缩机内,上述的涡旋压缩机除上述的泵体结构外,应还包括:电机驱动装置和驱动轴结构等,电机驱动装置驱动驱动轴结构带动动涡盘13进行运作,且安装架 102的内侧形成有一驱动机构安装空间15,驱动轴结构的上端设置于驱动机构安装空间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涡旋压缩机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静涡盘,所述静涡盘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上部;动涡盘,所述动涡盘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动涡盘设置于所述静涡盘的下端,所述动涡盘与所述静涡盘相匹配,所述静涡盘与所述动涡盘之间形成一压缩腔;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呈环形设置,所述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下端,所述支撑结构的上端抵于所述动涡盘的下端,所述动涡盘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形成第一背压腔;其中,所述动涡盘上开设有一第一背压孔,所述第一背压孔的上端与所述压缩腔连通,所述第一背压孔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背压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涡旋压缩机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有壳盖和安装架,所述壳盖呈壳体结构,所述安装架呈中空的框架机构,所述壳盖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上端,所述壳盖与所述安装架上下扣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涡旋压缩机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拧紧栓,所述安装架的外缘处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一螺栓孔,所述壳盖的外缘处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二螺栓孔,且每一所述第二螺栓孔均正对一所述第一螺栓孔,每一所述拧紧栓均由下至上穿过一所述第一螺栓孔并固定于一所述第二螺栓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涡旋压缩机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架和耐磨板,所述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内部的下端,所述耐磨板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耐磨板呈环形设置,且所述耐磨板上开设有一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所述动涡盘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背压腔,所述第一背压孔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内部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涡旋压缩机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隔板,所述密封隔板安装于所述静涡盘的上端,所述隔板的下部设有一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与所述静涡盘同轴设置,所述隔板的下端抵于所述静涡盘的上端,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与所述静涡盘之间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金效兴宋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立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