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6925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20
一种低压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一对侧壁、一引弧片和一组灭弧栅片,一对侧壁间隔设置,灭弧栅片阵列在一对侧壁之间,引弧片安装在阵列的灭弧栅片的一端的外侧,且向灭弧室内部延伸;一组灭弧栅片包括一组第一灭弧栅片、一组第二灭弧栅片和一组第三灭弧栅片,一组第一灭弧栅片位于一组第二灭弧栅片的远离引弧片的一侧,一组第三灭弧栅片位于一组第二灭弧栅片的靠近引弧片的一侧,一组第一灭弧栅片的底部、一组第二灭弧栅片的底部及一组第三灭弧栅片的底部朝着引弧片所在的位置以高度逐渐递增的状态呈台阶状排列。保障电弧容易进入靠近引弧片以满足在电力系统运行电压不断提高状况下适应性增加灭弧栅片数量的要求。弧栅片数量的要求。弧栅片数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压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低压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低压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如业界所知,低压框架断路器是一种容量较大的低压电气设备元器件,主要用于工业用电力系统中,能够确保额定负载下电路的接通和开断,以及在电路异常状态(例如过载和短路)自动断开电路。
[0003]图1为已有技术中的低压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的示意图,由该图1所示,在一对彼此面对面设置的并且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侧壁1(图1中仅示出了左边一个侧壁)之间以既彼此纵向平行又相互间隔地设置(通过灭弧栅片脚插嵌)一组材质为金属的灭弧栅片3。当断路器分断时即在前述触头系统的结构体系的动触头相对于静触头斥开的过程中会产生电弧,电弧在灭弧室的磁场和“气吹”作用下,向着前述灭弧栅片3的方向运动,以便由灭弧栅片3将电弧分割并使电弧冷却,提高电弧电压,增强消游离作用。为了改善前述的“气吹”效果,在前述灭弧栅片3的灭弧栅片腿部两侧设置产气件6,电弧产生过程中会伴随着强力的弧光和数千K(K:电弧温度)的高温,产气件在高温灼烧下产生利于灭弧的气体,对电弧进行冷却,同时气体的产生增大了灭弧室的压强,便于带动电弧向灭弧栅方向(即电弧气体出气口方向)运动,从而达到熄灭电弧的目的。
[0004]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压(也可称“运用电压”)不断升高,例如交流电压达到了1500V(伏),现有断路器灭弧室为了适应足够的电弧电压而通常采用增加灭弧栅片数量的措施予以应对,但是这种措施会大大降低整个灭弧室的排气通道(排出电弧气体的通道),从而给对期望的灭弧效果产生不利影响。鉴于前述,有必要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引弧片对灭弧室的电弧气体排出通道产生阻挡影响而得以保障电弧容易进入靠近引弧片以满足在电力系统运行电压不断升高状况下适应性增加灭弧栅片数量的要求的低压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
[0006]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低压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包括一对侧壁、一引弧片和一组灭弧栅片,所述的一对侧壁间隔设置,所述的灭弧栅片阵列在所述的一对侧壁之间,所述的引弧片安装在所述的阵列的灭弧栅片的一端的外侧,且向灭弧室内部延伸;所述的一组灭弧栅片包括一组第一灭弧栅片Ⅰ、一组第二灭弧栅片Ⅱ和一组第三灭弧栅片Ⅲ,一组第一灭弧栅片Ⅰ位于一组第二灭弧栅片Ⅱ的远离所述的引弧片的一侧,一组第三灭弧栅片Ⅲ位于一组第二灭弧栅片Ⅱ的靠近所述的引弧片的一侧,并且一组第一灭弧栅片Ⅰ的底部、一组第二灭弧栅片Ⅱ的底部以及一组第三灭弧栅片Ⅲ的底部朝着所述引弧片所在的位置以高度逐渐递增的状态呈台阶状排列。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一组第一灭弧栅片Ⅰ的底部构成为灭
弧栅片第一底边Ⅰ,所述一组第二灭弧栅片Ⅱ的底面构成为灭弧栅片第二底边Ⅱ,所述一组第三灭弧栅片Ⅲ的底面构成为灭弧栅片第三底边Ⅲ,并且灭弧栅片第一底边Ⅰ、灭弧栅片第二底边Ⅱ以及灭弧栅片第三底边Ⅲ朝着所述引弧片所述的位置以高度逐渐递增的状态呈台阶状排列。
[0008]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一组第一灭弧栅片Ⅰ的顶面构成为灭弧栅片第一顶边Ⅰ,所述一组第二灭弧栅片Ⅱ的顶面构成为灭弧栅片第二顶边Ⅱ,而所述一组第三灭弧栅片Ⅲ的顶面构成为灭弧栅片第三顶边Ⅲ,灭弧栅片第一顶边Ⅰ与灭弧栅片第二顶边Ⅱ平齐,而所述灭弧栅片第三顶边Ⅲ低于灭弧栅片第二顶边Ⅱ。
[0009]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灭弧栅片Ⅰ本身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灭弧栅片Ⅱ本身的高度,而第二灭弧栅片Ⅱ本身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灭弧栅片Ⅲ的高度。
[0010]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第一灭弧栅片Ⅰ包括至少一枚所述的第一灭弧栅片Ⅰ;所述的一组第二灭弧栅片Ⅱ包括至少一枚所述的第二灭弧栅片Ⅱ;所述的一组第三灭弧栅片Ⅲ包括至少一枚所述的第三灭弧栅片Ⅲ。
