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937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包括有调节带和用于控制调节带伸长距离的调节机构,该调节带上间隔式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卡持部,该调节机构包括有基座以及位于基座上并与第一卡持部相对应的第二卡持部,该调节带可抽拉式穿过基座,该第二卡持部与第一卡持部可分离式配合。因此,通过采用调节带和调节机构配合,使颈椎牵引装置之颈后支撑部和下颚承托部之间距离可以灵活调节,方便用户将距离调整为最佳,以使颈后支撑部和下颚承托部处于最佳的贴合状态,进一步提高颈椎牵引装置的治疗效果。该调节带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广大颈椎治疗患者提供了便利。为广大颈椎治疗患者提供了便利。为广大颈椎治疗患者提供了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颈椎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由于颈椎长期劳损,先表现为颈椎的生理性前屈消失、变直,甚至颈椎出现反屈,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等压迫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扭曲狭窄而致病。
[0003]牵引是防治颈椎病的最基本的疗法,牵引疗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卧式牵引,需要特定的牵引床,患者躺在床上进行牵引治疗,牵引床体积较大,通常需要在医院治疗。另一种是坐式牵引,通过枕颌带连接牵引绳等装置对颈部进行悬吊牵引。而现有的颈椎牵引装置在使用时,颈后支撑部和下颚承托部之间的距离调节不便,导致颈椎牵引装置使用效果不佳,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应对现有的颈后支撑装置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通过采用调节带和调节机构配合,使颈椎牵引装置之颈后支撑部和下颚承托部之间距离可以灵活调节,方便用户将距离调整为最佳,以使颈后支撑部和下颚承托部处于最佳的贴合状态,进一步提高颈椎牵引装置的治疗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包括有调节带和用于控制调节带伸长距离的调节机构,该调节带上间隔式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卡持部,该调节机构包括有基座以及位于基座上并与第一卡持部相对应的第二卡持部,该调节带可抽拉式穿过基座,该第二卡持部与第一卡持部可分离式配合。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有按钮和弹簧,上述基座内部中空,于基座侧部贯穿式设置有供调节带穿过的抽拉孔,于基座中部凹设有供按钮嵌入的凹槽,于该凹槽底部设置有与基座内部连通的开口;该按钮底部设置有供调节带穿过的框体,上述第二卡持部为卡扣,其设置于框体内侧壁上,上述第一卡持部为卡齿;该弹簧抵接于框体下端外侧壁和基座内壁之间,按钮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其上卡扣弹性卡持于调节带之卡齿上。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之开口内侧壁上设置有一用于减少调节带滑动时与基座内壁之间摩擦力的助滑垫,调节带上表面与助滑垫滑动接触。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包括有彼此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于下壳体底壁上设置有用于嵌置上述弹簧的嵌置槽,上述弹簧下端嵌置于该嵌置槽中。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口下方设置有供上述框体上下移动的导向槽,框体可上下滑动式位于该导向槽中。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卡持部为凸柱,该凸柱一体设置于上述基座上;并于
基座上设置有一供调节带通过的让位空间;所述第一卡持部为设置于调节带上的定位孔,该定位孔与凸柱可拆卸式配合。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有旋钮和齿轮,该齿轮可转动式安装于基座上,该旋钮安装于齿轮端部,上述第二卡持部为齿轮上的齿牙;该调节带包括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于该上调节带下表面和下调节带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卡齿,该卡齿为上述第一卡持部;该齿轮啮合于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之间,随着旋钮的转动,齿轮带动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彼此相向而行缩短调节带整体长度或背向而行扩大调节带整体长度。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有用于对齿轮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包括有弹簧、限位臂和设置于基座后侧壁上的复数个限位槽,该弹簧抵接于齿轮后端与基座前侧壁之间;该限位臂连接于齿轮轴端,并可随齿轮前后伸缩式位于基座后侧,限位臂在弹簧驱动下弹性卡持于限位槽中;向前按压齿轮,限位臂将脱离限位槽。