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路杆塔防破坏智能报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916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力线路杆塔防破坏智能报警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警示装置功能单一、警示效果差、供电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灯座,所述灯座内设有集成箱,集成箱内设有控制模块,灯座上分别设有测距模块、语音警告模块、摄像模块、报警模块和光感模块,且测距模块、语音警告模块、摄像模块、报警模块和光感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报警模块上设有太阳能供电装置,控制模块与太阳能供电装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提高警示效果的基础上,增加供电可靠性,整体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且使用方便。且使用方便。且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线路杆塔防破坏智能报警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线路杆塔防破坏智能报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力输配电导线杆塔及户外变电装置有着分布范围广、环境复杂等情况,在人员密集区或城乡结合处极易造成人员施工机械或超高车辆的剐蹭和触电。近年来,由于地面施工机械和超高交通工具与带电线路安全距离不足所导致的输电线路运行事故时有发生,并且绝大多数发生在夜间、凌晨等光线不好的时间段,因此,可视性差是导致上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人们大多是通过在输电线路或杆塔上设置发光或者反光的警示装置来避免事故的发生。申请号为CN201520400462.2的专利中是在太阳能板供电实现发光的基础上使太阳能板吸能侧倾斜以实现排杂。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缺陷:一是只是一定频率的闪光警示性差;二是其装置只能起到警示作用,发生事故后无任何手段助力事故调查;三是太阳能板面积较小,难以满足夜间尤其是接连阴雨天气时的有效供电,其可靠性差;四是虽然使太阳能板吸能侧倾斜来减少板上积物,但其倾斜面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积雪、鸟粪、灰尘等异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的警示装置功能单一、警示效果差、供电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力线路杆塔防破坏智能报警系统,在提高警示效果的基础上,增加供电可靠性,整体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且使用方便。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线路杆塔防破坏智能报警系统,包括灯座,所述灯座内设有集成箱,集成箱内设有控制模块,灯座上分别设有测距模块、语音警告模块、摄像模块、报警模块和光感模块,且测距模块、语音警告模块、摄像模块、报警模块和光感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报警模块上设有太阳能供电装置,控制模块与太阳能供电装置相连接。
[0005]所述测距模块包括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设置在灯座的外侧壁上且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0006]所述语音警告模块包括扬声器,扬声器设置在灯座的外侧壁上,且扬声器通过功放芯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0007]所述摄像模块包括红外摄像头,红外摄像头设置在灯座的外侧壁上且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0008]所述报警模块包括警示灯和灯罩,警示灯和灯罩均设置在灯座上,且灯罩设置在警示灯的外部;所述警示灯通过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0009]所述光感模块包括光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设置在灯罩的内壁上且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0010]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太阳能板和电池组,太阳能板设置在灯罩的外侧壁上,电池组设置在集成箱内,且电池组与太阳能板相连接,控制模块与电池组相连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 采用单片机来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并通过用滤波器有效滤除谐波干扰,且在保持警示灯夜间闪烁的基础上,以测距传感器的测距信息为触发信号,通过单片机控制警示灯频闪速率加快以及语音警告模块发出警告。2.通过增加可夜视的红外摄像头,对经过的超高车辆拍照录像,为事故调查提供有力证据。3.通过扩大太阳能板面积以及增加蓄电池的数量,同时在灯罩的上部以及其左右侧面均设置太阳能板吸能,来提高供电可靠性,且有效防止积雪、鸟粪等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测距原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控制原理框图。
[0016]图中,1为灯座,2为集成箱,3为警示灯,4为灯罩,5为光敏传感器,6为测距传感器,7为扬声器,8为红外摄像头,9为太阳能板,10为电池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路杆塔防破坏智能报警系统,包括灯座1,所述灯座1内设有集成箱2,集成箱2内设有控制模块,灯座1上分别设有测距模块、语音警告模块、摄像模块、报警模块和光感模块,且测距模块、摄像模块和光感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语音警告模块和报警模块相连接。所述报警模块上设有太阳能供电装置,控制模块与太阳能供电装置相连接,太阳能供电装置吸收光能并转化成电能为整个系统进行供电。
[0019]具体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模块采用STM32F407单片机。测距模块包括LDS32TN 型号的测距传感器6,测距传感器6安装在灯座1的底壁或侧壁上,用于测量杆塔上的电线与地面施工机械或超高交通工具之间的距离。光感模块包括LXD/GB5

A1DPZ型号的光敏传感器5,用于检测外界的光线亮度。摄像模块包括HH

062型号的红外摄像头8,红外摄像头8可设置在灯座1的底壁或侧壁上,用于采集图像信息。测距传感器6、光敏传感器5和红外摄像头8均作为信息采集模块并与单片机相连接。所述语音警告模块包括扬声器7,扬声器7设置在灯座1的侧壁上,用于发出语音警告信息。报警模块包括警示灯3和灯罩4,警示灯3和灯罩4均设置在灯座1上,且灯罩4设置在警示灯3的外部。扬声器7和警示灯3均作为执
行模块,且扬声器7通过功放芯片与单片机相连接,警示灯3通过驱动电路与单片机相连接。所述单片机连接有滤波器,可有效滤除谐波干扰。且单片机可用于控制测距传感器6、光敏传感器5、红外摄像头8、扬声器7和警示灯3工作,即单片机接收测距传感器6和光敏传感器5所采集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处理后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来进一步控制红外摄像头8、扬声器7和警示灯3工作,同时单片机还可以接收红外摄像头6所采集的图像信息并存储在其存储模块内,以便随时读取使用。
[0020]进一步地,所述警示灯3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并排设置在灯座1上,两个警示灯3的外部均覆盖有灯罩4,光敏传感器5可设置在其中一个灯罩4的内侧壁上,灯罩4可用于保护警示灯3和光敏传感器5不被损坏。
[0021]本实施例中,将测距传感器安装在电线的同等高度,测距传感器用来检测超过一定高度作业车(一般设为4米)靠近杆塔上的电线的距离,常用环境下超高作业车与电线之间的安全距离L为100米。测距传感器与光敏传感器共同作为单片机的输入信号。当光敏传感器检测到外界光线比较亮时,警示灯不亮,此时若测距传感器检测到超高作业车与电线之间的安全距离L小于100米的范围时,将触发语音警告模块的扬声器播放“危险注意高度”的警示,同时触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线路杆塔防破坏智能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座(1),所述灯座(1)内设有集成箱(2),集成箱(2)内设有控制模块,灯座(1)上分别设有测距模块、语音警告模块、摄像模块、报警模块和光感模块,且测距模块、语音警告模块、摄像模块、报警模块和光感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报警模块上设有太阳能供电装置,控制模块与太阳能供电装置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路杆塔防破坏智能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模块包括测距传感器(6),测距传感器(6)设置在灯座(1)的外侧壁上且与控制模块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线路杆塔防破坏智能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警告模块包括扬声器(7),扬声器(7)设置在灯座(1)的外侧壁上,且扬声器(7)通过功放芯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路杆塔防破坏智能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块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静朱长磊楚明月王雷王正华秦爽张力荣光明荣光辉韩明奇李瑞静宁永杰吕绪康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