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多级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812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气体无害化吸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多级吸收装置;其中吸收液储罐分为三个储液室,一级储液室和三级储液室上设有进液口、液位计和循环泵,二级储液室上设有进液口、液位计和导流泵,储液室的底部设有排空口,且一级储液室和三级储液室上分别设有吸收塔,一级吸收塔和二级吸收塔分别与一级储液室和三级储液室内部连通,吸收塔的上方设有吸收液进口,吸收液进口上方设有气体出口,塔体的下方设有气体进口,且一级吸收塔的气体出口与二级吸收塔的气体进口连通;将传统的二级吸收塔与三级吸收液储罐集成到一体,将吸收液循环泵置于吸收液储罐罐体上,将分散的吸收系统统一为整体一体化多级吸收装置。的吸收系统统一为整体一体化多级吸收装置。的吸收系统统一为整体一体化多级吸收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多级吸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气体无害化吸收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多级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吸收塔是实现吸收操作的设备。按气液相接触形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气体以气泡形态分散在液相中的板式塔、鼓泡吸收塔、搅拌鼓泡吸收塔;第二类是液体以液滴状分散在气相中的喷射器、文氏管、喷雾塔;第三类为液体以膜状运动与气相进行接触的填料吸收塔和降膜吸收塔。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动方式可以逆流也可并流。通常采用逆流操作,吸收剂以塔顶加入自上而下流动,与从下向上流动的气体接触,吸收了吸收质的液体从塔底排出,净化后的气体从塔顶排出。
[0003]酸化回收法主要是含氰、含硫氰酸盐的污水在酸性条件下,采用气体进行曝气吹脱,产生的高浓度氰化氢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高浓度氰化钠。酸化回收法处理含氰废水通常采用二级填料吸收塔结合三级吸收液储罐,通过循环泵抽取吸收液储罐吸收液泵至吸收塔喷淋吸收氰化氢,吸收完成后的液体通过管路自流回吸收液储罐。此方案吸收塔与吸收液储罐为独立分开设备,液体自流回吸收液储罐就需要高差设计,因此吸收液储罐在工业应用中需要土建挖坑,水平布置上吸收塔与吸收液储罐错位布置占地面积较大,存在土建工程较大投资较多,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多级吸收装置,将传统的二级吸收塔与三级吸收液储罐集成到一体,将吸收液循环泵置于吸收液储罐罐体上,从而去掉吸收液循环泵泵前管路与吸收塔吸收液回流管路,将分散的吸收系统统一为整体一体化多级吸收装置,采用液体进行气体无害化吸收,用于黄金矿山环保行业酸化吹脱回收法处理含氰废水工艺中碱液吸收氰化氢气体。
[0005]一种一体化多级吸收装置,包括吸收液储罐1、液位计、一级吸收塔3、循环泵、导流泵5、二级吸收塔8;其中吸收液储罐1内部分为一级储液室13、二级储液室14、三级储液室15共三个储液室,每两个相邻的储液室之间均连通,一级储液室13上设有进液口16、一级液位计2和一级循环泵4,三级储液室15上设有进液口16、三级液位计9和三级循环泵7,二级储液室14上设有进液口16、二级液位计6和二级导流泵5,每个储液室的底部均设有排空口11,且一级储液室13和三级储液室15上分别设有一级吸收塔3和二级吸收塔8,一级吸收塔3和二级吸收塔8分别与一级储液室13和三级储液室15内部连通,一级吸收塔3和二级吸收塔8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塔体,塔体的上方设有吸收液进口,吸收液进口上方的塔体顶部设有气体出口,塔体的下方设有气体进口,且一级吸收塔3的气体出口与二级吸收塔8的气体进口连通。
[0006]所述一级循环泵4一端与一级储液室13内部连通,另一端与一级吸收塔3的吸收液
进口32连通;三级循环泵7一端与三级储液室15内部连通,另一端与二级吸收塔8的吸收液进口32连通。
[0007]所述二级导流泵5一端与二级储液室14内部连通,另一端分别与一级储液室13和三级储液室15连通。
[0008]所述吸收液储罐1的底部设有支脚12。
[0009]所述的吸收液储罐1内部由两个隔板17隔开形成一级储液室13、二级储液室14、三级储液室15,且每个隔板17的底部密封连接在吸收液储罐1底部,每个隔板17的顶部与吸收液储罐1顶部不接触。