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完全脱离齿轮的挡块。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数个限位槽呈放射状环绕设置于限位臂外侧。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采用调节带和调节机构配合,使颈椎牵引装置之颈后支撑部和下颚承托部之间距离可以灵活调节,方便用户将距离调整为最佳,以使颈后支撑部和下颚承托部处于最佳的贴合状态,进一步提高颈椎牵引装置的治疗效果。该调节带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广大颈椎治疗患者提供了便利。
[0017]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之第一种调节机构与调节带组合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之第一种调节机构与调节带组合剖视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之第一种调节机构分解立体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之第一种调节机构另一视角分解立体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之第一种调节机构之按钮立体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之第一种调节机构应用状态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之第二种调节机构应用状态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之第三种调节机构与调节带组合立体示意图;
[0026]图9为本技术之第三种调节机构与调节带组合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0027]附图标识说明:
[0028]10、调节带
ꢀꢀꢀꢀꢀꢀꢀꢀꢀꢀꢀꢀꢀꢀꢀꢀꢀꢀꢀꢀ
11、第一卡持部
[0029]12、上调节带
ꢀꢀꢀꢀꢀꢀꢀꢀꢀꢀꢀꢀꢀꢀꢀꢀꢀꢀ
13、下调节带
[0030]14、挡块
ꢀꢀꢀꢀꢀꢀꢀꢀꢀꢀꢀꢀꢀꢀꢀꢀꢀꢀꢀꢀꢀꢀ
20、调节机构
[0031]21、基座
ꢀꢀꢀꢀꢀꢀꢀꢀꢀꢀꢀꢀꢀꢀꢀꢀꢀꢀꢀꢀꢀꢀ
211、抽拉孔
[0032]212、凹槽
ꢀꢀꢀꢀꢀꢀꢀꢀꢀꢀꢀꢀꢀꢀꢀꢀꢀꢀꢀꢀꢀ
213、开口
[0033]214、助滑垫
ꢀꢀꢀꢀꢀꢀꢀꢀꢀꢀꢀꢀꢀꢀꢀꢀꢀꢀꢀ
215、上壳体
[0034]216、下壳体
ꢀꢀꢀꢀꢀꢀꢀꢀꢀꢀꢀꢀꢀꢀꢀꢀꢀꢀꢀ
2161、嵌置槽
[0035]217、导向槽
ꢀꢀꢀꢀꢀꢀꢀꢀꢀꢀꢀꢀꢀꢀꢀꢀꢀꢀꢀ
218、让位空间
[0036]22、第二卡持部
ꢀꢀꢀꢀꢀꢀꢀꢀꢀꢀꢀꢀꢀꢀꢀꢀ
23、按钮
[0037]231、框体
ꢀꢀꢀꢀꢀꢀꢀꢀꢀꢀꢀꢀꢀꢀꢀꢀꢀꢀꢀꢀꢀ
24、弹簧
[0038]25、旋钮
ꢀꢀꢀꢀꢀꢀꢀꢀꢀꢀꢀꢀꢀꢀꢀꢀꢀꢀꢀꢀꢀꢀ
26、齿轮
[0039]261、齿轮轴
ꢀꢀꢀꢀꢀꢀꢀꢀꢀꢀꢀꢀꢀꢀꢀꢀꢀꢀꢀ
27、限位组件
[00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调节带和用于控制调节带伸长距离的调节机构,该调节带上间隔式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卡持部,该调节机构包括有基座以及位于基座上并与第一卡持部相对应的第二卡持部,该调节带可抽拉式穿过基座,该第二卡持部与第一卡持部可分离式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有按钮和弹簧,上述基座内部中空,于基座侧部贯穿式设置有供调节带穿过的抽拉孔,于基座中部凹设有供按钮嵌入的凹槽,于该凹槽底部设置有与基座内部连通的开口;该按钮底部设置有供调节带穿过的框体,上述第二卡持部为卡扣,其设置于框体内侧壁上,上述第一卡持部为卡齿;该弹簧抵接于框体下端外侧壁和基座内壁之间,按钮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其上卡扣弹性卡持于调节带之卡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之开口内侧壁上设置有一用于减少调节带滑动时与基座内壁之间摩擦力的助滑垫,调节带上表面与助滑垫滑动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有彼此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于下壳体底壁上设置有用于嵌置上述弹簧的嵌置槽,上述弹簧下端嵌置于该嵌置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下方设置有供上述框体上下移动的导向槽,框体可上下滑动式位于该导向槽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牵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润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宇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