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起爆药电子雷管点火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645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民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起爆药电子雷管点火件结构,所述的爆炸箔JP1为圆柱状绝缘板80,在圆柱状的端面上铺设有导电层70,在导电层70分割出A区域10,B区域20,C区域30,A区域10,B区域20,C区域30三个区域上分别设置有导线连接引脚A11、引脚B21和引脚C31,其中A区域10和B区域20之间的分隔槽靠近圆心的一端通过发火电阻D40导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点火件的结构进行改造,使得电子雷管整个控制模块的储能电容的能量得到完全释放,降低外电路的设计难度,降低控制模块成本。降低控制模块成本。降低控制模块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起爆药电子雷管点火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民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起爆药电子雷管点火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工业电雷管其主要由脚线、塑料塞、控制模块,带有点火药的点火桥丝、加强帽、基础药和基础管壳组成,其中基础药是现有工业雷管中的核心装药,一般采用碰创摩擦敏感性较高、遇火就爆炸的 DDNP二硝基重氮酚起爆药。由于点火药包裹在点火桥丝上,会在生产和运输,将点火药振碎,脱离桥丝,造成电子雷管拒爆。由于电子雷管使用环境复杂多变,在起爆过程中,前期起爆的雷管会产生强烈的干扰信号,产生很高的叠加电压,强烈的振动波,易给电子雷管带来机械损伤,点火药和点火桥丝受损,造成电子雷管拒爆。
[0003]此外,药剂的感度高,化学性质不稳定,使得现有的工业电雷管、数码电雷管在日常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爆炸安全事故。
[0004]由于传统的点火药和点火桥丝组成的电子雷管的点火件,易出现以上问题导致电子雷管拒爆。因此研究出了高压等离子点火具聚能起爆的电子雷管,具体是通过高压电流通过金属丝或者爆炸箔时,能将金属丝或者爆炸箔迅速的熔融、汽化,并向周围介质扩散,出现等离子体,形成冲击波,通过冲击波引爆电子雷管中的基础药。此种方法虽然解决了传统电子雷管点火桥丝和点火药易于脱落和振碎的问题,但是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对控制模块和电路的元器件要求高,储能电容大,增加了电子雷管制造成本。同时,由于对元器件性能提高,导致整个控制模块体积增大,还带来了电子雷管将控制模块和基础管壳装配的问题,导致控制模块不能装进基础管壳中,因此降低了整个电子雷管结构的机械性能,在及其复杂的爆破现场中极易变形,损坏控制模块电路导致出现电子雷管拒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起爆药电子雷管点火件结构,取代传统的点火桥丝和点火药组成的点火件,降低高压等离子点火具聚能起爆的电子电雷管电路的对元器件的高要求。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无起爆药电子雷管点火件结构,所述的点火件为爆炸箔JP1,爆炸箔JP1为圆柱状绝缘板80,在圆柱状的端面上铺设有导电层70,用分割槽将导电层70分割出A区域10,B区域20,C区域30,A区域10,B区域20,C区域30三个区域上分别设置有导线连接引脚A11、引脚B21和引脚C31,其中A区域10和B区域20之间的分隔槽靠近圆心的一端通过发火电阻D40导通。
[0007]点火件爆炸箔JP1上有三个引脚,当电子雷管控制模块中的放电电路控制芯片将电路中的开关导通,使得控制模块的储能电容得、爆炸箔JP1的A、B引脚、开关导通,储能电容C第一次放电到发火电阻D40,导致发火电阻D40熔融并汽化形成等离子流。电容C在第一次放电后,能量还未释放完,此时离子流将爆炸箔JP1的A、C引脚之间导通,在电容C1的电流通过爆炸箔JP1的A引脚,等离子流,爆炸箔JP1的C引脚,对等离子流进一步赋能加速,形成
更强的冲击波,将炸药引爆。
[0008]进一步,为了保证导线与爆炸箔JP1的连接稳定,防止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接触点断开导致电子雷管拒爆,在所述的A区域10,B区域 20,C区域30上分别设置的导线连接引脚A11、引脚B21和引脚C31 为圆孔,且圆孔的内壁为金属,使得导线可以插入孔中确保连接的可靠性。为了进一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其圆孔为贯穿圆柱状绝缘板 70的通孔。
[0009]进一步,所述的导电层70为镍铬合金71。
[0010]进一步,在镍铬合金71上附着导电性能优于镍铬合金71的金属层72,金属层72选用铜,以增加导电性。