[0011]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灭弧栅片Ⅰ上构成有一第一窄缝Ⅰ,并且该第一窄缝Ⅰ偏置于第一灭弧栅片Ⅰ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在所述第二灭弧栅片Ⅱ上构成有一第二窄缝Ⅱ,该第二窄缝Ⅱ偏置于第二灭弧栅片Ⅱ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在所述第三灭弧栅片Ⅲ上构成有一第三窄缝Ⅲ,该第三窄缝Ⅲ偏置于第三灭弧栅片Ⅲ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当所述的一组第一灭弧栅片、一组第二灭弧栅片和一组第三灭弧栅片安装完成后,相邻的灭弧栅片上的窄缝在宽度方向上均错开。
[0012]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引弧片构成有引弧片安装部、第一折弯部Ⅰ和第二折弯部Ⅱ,安装部与所述第三灭弧栅片Ⅲ平行,而第一折弯部Ⅰ在折弯后朝着所述灭弧室内部延伸,第二折弯部Ⅱ由第一折弯部Ⅰ继而折弯构成并且该第二折弯部Ⅱ同样在折弯后向灭弧室内部延伸。
[0013]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一组第一灭弧栅片Ⅰ、一组第二灭弧栅片Ⅱ以及一组第三灭弧栅片Ⅲ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一消游离装置。
[0014]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灭弧栅片Ⅰ具有第一灭弧栅片腿部,在该第一灭弧栅片腿部覆盖有产气件。
[001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将灭弧栅片设计成一组第一灭弧栅片Ⅰ、一组第二灭弧栅片Ⅱ以及一组第三灭弧栅片Ⅲ,并在朝向引弧片所在的位置以高度逐渐递增的状态呈台阶状排列,因而电弧气体排出通道不会受到引弧片的阻挡而得以保障电弧容易进入靠近引弧片以满足在电力系统运行电压不断提高状况下适应性增加灭弧栅片数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已有技术中的低压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低压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图。
[0018]图3为图2撤去一枚侧壁后的灭弧室的内部侧面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和图3所示的第一灭弧栅片Ⅰ、第二灭弧栅片Ⅱ以及第三灭弧栅片Ⅲ的立
体结构图。
[0020]图5为灭弧室位于断路器内部的侧面示意图。
[0021]图6为图5所示的产气件的详细结构图。
[0022]图7为图6的侧面观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
[0024]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示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0025]请参见图2和图3,示出了灭弧室的结构体系的一对侧壁1、一引弧片2和一组灭弧栅片3,所述的一对侧壁1间隔设置,所述的灭弧栅片3阵列在所述的一对侧壁1之间,引弧片2在对应于一组灭弧栅片3的一侧的位置设置在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包括一对侧壁(1)、一引弧片(2)和一组灭弧栅片(3),所述的一对侧壁(1)间隔设置,所述的灭弧栅片(3)阵列在所述的一对侧壁(1)之间,所述的引弧片(2)安装在所述的阵列的灭弧栅片(3)的一端的外侧,且向灭弧室内部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灭弧栅片(3)包括一组第一灭弧栅片Ⅰ(31)、一组第二灭弧栅片Ⅱ(32)和一组第三灭弧栅片Ⅲ(33),一组第一灭弧栅片Ⅰ(31)位于一组第二灭弧栅片Ⅱ(32)的远离所述的引弧片(2)的一侧,一组第三灭弧栅片Ⅲ(33)位于一组第二灭弧栅片Ⅱ(32)的靠近所述的引弧片(2)的一侧,并且一组第一灭弧栅片Ⅰ(31)的底部、一组第二灭弧栅片Ⅱ(32)的底部以及一组第三灭弧栅片Ⅲ(33)的底部朝着所述引弧片(2)所在的位置以高度逐渐递增的状态呈台阶状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第一灭弧栅片Ⅰ(31)的底部构成为灭弧栅片第一底边Ⅰ(313),所述一组第二灭弧栅片Ⅱ(32)的底面构成为灭弧栅片第二底边Ⅱ(323),所述一组第三灭弧栅片Ⅲ(33)的底面构成为灭弧栅片第三底边Ⅲ(333),并且灭弧栅片第一底边Ⅰ(313)、灭弧栅片第二底边Ⅱ(323)以及灭弧栅片第三底边Ⅲ(333)朝着所述引弧片(2)所述的位置以高度逐渐递增的状态呈台阶状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第一灭弧栅片Ⅰ(31)的顶面构成为灭弧栅片第一顶边Ⅰ(312),所述一组第二灭弧栅片Ⅱ(32)的顶面构成为灭弧栅片第二顶边Ⅱ(322),而所述一组第三灭弧栅片Ⅲ(33)的顶面构成为灭弧栅片第三顶边Ⅲ(332),灭弧栅片第一顶边Ⅰ(312)与灭弧栅片第二顶边Ⅱ(322)平齐,而所述灭弧栅片第三顶边Ⅲ(332)低于灭弧栅片第二顶边Ⅱ(32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低压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弧栅片Ⅰ(31)本身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灭弧栅片Ⅱ(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瑞良周敏琛杨鸣霏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