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移动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785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移动门系统,包括第一门板、第二门板、第三门板、安装机构、拉扯机构、固定壳、第一卡槽、第二卡槽、连通口、观察口、固定机构、固定柱、固定块、导向口、操作口、滑壳、拉簧及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第二门板、第三门板贴合,向第三门板的方向滑动驱动机构,实现了驱动机构与固定柱表面的驱动机构抵触,固定柱嵌入到固定壳的内部,固定块嵌入到第一卡槽的内部,从观察口观察固定块的位置,当固定块与第二卡槽对应的时候向第二门板的内部推动驱动机构,从而实现了驱动机构带动固定柱转动,进而实现了固定块嵌入到第二卡槽的内部,避免了第二门板及第三门板在安装框上溜动,保证安装框打开的空间最大化。化。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移动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门系统,具体为一种折叠移动门系统,属于移动门


技术介绍

[0002]移动门 移动门又叫可移动隔断门、移动隔断门、轨道隔断门。 移动门具有易安装、可重复利用、可工业化生产、防火、环保等特点。 移动隔断给人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比如说活动屏风,你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将它折叠在一边,使两个空间暂时接合起来而显得更大,广泛用于各种舞蹈培训室、高级办公场所,无框式玻璃活动屏风适用高度2m

3.6m,道轨最大承重为450

/m,屏风不具隔音功能。
[0003]然而目前的折叠门在折叠的时候相邻的两个门板之间距离变短,由于门框每部的若干门板均与门框之间滚动连接,若干门板在折叠的时候相邻的门板之间未设置限位机构,折叠之后的门板容易松散复位,不利于折叠门的全面折叠,难以折叠到理想位置,使门框之间的空间得不到最大化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折叠移动门系统,能够在折叠门折叠时对相邻的门板进行限位,避免折叠门松散复位,使门框的空间最大化的利用。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折叠移动门系统,包括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一端铰接有第一门板,所述第一门板的一端铰接有第二门板,所述第二门板背离所述第一门板的一端铰接有第三门板,所述第二门板与所述第三门板的相对端与所述安装机构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门板的内部安装有拉扯机构,所述拉扯机构包括固定壳、第一卡槽、第二卡槽、连通口及观察口,所述第三门板的一侧开设有所述观察口,所述第三门板的一侧壁开设有所述连通口,所述第三门板的内部水平固定连接有中空圆柱形结构的所述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表面水平开设有所述第一卡槽,所述固定壳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连通的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第二门板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柱、固定块、导向口、操作口、滑壳及拉簧,所述第二门板的侧面开设有所述操作口,所述第二门板的内部水平焊接有所述滑壳,所述滑壳的内部水平滑动连接有所述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边沿处焊接有与所述第二卡槽对应的所述固定块,所述固定柱与所述滑壳之间夹持有所述拉簧,所述第二门板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柱对应的所述导向口,所述第二门板的内部水平滑动连接有与所述固定柱连接的驱动机构。
[0006]优选的,为了实现对所述第一门板、所述第二门板及所述第三门板进行固定安装,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框、滑槽、连接柱及第一滑轮,所述第一门板的一侧壁与所述安装框的内侧壁铰接,所述第二门板及所述第三门板的顶部、底部均相对焊接有两个所述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安装框内顶部、内底部的所述滑槽之间滑动连接,四个所述连接柱的侧壁水平转动连接有与所述安装框之间滚动连接的所述第一滑轮。
[0007]优选的,为了实现所述第二门板及所述第三门板的一端在所述安装框的内部滑动,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第二滑轮,两组所述连接柱的相背端均安装有与所述安装框之间滚动连接的所述第二滑轮。
[0008]优选的,为了实现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固定壳之间扣合的更紧,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的横截面呈“L”形结构,且所述固定块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卡槽的厚度,所述固定块的侧壁呈锯齿形结构。
[0009]优选的,为了实现对所述固定柱进行转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顶板、齿条、齿轮及挡圈,所述第二门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截面呈“T”形结构所述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焊接有所述齿条,所述固定柱的表面焊接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所述齿轮,所述固定柱的表面焊接有位于所述齿轮侧壁的所述挡圈,所述挡圈与所述顶板、所述齿条的侧壁抵触。
