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打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821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打磨机,包括打磨盘、支架及主手柄,所述打磨盘上设有旋转座,所述支架通过锁紧件可活动连接于所述旋转座并形成所述打磨盘与支架的旋转支点,所述主手柄可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立置于所述打磨盘上方且所述驱动机构的中心位于所述打磨盘的上侧方。通过将驱动机构立置在旋转支点的上方,且立置的位置在旋转支点的上方即驱动机构的重心在旋转支点的上侧方,与传统的卧式在打磨盘中心的重心偏下的电机相比,可实现打磨机在打磨墙壁与墙顶之间可以灵活切换,省时省力,且免工具切换,提高了打磨效率,增强了用户的打磨体验,有利于上述打磨机在市场上的推广及应用。有利于上述打磨机在市场上的推广及应用。有利于上述打磨机在市场上的推广及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打磨机


[0001]本技术涉及墙面打磨机
,具体是一种新型打磨机。

技术介绍

[0002]墙面打磨机是一种代替传统工人拿砂纸打磨墙面、物件的工具,以达到平整、无尘、保护工人身心健康的目的,优化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提升了装修质量,墙面打磨分有尘打磨和无尘打磨,打磨墙面的机器统称为墙面打磨机,又称“墙壁打磨机”、“墙面抛光机”、“腻子打磨机”、“磨墙机”、“大白打磨机”、“吸尘式砂光机”、“砂纸机”,因各地的称呼而各有不同,其标准称呼为墙面打磨机。
[0003]传统的打磨机的驱动机构通常是呈卧式的设置在打磨盘的上方中心位置处,导致打磨盘在打磨墙壁与墙顶之间切换难度大,不够顺畅灵活,有时还需要使用工具对其进行切换,导致打磨效率低,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不利于上述打磨机在市场上的推广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打磨机,该打磨机结构巧妙,在打磨墙壁与墙顶之间可以灵活切换,省时省力,且免工具切换,提高了打磨效率,增强了用户的打磨体验,有利于上述打磨机在市场上的推广及应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打磨机,包括打磨盘、支架及主手柄,所述打磨盘上设有旋转座,所述支架通过锁紧件可活动连接于所述旋转座并形成所述打磨盘与支架的旋转支点,所述主手柄可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立置于所述旋转支点上方且所述驱动机构的中心位于所述旋转支点的上侧方。通过将驱动机构立置在旋转支点的上方,且立置的位置在旋转支点的上方即驱动机构的重心在旋转支点的上侧方且位于打磨盘的上侧方,与传统的卧式在打磨盘中心的重心偏下的电机相比,可实现打磨机在打磨墙壁与墙顶之间可以灵活切换,省时省力,且免工具切换,提高了打磨效率,增强了用户的打磨体验,有利于上述打磨机在市场上的推广及应用。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支点位于所述打磨盘的中心轴线上。将旋转支点设置在打磨盘的中心轴线上,使得施加在打磨盘上的力更加均匀,打磨盘的打磨效果更佳,能够进一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打磨盘的中心轴线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驱动机构的中心轴线距离所述打磨盘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打磨盘直径的2/3。能够有效保证驱动机构在驱动打磨盘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打磨盘的打磨效果。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副手柄,所述副手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手柄。副手柄的长度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自由变换长短,以使打磨机利用率更广,能够进
一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支点、所述支架、所述主手柄以及所述副手柄的中心轴线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传统的打磨机在打磨时,施加在打磨盘上的力往往不够均匀,且打磨盘在移动过程中会出现跳动、费力、灵活度不够等问题,通过将旋转支点、支架、主手柄以及副手柄的中心轴线设置位于同一条直线,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同时还能够大大提高打磨效率,省时省力,降低打磨机的操作难度,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座处还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可拆卸穿设于所述旋转座。通过设置活动杆,将支架可拆卸安装在旋转座处,省时省力的同时降低安装难度,进一步保证打磨机的使用效果。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打磨盘侧边设有可拆卸磨盘罩与上方设有磨盘罩,且磨盘罩处设有出尘口,出尘口处设有吸尘软管。可拆卸磨盘罩与磨盘罩的设置进一步保护打磨盘,同时保证打磨盘的使用效果,降低打磨盘在打磨过程中出现跳动的概率,出尘口与吸尘软管的设置可以将打磨盘处产生的灰尘集中处理倾倒,进一步保证打磨盘使用环境的清洁度,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座与所述打磨盘之间设有头壳,所述头壳内安装有大齿轮,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的齿带动所述大齿轮。与传统的齿轮相比,大齿轮的齿轮数比变大,传动效率更高,且大齿轮的设置进一步保证打磨盘在打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打磨机的使用效果。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的马达轴的齿数为3齿。在输出轴上形成与大齿轮相配的轮齿,且齿数为3,使得齿轮数比变大,传动效率更高。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座与所述打磨盘之间还设有大端盖,所述大端盖与所述头壳形成一腔体,所述大齿轮安装于所述腔体内。降低外界物质对大齿轮造成影响,保证大齿轮的使用寿命,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定子、转子、散热风叶,散热风叶安装于转子减速转动的另一端。将散热风叶安装于转子减速传动的另一端,能够有效降低驱动机构的运行稳定,提高驱动机构的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进一步保证打磨机的使用效果。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机壳与散热风叶,所述定子、转子、散热风叶均安装于所述机壳内。机壳的设置进一步保证设置在其内的定子、转子、散热风叶及转子换向器的使用寿命,降低外界物质对定子、转子、散热风叶的影响。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远离所述打磨盘的所述驱动机构外罩设有后罩,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后罩内。后罩的设置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进一步保证驱动机构的使用寿命,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同时,后罩的设置使得打磨机整体美观度更高,有利于打磨机在市场上的推广及应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一种新型打磨机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一种新型打磨机,通过将驱动机构立置在旋转支点的上方,且立置的位置在支架的上方即驱动机构的重心在旋转支点的上侧方且打磨盘的上侧方,与传统的卧式在打磨盘中心的重心偏下的电机相比,可实现打磨机在打磨墙壁与墙顶之间可以灵活切换,省时省力,且免
工具切换,提高了打磨效率,增强了用户的打磨体验,有利于上述打磨机在市场上的推广及应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打磨机的结构主视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打磨机的结构俯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打磨机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打磨机中打磨盘处的结构剖视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打磨机中驱动机构与打磨盘的连接结构剖视图;
[0024]图6是图5中D向的结构剖视图;
[002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打磨机中驱动机构与打磨盘的连接结构立体;
[0026]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打磨机打磨顶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7]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打磨机打磨侧墙的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打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打磨盘(18)、支架(15)及主手柄(16),所述打磨盘(18)上设有旋转座(10),所述支架(15)通过锁紧件(8)可活动连接于所述旋转座(10)并形成所述打磨盘(18)与支架(15)的旋转支点(9),所述主手柄(16)可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架(15)的另一端;还包括驱动机构(20),所述驱动机构(20)立置于所述旋转支点(9)的上方且所述驱动机构(20)的重心位于所述旋转支点(9)的上侧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点(9)位于所述打磨盘(18)的中心轴线上。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0)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打磨盘(18)的中心轴线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驱动机构(20)的中心轴线距离所述打磨盘(18)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打磨盘(18)直径的2/3。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打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手柄(17),所述副手柄(17)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手柄(1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点(9)、所述支架(15)、所述主手柄(16)以及所述副手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志浩李挺进徐宛柘潘旭峰周浩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博来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