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超窄多功能触摸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656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超窄多功能触摸屏,包括镀层和第一电容层,第一电容层包括PET基材、电容感应层、OC层和电容驱动层,电容感应层、OC层和电容驱动层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PET基材的一面,镀层设置在PET基材的另一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PET基材作为电容层基材,采用Cu或者AgBr作为导电材料,直接在电容层的表面做硬化处理;采用最小的线宽线距8um/8um作为走线,可使屏占比提升至92%以上;同时在电容层的表面镀有镀层,使触摸屏透过率可达93%以上,增强光学性能。增强光学性能。增强光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超窄多功能触摸屏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触摸屏,具体涉及一种超薄超窄多功能触摸屏。

技术介绍

[0002]自从触摸屏从电阻屏快速发展成为电容屏后,触摸屏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手表、手环、车载、工控、医疗等领域。电容式触摸屏分为两种,一种是玻璃电容式触摸屏,采用玻璃式制程工艺制作出玻璃电容层,其电容层是具有特定电容感应图案和驱动图案的玻璃;一种是薄膜电容式触摸屏,采用薄膜式制程工艺制作出薄膜电容层,其电容层是具有特定电容感应图案和驱动图案的透明导电薄膜,由于薄膜电容式触摸屏质量轻、厚度薄、灵活性强、价格低等多种因素,薄膜电容式触摸屏市场远远超过玻璃电容式触摸屏。常规的薄膜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是GFF/GF2结构,采用的是玻璃CG作为盖板,一般常用厚度为0.55mm、0.7mm、1.1mm,最薄可以得到0.4mm但是使用市场较小,上OCA一般采用0.01mm和0.125mm,由于CG油墨区域厚度约为24um~38um,上ITO边缘的银浆、绝缘厚度约20um左右,线宽线距一般是30um/30um,20um/20um线路可以达到但是存在诸多制程问题,上OCA贴附界面的边缘是CG油墨和上ITO的银浆、绝缘,因此较薄的上OCA难以填充这些厚度产生的段差,从而导致气泡产生;上ITO常规厚度有0.045mm、0.05mm、0.1mm、0.125mm,0.045mm自带下OCA的ITO薄膜和0.05mm不自带下OCA的ITO薄膜使用较为广泛;下OCA厚度因为处于上ITO和下ITO之间,仅有下ITO边缘的银浆、绝缘厚度,因此一般采用0.05mm、0.1mm厚度即可;下ITO厚度一般为0.05mm、0.1mm、0.125m。因此一般GFF结构最薄可以做到0.595mm,走线线宽线距最小可以做到20um/20um,如图1所示。
[0003]一般GF2结构最薄可以做到0.55mm,走线线宽线距最小可以做到20um/20um,如图2所示。
[0004]常规的薄膜电容式触摸屏GFF/GF2最薄可以做到0.55m,这种结构会导致薄膜电容式触摸屏厚度仍然较厚,不满足当下触摸屏超薄的需求;边缘走线线宽线距最小可以做到20um/20um,屏幕占比仅能91%,突破91%很难做到,无法真正做到全面屏;且光学性能一般,不满足高透低反射防眩的光学要求,外观视觉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薄超窄多功能触摸屏,采用0.038mmPET基材作为电容层基材,采用Cu或者AgBr作为导电材料,单面厚度0.002mm,取消CG盖板和OCA粘结层,直接在电容层的表面做硬化处理,使产品的表面硬度达到750g 3H~9H,使其取代CG,因此整体厚度可以达到0.055mm;采用最小的线宽线距8um/8um作为走线,可使屏占比可提升至92%以上;同时在电容层的表面镀有镀层,使触摸屏透过率可达93%以上,反射率最小5%,雾度3%~20%,形成高透低反射防眩的视觉体验界面,增强光学性能。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超薄超窄多功能触摸屏,包括镀层和第一电容层,所述第一电容层包括PET基
材、电容感应层、OC层和电容驱动层,所述电容感应层、所述OC层和所述电容驱动层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所述PET基材的一面,所述镀层设置在所述PET基材的另一面。
[0008]一种超薄超窄多功能触摸屏,包括镀层和第二电容层,所述第二电容层包括PET基材、电容感应层、OC层和电容驱动层,所述电容感应层、所述OC层和所述镀层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所述PET基材的一面,所述电容驱动层设置在所述PET基材的另一面。
[0009]进一步的,所述镀层厚度为0.007mm,为HC镀层或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所述HC镀层和AF镀层或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所述HC镀层、AG镀层和所述AF镀层或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所述HC镀层、AR镀层和所述AF镀层或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所述HC镀层、所述AG镀层、所述AR镀层和所述AF镀层。
[0010]进一步的,所述PET基材为柔性透明的基材,厚度为0.038mm。
[0011]进一步的,所述电容感应层为金属导电层,厚度为0.002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OC层为高度透明绝缘材料,厚度为0.006mm。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电容驱动层为金属导电层,厚度为0.002mm。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电容感应层和所述电容驱动层的导电材料为Cu或AgBr。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采用0.038mmPET基材作为电容层基材,采用Cu或者AgBr作为导电材料,单面厚度0.002mm,取消CG盖板和OCA粘结层,直接在电容层的表面做硬化处理,使产品的表面硬度达到750g 3H~9H,使其取代CG,因此整体厚度可以达到0.055mm;采用最小的线宽线距8um/8um作为走线,可使屏占比可提升至92%以上;同时在电容层的表面镀有镀层,使触摸屏透过率可达93%以上,反射率最小5%,雾度3%~20%,形成高透低反射防眩的视觉体验界面,增强光学性能。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常规薄膜电容式触摸屏GFF最薄厚度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常规薄膜电容式触摸屏GF2最薄厚度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镀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3结构的制作流程图;
[0024]图7为图4结构的制作流程图。
[0025]图中标号说明:
[0026]1、镀层,2、第一电容层,3、PET基材,4、电容感应层,5、OC层,6、电容驱动层,7、第二电容层,8、AF镀层,9、AR镀层,10、AG镀层,11、HC镀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8]参见图3所示,一种超薄超窄多功能触摸屏,包括镀层1和第一电容层2,第一电容层2包括PET基材3、电容感应层4、OC层5和电容驱动层6,电容感应层4、OC层5和电容驱动层6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PET基材3的一面,镀层1设置在PET基材3的另一面,第一电容层2的电容感应层4和电容驱动层6位于PET基材3的同一面,相对于常规薄膜电容式触摸屏而言,无需盖板和粘结剂,全部集成在PET基材3上。
[0029]参见图4所示,一种超薄超窄多功能触摸屏,包括镀层1和第二电容层7,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超窄多功能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镀层(1)和第一电容层(2),所述第一电容层(2)包括PET基材(3)、电容感应层(4)、OC层(5)和电容驱动层(6),所述电容感应层(4)、所述OC层(5)和所述电容驱动层(6)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所述PET基材(3)的一面,所述镀层(1)设置在所述PET基材(3)的另一面。2.一种超薄超窄多功能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镀层(1)和第二电容层(7),所述第二电容层(7)包括PET基材(3)、电容感应层(4)、OC层(5)和电容驱动层(6),所述电容感应层(4)、所述OC层(5)和所述镀层(1)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所述PET基材(3)的一面,所述电容驱动层(6)设置在所述PET基材(3)的另一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薄超窄多功能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镀层(1)厚度为0.007mm,为HC镀层(11)或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所述HC镀层(11)和AF镀层(8)或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牧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