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括顶板、上柜体和下柜体,所述下柜体的上端设置有上柜体,且上柜体的上端面四个拐角处均垂直固定有上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的上端支撑在顶板的底面,且顶板的地面中心安装有诱虫灯,所述下柜体底面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一组底座,且下柜体的内底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支撑有风机,且风机的底部中心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下柜体的右侧面上安装有柜门,且柜门的下部设置有网板窗口,所述上柜体上端面上的上支撑杆与相邻的一组上支撑杆之间均设置有多组细栏杆。该竹林虫害灯光诱杀器,结构设置合理,方便诱杀害虫,并且方便将诱杀后的害虫集中收集,以便工作人员定期清理,使用更简单便利。使用更简单便利。使用更简单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林虫害灯光诱杀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害虫诱捕设备相关
,具体为一种竹林虫害灯光诱杀器。
技术介绍
[0002]竹林是我国南方颇具特色的重要森林植被类型,由于竹子具有生长更新快、利用价值高、一次造林可永续经营等特点,长期以来作为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百姓的普遍青睐,在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0003]随着笋用竹林经营集约度的提高,特别是大面积纯林栽培,病虫危害来越严重,已成为影响竹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竹笋生产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方针,综合应用营林、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等各种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危害,达到安全、优质的生产目的。
[0004]但是,现有技术的害虫诱杀设备仅仅方便诱杀害虫,并不能够集中收集诱杀后的害虫,给后期清理带来诸多不便,使用起来繁琐费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林虫害灯光诱杀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害虫诱杀设备仅仅方便诱杀害虫,并不能够集中收集诱杀后的害虫,会给后期清理带来繁琐费事的工作负担,使用并不方便省事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竹林虫害灯光诱杀器,包括顶板、上柜体和下柜体,所述下柜体的上端设置有上柜体,且上柜体的上端面四个拐角处均垂直固定有上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的上端支撑在顶板的底面,且顶板的地面中心安装有诱虫灯,所述下柜体底面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一组底座,且下柜体的内底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支撑有风机,且风机的底部中心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下柜体的右侧面上安装有柜门,且柜门的下部设置有网板窗口。
[0007]优选的,所述上柜体上端面上的上支撑杆与相邻的一组上支撑杆之间均设置有多组细栏杆,且上柜体内的中部设置有电机槽,并且电机槽内安装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上转动连接有转轴。
[0008]优选的,所述诱虫灯外罩有透明灯罩,且透明灯罩的外环面上环设有四组静电杀虫网板,所述透明灯罩的底端固定在转轴上,并且透明灯罩与转轴连接处的外部设置有密封罩。
[0009]优选的,所述上柜体上设置有通道,且下柜体的内上部设置有圆盒,并且通道的下端口通向圆盒内,且圆盒的环面上左部设置有上通口,并且上通口内安装有涡轮风扇。
[0010]优选的,所述风机的左上部连接有输入管,且输入管的上端口连接在上通口处,并且风机的右端连接有输出管,且输出管的外端设置有外管罩,并且外管罩上螺接有收纳盒。
[0011]优选的,所述收纳盒的前部设置有螺接口,且收纳盒的后部内开设有内腔,并且内腔的后侧面设置有透气网板,且收纳盒与外管罩之间可拆分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竹林虫害灯光诱杀器,结构设置合理,方便诱杀害虫,并且方便将诱杀后的害虫集中收集,以便定期清理,使用更简单便利;