[0010]优选的,为了方便操作所述顶板,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把手,所述顶板的端部焊接有所述把手。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第二门板、第三门板贴合,导向口与连通口对应,进一步的向第三门板的方向滑动驱动机构,实现了驱动机构与固定柱表面的驱动机构抵触,进而实现了固定柱从滑壳的内部滑出、拉簧张开,进而实现了固定柱上的固定块移动到第三门板的内部,进一步的固定柱嵌入到固定壳的内部,固定块嵌入到第一卡槽的内部,从观察口观察固定块的位置,当固定块与第二卡槽对应的时候向第二门板的内部推动驱动机构,从而实现了驱动机构带动固定柱转动,进而实现了固定块嵌入到第二卡槽的内部,拉簧受力,保证固定块不掉落,从而实现了对第二门板及第三门板进行限位,避免了第二门板及第三门板在安装框上溜动,保证安装框打开的空间最大化。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14]图3为图2所示的第二门板、第三门板、拉扯机构及固定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图3所示的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6]图5为图1所示的第二门板与安装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图3所示的第二门板、固定机构及驱动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一门板,2、第二门板,3、第三门板,4、安装机构,41、安装框,42、滑槽,43、连接柱,44、第一滑轮,45、第二滑轮,5、拉扯机构,51、固定壳,52、第一卡槽,53、第二卡槽,54、连通口,55、观察口,6、固定机构,61、固定柱,62、固定块,63、导向口,64、操作口,65、滑壳,66、拉簧,7、驱动机构,71、顶板,72、把手,73、齿条,74、齿轮,75、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6所示,一种折叠移动门系统,包括安装机构4,所述安装机构4的一端
铰接有第一门板1,所述第一门板1的一端铰接有第二门板2,所述第二门板2背离所述第一门板1的一端铰接有第三门板3,所述第二门板2与所述第三门板3的相对端与所述安装机构4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门板3的内部安装有拉扯机构5,所述拉扯机构5包括固定壳51、第一卡槽52、第二卡槽53、连通口54及观察口55,所述第三门板3的一侧开设有所述观察口55,所述第三门板3的一侧壁开设有所述连通口54,所述第三门板3的内部水平固定连接有中空圆柱形结构的所述固定壳51,所述固定壳51的表面水平开设有所述第一卡槽52,所述固定壳51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52连通的所述第二卡槽53,所述第二门板2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机构6,所述固定机构6包括固定柱61、固定块62、导向口63、操作口64、滑壳65及拉簧66,所述第二门板2的侧面开设有所述操作口64,所述第二门板2的内部水平焊接有所述滑壳65,所述滑壳6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移动门系统,包括安装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4)的一端铰接有第一门板(1),所述第一门板(1)的一端铰接有第二门板(2),所述第二门板(2)背离所述第一门板(1)的一端铰接有第三门板(3),所述第二门板(2)与所述第三门板(3)的相对端与所述安装机构(4)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门板(3)的内部安装有拉扯机构(5),所述拉扯机构(5)包括固定壳(51)、第一卡槽(52)、第二卡槽(53)、连通口(54)及观察口(55),所述第三门板(3)的一侧开设有所述观察口(55),所述第三门板(3)的一侧壁开设有所述连通口(54),所述第三门板(3)的内部水平固定连接有中空圆柱形结构的所述固定壳(51),所述固定壳(51)的表面水平开设有所述第一卡槽(52),所述固定壳(51)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52)连通的所述第二卡槽(53),所述第二门板(2)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机构(6),所述固定机构(6)包括固定柱(61)、固定块(62)、导向口(63)、操作口(64)、滑壳(65)及拉簧(66),所述第二门板(2)的侧面开设有所述操作口(64),所述第二门板(2)的内部水平焊接有所述滑壳(65),所述滑壳(65)的内部水平滑动连接有所述固定柱(61),所述固定柱(61)的顶部边沿处焊接有与所述第二卡槽(53)对应的所述固定块(62),所述固定柱(61)与所述滑壳(65)之间夹持有所述拉簧(66),所述第二门板(2)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柱(61)对应的所述导向口(63),所述第二门板(2)的内部水平滑动连接有与所述固定柱(61)连接的驱动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移动门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孟海王军梅刘风高旭枫董静伟白忠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意利宝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