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蓄电池供电加热的复温保温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924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蓄电池供电加热的复温保温袋,包括蓄电池、控制装置、复温袋以及用于采集复温袋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蓄电池向控制装置供电,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和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布置在复温袋内;所述复温袋为睡囊形,其内设置保温层,保温层内沿周向布置PI膜加热片,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与PI膜加热片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蓄电池提供能量,蓄电池通过导线给PI膜加热片提供工作电流,并在复温袋内将电能转化成热能来加热袋内人体,启动快,升温迅速,热损失小,升温效率高。升温效率高。升温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蓄电池供电加热的复温保温袋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保障设备
,尤其是一种基于蓄电池供电加热的复温保温袋。

技术介绍

[0002]在高寒地区、冰冷水域以及野外,由于周围的环境温度比较低,在因意外事故受伤的情况下,人体可能会冻伤,生理活动能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此时需要对伤员快速恢复体温。
[0003]目前,现有的复温袋一般是在复温袋外采用点燃碳块的方式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来加热空气,然后通过管路将热空气输送到复温袋内,该装置首先要点燃碳块,且在高原地区可能存在无法点燃碳块的问题,可靠性差;此外,热空气在管路中输送时,由于管路内外存在较大的温差造成较大的热损失;而且,碳块的燃烧不易控制,造成复温袋内控温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控温精度高、热损失小的基于蓄电池供电加热的复温保温袋。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蓄电池供电加热的复温保温袋,包括蓄电池、控制装置、复温袋以及用于采集复温袋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蓄电池向控制装置供电,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和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布置在复温袋内;所述复温袋为睡囊形,其内设置保温层,保温层内沿周向布置PI膜加热片,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与PI膜加热片相连。
[0006]所述蓄电池上设有充/供电一体接口,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第一供电接口,蓄电池的充/供电一体接口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的第一供电接口相连。
[0007]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开关旋钮、充电接口和输出接口,控制装置通过充电接口接220V市电,所述复温袋上设置第二供电接口,控制装置的输出接口通过导线接复温袋的第二供电接口。
[0008]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个数为3个,分别布置在复温袋内部的上、中、下三个位置。
[0009]所述保温层是复温袋内填充鸭绒或鹅绒的层。
[0010]还包括绝热气垫,其形状大小与复温袋的形状大小一致,绝热气垫上设有阀门。
[001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第一,本技术在使用时,采用蓄电池提供能量,蓄电池通过导线给PI膜加热片提供工作电流,并在复温袋内将电能转化成热能来加热袋内人体,启动快,升温迅速。第二,本技术使用时,采用蓄电池提供能量,可靠性高,避免了在高原地区因为无法点燃碳块的而造成系统可靠性差的问题;第三,本技术使用时,在复温袋内完成电能

热能的能量转换,相对于现有的在袋外加热空气
然后通过管路向袋内吹送热空气的复温/保温方式来说,热损失小,升温效率高;第四,本技术的控制器设置有PID温度反馈控制机制,控制器可通过调节PI膜加热片工作电流的大小实时控制复温袋内的温度,控温精度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中蓄电池、控制装置和复温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中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中绝热气垫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中复温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2、3、5、6所示,一种基于蓄电池供电加热的复温保温袋,包括蓄电池10、控制装置20、复温袋30以及用于采集复温袋30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蓄电池10向控制装置20供电,所述控制装置20包括控制器和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布置在复温袋30内;所述复温袋30为睡囊形,其内设置保温层,保温层内沿周向布置PI膜加热片31,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与PI膜加热片31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个数为3个,分别布置在复温袋30内部的上、中、下三个位置。所述保温层是复温袋30内填充鸭绒或鹅绒的层。PI膜加热片31是一种在市场上较为成熟的加热片,“PI”指的是聚酰亚胺(Polyimide)。
[0019]如图2所示,所述蓄电池10上设有充/供电一体接口11,所述控制装置20上设置第一供电接口23,蓄电池10的充/供电一体接口11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20的第一供电接口23相连。
[0020]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装置20上设置开关旋钮21、充电接口22和输出接口24,控制装置20通过充电接口22接220V市电,所述复温袋30上设置第二供电接口32,控制装置20的输出接口24通过导线接复温袋30的第二供电接口32,控制装置20的输出接口24即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复温袋30的第二供电接口32即PI膜加热片31的供电端。
[0021]如图4所示,还包括绝热气垫40,其形状大小与复温袋30的形状大小一致,绝热气垫40上设有阀门41。在使用时,打开阀门41,使绝热气垫40膨胀,再将复温袋30放置在绝热气垫40上使用,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舒适性;使用完毕,再将绝热气垫40卷起,将空气排出。
[0022]以下结合图1至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工作时,蓄电池10通过导线给复温袋30内的PI膜加热片31提供一定的工作电流,并在复温袋30内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加热复温袋30内的人体,并通过温度反馈机制,由控制器调节PI膜加热片31工作电流的大小,使复温袋30内的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范围内,从而实现复温/保温功能。
[0024]所述蓄电池10通过导线给PI膜加热片31提供一定的工作电流,并在复温袋30内完成电能

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热能通过热辐射、袋内空气的自然对流和热传导的方式加热
复温袋30内的人体。由于电能

热能转换发生在复温袋30内,相比于通过管路向袋内吹送热空气的方式来说,本技术热损失小。
[0025]所述的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复温袋30内的温度来调节PI膜加热片31的工作电流的大小,使复温袋30内的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范围内
[0026]当蓄电池10能量不足时,蓄电池10的充/供电一体接口11通过电源适配器来连接室内交流电源进行充电。
[0027]开关旋钮21处于“开”状态,系统开始工作。优选的采用蓄电池10提供能量时,控制器的第一供电接口23连接蓄电池10的充/供电一体接口,控制器的输出接口24连接复温袋30的第一供电接口。当蓄电池10能量不足时,通过电源适配器来连接室内交流电源和控制器的充电接口22为系统提供电源。
[0028]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通过温度控制器设定复温袋30内的温度范围,且控制器设置有PID温度反馈控制机制,温度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复温袋30内的温度调节PI膜加热片31的工作电流的大小控制袋内的温度。这种控温方式避免了碳块的燃烧不易控制,造成复温袋30内控温精度较低的问题,控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蓄电池供电加热的复温保温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10)、控制装置(20)、复温袋(30)以及用于采集复温袋(30)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蓄电池(10)向控制装置(20)供电,所述控制装置(20)包括控制器和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布置在复温袋(30)内;所述复温袋(30)为睡囊形,其内设置保温层,保温层内沿周向布置PI膜加热片(31),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与PI膜加热片(3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蓄电池供电加热的复温保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10)上设有充/供电一体接口(11),所述控制装置(20)上设置第一供电接口(23),蓄电池(10)的充/供电一体接口(11)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20)的第一供电接口(23)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刚刘维新徐斌庄双勇黄一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