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保护区动物警示自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677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然保护区动物警示自动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方安装有自动示警装置,所述自动示警装置包括壳体和控制器,所述壳体的前封板上安装有红外感应探头,所述壳体的一侧安装有报警器,且所述固定座的内侧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远离电动马达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中心处穿插设有转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器、红外感应探头和报警器,能自动对靠近的动物进行示警,通过角度调节机构实现了自动示警装置的旋转,使红外感应探头能在3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然保护区动物警示自动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动物警示设备的
,具体为一种自然保护区动物警示自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自然保护区内常需要设置监控设备来监控动物的日常活动,但是监控设备被动物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需要警示装置对动物进行示警来防止动物损伤监控设备。
[0003]根据专利文献申请号202020044212.0提供了一种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动物活动监控装置,包括左固定体和右固定体,左固定体和右固定体的前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铰链,且左固定体和右固定体的前侧壁均固定安装有监控摄像头,左固定体的后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通过螺杆可以使安装座移动,从而使固定销与自然保护区内的树木进行固定,安装更加方便、快速,而且适合将左固定体和右固定体固定在不同直径大小的树木外侧,虽然通过设置蜂鸣器对动物发出警示,对本装置进行保护,但是警示不够及时,从而易导致监控装置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自然保护区动物警示自动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自然保护区动物警示自动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方安装有自动示警装置,所述自动示警装置包括壳体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固定于壳体内底板的顶部,所述壳体的前封板上安装有红外感应探头,所述壳体上与红外感应探头相邻的一侧安装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和红外感应探头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且所述固定座的内侧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固定于固定座内底板的顶部,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远离电动马达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中心处穿插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贯穿固定座延伸至其外侧与壳体的底部相连,所述转动杆的底端通过滚珠轴承与固定座的内底板呈转动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安装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固定件、伸缩杆和弧形固定板,每个所述固定件均固定于固定座的底部,且每个所述弧形固定板的底部均安装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每个所述伸缩杆均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上啮合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一端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螺纹筒的外侧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与转盘和弧形固定板相连。
[0009]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安装有限位板,所述螺纹杆远离限位板的一端通过
调节螺栓与固定件相连。
[00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嵌设有太阳能电池板。
[00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底板上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太阳能电池板和控制器相连。
[0012]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散热风机,所述壳体上与散热风机相对的一侧设有散热孔。
[0013]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散热风机和电动马达电性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通过控制器、红外感应探头和报警器,能自动对靠近的动物进行示警,通过电动马达、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转动杆,实现了自动示警装置的旋转,使红外感应探头能在360
°
范围内检测动物,能有效的降低动物损坏监控设备的可能性;通过固定件、调节螺栓、弧形固定板、转盘、螺纹筒、螺纹杆和套筒,能将示警装置固定在树上,且弧形固定板的角度和弧形固定板之间的距离可调,适用范围广;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为装置提供电能,绿色环保;通过散热风机和散热孔能将自动示警装置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散热效果好。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壳体内部结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座和固定组件结构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伸缩杆结构截面图。
[0021]图中:1、固定座;2、自动示警装置;21、壳体;211、散热孔;22、红外感应探头;23、报警器;24、太阳能电池板;25、控制器;26、蓄电池;27、散热风机;3、角度调节机构;31、电动马达;32、第一锥齿轮;33、第二锥齿轮;34、转动杆;4、固定组件;41、固定件;42、调节螺栓;43、伸缩杆;431、螺纹杆;432、螺纹筒;433、转盘;434、套筒;435、限位板;44、弧形固定板;441、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2和3所示,一种自然保护区动物警示自动装置,包括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的上方安装有自动示警装置2,所述自动示警装置2包括壳体21和控制器25,控制器25中微处理器的芯片型号为STM32F103RET7,所述控制器25固定于壳体21内底板的顶部,所述壳体21的前封板上安装有红外感应探头22,红外感应探头22的型号为ISN

AP1

P,所述壳体21上与红外感应探头22相邻的一侧安装有报警器23,报警器23可选用蜂鸣器实现报警,也可选用其他报警器,对型号不做限定,所述报警器23和红外感应探头22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25电性连接,通过红外感应探头22检测动物,当检测到动物时,红外感应探头22将数据传给控制器25,通过微处理器处理、判断后控制报警器23报警,对动物进行示警,所述固定座1的内侧设有角度调节机构3,所述角度调节机构3包括电动马达31,所述电动马达31固定于固定座1内底板的顶部,所述电动马达31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2,所述第一锥齿轮32远离电动马达31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33,所述第二锥齿轮33的中心处穿插设有转动杆34,所述转动杆34的顶端贯穿固定座1延伸至其外侧与壳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保护区动物警示自动装置,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上方安装有自动示警装置(2),所述自动示警装置(2)包括壳体(21)和控制器(25),所述控制器(25)固定于壳体(21)内底板的顶部,所述壳体(21)的前封板上安装有红外感应探头(22),所述壳体(21)上与红外感应探头(22)相邻的一侧安装有报警器(23),所述报警器(23)和红外感应探头(22)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25)电性连接,且所述固定座(1)的内侧设有角度调节机构(3),所述角度调节机构(3)包括电动马达(31),所述电动马达(31)固定于固定座(1)内底板的顶部,所述电动马达(31)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2),所述第一锥齿轮(32)远离电动马达(31)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33),所述第二锥齿轮(33)的中心处穿插设有转动杆(34),所述转动杆(34)的顶端贯穿固定座(1)延伸至其外侧与壳体(21)的底部相连,所述转动杆(34)的底端通过滚珠轴承与固定座(1)的内底板呈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保护区动物警示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底部安装有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两个固定件(41)、伸缩杆(43)和弧形固定板(44),每个所述固定件(41)均固定于固定座(1)的底部,且每个所述弧形固定板(44)的底部均安装有连接板(441),两个所述连接板(441)之间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彪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