[0011]进一步,所述的金属层72上渡有镀金层73,以起到保护整个爆炸箔免氧化的作用。
[0012]进一步,所述的发火电阻D40为镍铬合金,为了防止氧化可在其表面附上一层镀金层73,是因为爆炸桥箔的选用既要熔融汽化温度低,又要形成的等离子体具有足够高的能量以形成更高温的气体,在冲击波和高温的作用下能迅速将炸药点爆。镍铬合金的熔融汽化温度高于从经济角度考率和从导电性能易于汽化的铜,且其电阻率足够高,能将电容C1更过的能量分配到发火电阻D40上。
[0013]进一步,在所述的A区域10,B区域20,C区域30上分别设置的导线连接引脚A11、引脚B21和引脚C31为圆孔,圆孔穿过整个导镍铬合金71,金属层72,镀金层73,直至碰到到绝缘板80。B区域 20,C区域30有部分重叠,为了防止两者之间导通,使用绝缘层81 将两者之间隔绝。
[0014]进一步,所述的绝缘板80上除了发火电阻D40所在的区域外,A 区域10,B区域20,C区域30上的镍铬合金71、金属层72、镀金层 73的边缘被绝缘层81填满,在发火电阻D40上方形成空间61。
[0015]有益效果:炸药能否爆轰的条件是要看爆炸箔交给炸药的能量,而爆炸箔获得的能量由电容输入的电能来决定,电容的能量有一部份将会消耗在外电路中,具有低电阻及低电阻系数的爆炸箔可以提高爆炸箔的电流密度。这就是要求外电路的电阻和电感足够小的原因,因此在外电路设计时需要加以重视,应该使得外线电路的电阻和电感尽量小。在整个放电电路中,开关的选择很关键,在电路设计时要有足够小的电阻和电感,对材质的要求比较高,增加了整个电子雷管的生产制造成本,加大了电子雷管推广难度。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起爆药电子雷管点火件结构,对放电电路中的爆炸箔JP1进行改进专利技术,电容C第一次放电使得发火电阻D熔融汽化得到的等离子流具有导电性能,且电容C的能量没有释放完全。因此,在爆炸箔JP1上增加一个引脚,利用等离子流导电性将电容 C1和爆炸箔的新增引脚之间导通,对等离子流进一步赋能,形成更大的冲击波,外加高温等离子体的作用,能迅速将炸药引爆产生爆轰。
[0017]并进一步对爆炸箔JP1的结构进行专利技术设计,爆炸箔JP1的A、 B、C引脚设置成通孔,使其保证电子雷管控制模块与爆炸箔JP1连接可靠性,从结构上减少电子雷管拒爆的发生次数。为了增加电容 C1第一次汽化形成的离子浓度,绝缘板80上的A区域10,B区域20, C区域30上的发火电阻D40所在的区域外,镀金层73的边缘被绝缘层81填满,在发火电阻D40上方形成空间61,以增加熔融汽化后整个空间61的等离子浓度,能将爆炸箔JP1的A、C引脚之间迅速导通。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适用于电子雷管,还可以用于国防军工领域,比如国防军工点火源等。
附图说明
[0018]附图1爆炸箔JP1的示意图
[0019]附图2爆炸箔JP1去掉绝缘层81后的示意图
[0020]附图3爆炸箔JP1去掉绝缘层81和绝缘板80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分别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22]一种无起爆药电子雷管点火件结构,所述的点火件为爆炸箔JP1,是圆柱状绝缘板80,在圆柱状的端面上铺设有导电层70,用分割槽将导电层70分割出A区域10,B区域20,C区域30,A区域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起爆药电子雷管点火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点火件为爆炸箔JP1,是圆柱状绝缘板(80),在圆柱状的端面上铺设有导电层(70),用分割槽将导电层(70)分割出A区域(10),B区域(20),C区域(30),A区域(10),B区域(20),C区域(30)三个区域上分别设置有导线连接引脚A(11)、引脚B(21)和引脚C(31),其中A区域(10)和B区域(20)之间的分隔槽靠近圆心的一端通过发火电阻D(40)导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起爆药电子雷管点火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区域(10),B区域(20),C区域(30)上分别设置的导线连接引脚A(11)、引脚B(21)和引脚C(31)为圆孔,且圆孔的内壁为导材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起爆药电子雷管点火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层(70)为镍铬合金(7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起爆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银庆宇谭津吴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全安密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