[0010]所述一级吸收塔3和二级吸收塔8的下方均设有连接法兰,一级储液室13和三级储液室15上分别设有吸收塔安装座18,一级吸收塔3和二级吸收塔8分别通过其上的连接法兰固定在一级储液室13和三级储液室15上的吸收塔安装座18上。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将吸收塔与储液槽集成一体化设计,不仅减少了占地,节省了土建施工,吸收塔内部无需独立的气体连通管使得液体回流更加顺畅,循环泵集成在设备本体上去除了大部分工艺连接管道减少了气体液体泄漏的风险,作业面更加集中,有利于含氰废水无害化治理工业生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1—吸收液储罐;2—一级液位计;3—一级吸收塔;4—一级循环泵;5—二级导流泵;6—二级液位计;7—三级循环泵;8—二级吸收塔;9—三级液位计;11—排空口;12—支腿;13—一级储液室;14—二级储液室;15—三级储液室;16—进液口;17—隔板;18—吸收塔安装座;31—塔体;32—吸收液进口;33—气体出口;34—内部填料;35—气体进口;36—连接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0015]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吸收液储罐1、液位计、一级吸收塔3、循环泵、导流泵5、二级吸收塔8;其中吸收液储罐1内部分为一级储液室13、二级储液室14、三级储液室15共三个储液室,每两个相邻的储液室之间连通,一级储液室13上设有进液口16、一级液位计2和一级循环泵4,三级储液室15上设有进液口16、三级液位计9和三级循环泵7,二级储液室14上设有进液口16、二级液位计6和二级导流泵5,每个储液室的底部均设有排空口11,且一级储液室13和三级储液室15上分别设有一级吸收塔3和二级吸收塔8,一级吸收塔3和二级吸收塔8分别与一级储液室13和三级储液室15内部连通,一级吸收塔3和二级吸收塔8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塔体,塔体的上方设有吸收液进口,吸收液进口上方的塔体顶部设有气体出口,塔体的下方设有气体进口,且一级吸收塔3的气体出口与二级吸收塔8的气体进口连通。一级吸收塔3的气体进口与有毒气体气源连通,二级吸收塔8的气体进口与大气连通。
[0016]所述一级吸收塔3包括塔体31,塔体31的上方设有吸收液进口32,吸收液进口32上方的塔体31顶部设有气体出口33,塔体31的下方设有气体进口35,且一级吸收塔3的气体出口33与二级吸收塔8的气体进口连通,一级吸收塔3的下方设有连接法兰36,一级储液室13
上设有吸收塔安装座18,一级吸收塔3通过其上的连接法兰36固定在一级储液室13上的吸收塔安装座18上。
[0017]所述一级循环泵4一端与一级储液室13内部连通,另一端与一级吸收塔3的吸收液进口32连通;三级循环泵7一端与三级储液室15内部连通,另一端与二级吸收塔8的吸收液进口32连通。
[0018]所述二级导流泵5一端与二级储液室14内部连通,另一端分别与一级储液室13和三级储液室15连通。
[0019]所述吸收液储罐1的底部设有支脚12。
[0020]所述的吸收液储罐1内部由两个隔板17隔开形成一级储液室13、二级储液室14、三级储液室15,且每个隔板17的底部密封连接在吸收液储罐1底部,每个隔板17的顶部与吸收液储罐1顶部不接触。
[0021]所述一级吸收塔3和二级吸收塔8的下方均设有连接法兰,一级储液室13和三级储液室15上分别设有吸收塔安装座18,一级吸收塔3和二级吸收塔8分别通过其上的连接法兰固定在一级储液室13和三级储液室15上的吸收塔安装座18上。
[0022]所述吸收液储罐1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多级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液储罐(1)、液位计、一级吸收塔(3)、循环泵、导流泵(5)、二级吸收塔(8);其中吸收液储罐(1)内部分为一级储液室(13)、二级储液室(14)、三级储液室(15)共三个储液室,每两个相邻的储液室之间均连通,一级储液室(13)上设有进液口(16)、一级液位计(2)和一级循环泵(4),三级储液室(15)上设有进液口(16)、三级液位计(9)和三级循环泵(7),二级储液室(14)上设有进液口(16)、二级液位计(6)和二级导流泵(5),每个储液室的底部均设有排空口(11),且一级储液室(13)和三级储液室(15)上分别设有一级吸收塔(3)和二级吸收塔(8),一级吸收塔(3)和二级吸收塔(8)分别与一级储液室(13)和三级储液室(15)内部连通,一级吸收塔(3)和二级吸收塔(8)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塔体,塔体的上方设有吸收液进口,吸收液进口上方的塔体顶部设有气体出口,塔体的下方设有气体进口,且一级吸收塔(3)的气体出口与二级吸收塔(8)的气体进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多级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循环泵(4)一端与一级储液室(13)内部连通,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成迟崇哲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