[0013]1、主要设置有顶板、上柜体和下柜体,在顶板与上柜体安装有四组上支撑杆,相邻的两组上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多组细栏杆,方便害虫进入的同时可有效防护中心的诱虫灯,同时在下柜体的右侧面铰接有柜门,方便打开进行清理被诱杀的害虫;
[0014]2、上柜体内设置的通道与下柜体内上部的圆盒之间相连通,方便害虫掉入,之后方便风机进行定期吸走圆盒内的害虫,将其输送至收纳盒内,方便集中收集;
[0015]3、收纳盒通过螺接口方便螺接在外管罩上,收纳盒安装和拆分都简单快速,通过收纳盒进行收集被诱杀的害虫,有助于轻松清理。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结构的收纳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上支撑杆;2、顶板;3、诱虫灯;4、透明灯罩;5、静电杀虫网板;6、转轴;7、第一电机;8、电机槽;9、柜门;10、网板窗口;11、底座;12、收纳盒;13、外管罩;14、输出管;15、支撑架;16、第二电机; 17、风机;18、输入管;19、涡轮风扇;20、上通口;21、圆盒;22、通道; 23、上柜体;24、密封罩;25、细栏杆;26、下柜体;27、螺接口;28、内腔;29、透气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竹林虫害灯光诱杀器,包括上支撑杆1、顶板2、诱虫灯3、透明灯罩4、静电杀虫网板5、转轴6、第一电机7、电机槽8、柜门9、网板窗口10、底座11、收纳盒12、外管罩 13、输出管14、支撑架15、第二电机16、风机17、输入管18、涡轮风扇19、上通口20、圆盒21、通道22、上柜体23、密封罩24、细栏杆25、下柜体26、螺接口27、内腔28和透气网板29,下柜体26的上端设置有上柜体23,且上柜体23的上端面四个拐角处均垂直固定有上支撑杆1,上支撑杆1的上端支撑在顶板2的底面,上柜体23上端面上的上支撑杆1与相邻的一组上支撑杆1之间均设置有多组细栏杆25,且上柜体23内的中部设置有电机槽8,并且电机槽8内安装有第一电机7,且第一电机7上转动连接有转轴6,且顶板2的地面中心安装有诱虫灯3,诱虫灯3外罩有透明灯罩4,且透明灯罩4 的外环面上环设有四组静电杀虫网板5,透明灯罩4的底端固定在转轴6上,并且透明灯罩4与转轴6连接处的外部设置有密封罩24,上柜体23上设置有通道22,且下柜体26的内上部设置有圆盒21,并且通道22的下端口通向圆盒21内,且圆盒21的环面上左部设置有上通口20,并且上通口20内安装有涡轮风扇19,下柜体26底面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一组底座11,且下柜体26 的内底部安装
有支撑架15,支撑架15的上端支撑有风机17,且风机17的底部中心安装有第二电机16,风机17的左上部连接有输入管18,且输入管18 的上端口连接在上通口20处,并且风机17的右端连接有输出管14,且输出管14的外端设置有外管罩13,并且外管罩13上螺接有收纳盒12,收纳盒12 的前部设置有螺接口27,且收纳盒12的后部内开设有内腔28,并且内腔28 的后侧面设置有透气网板29,且收纳盒12与外管罩13之间可拆分连接,下柜体26的右侧面上安装有柜门9,且柜门9的下部设置有网板窗口10。
[0024]如图1
‑
3,主要展示本设备的整体结构设置,主要设置有顶板2、上柜体 23和下柜体26,在顶板2与上柜体23安装有四组上支撑杆1,相邻的两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林虫害灯光诱杀器,包括顶板(2)、上柜体(23)和下柜体(2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柜体(26)的上端设置有上柜体(23),且上柜体(23)的上端面四个拐角处均垂直固定有上支撑杆(1),所述上支撑杆(1)的上端支撑在顶板(2)的底面,且顶板(2)的地面中心安装有诱虫灯(3),所述下柜体(26)底面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一组底座(11),且下柜体(26)的内底部安装有支撑架(15),所述支撑架(15)的上端支撑有风机(17),且风机(17)的底部中心安装有第二电机(16),所述下柜体(26)的右侧面上安装有柜门(9),且柜门(9)的下部设置有网板窗口(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林虫害灯光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柜体(23)上端面上的上支撑杆(1)与相邻的一组上支撑杆(1)之间均设置有多组细栏杆(25),且上柜体(23)内的中部设置有电机槽(8),并且电机槽(8)内安装有第一电机(7),且第一电机(7)上转动连接有转轴(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林虫害灯光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虫灯(3)外罩有透明灯罩(4),且透明灯罩(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子贵,王增,张勇,蒋仲龙,茹军,刘海英,吴翠蓉,黄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