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方法、装置及电池耐久测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546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方法、装置及电池耐久测试方法。该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方法包括:根据目标车辆的车型确定与其相匹配的目标车辆循环工况;其中,待测电池后续将安装于目标车辆上;根据目标车辆循环工况以及目标车辆的阻力功率的传递效率因数确定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其中,传递效率因数包括电机效率、传动效率以及寄生功率占比;将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划分为攀升段、下降段和平稳段;将攀升段和下降段进行线性拟合;将平稳段进行消除波动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将车辆实际行驶工况转化为电池运行工况,以在台架上更加准确的测试电池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方法、装置及电池耐久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池耐久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方法、装置及电池耐久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电池是一种把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由于具有发电效率高、环境污染小、可靠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各种车辆中。对于电池而言,寿命是其中一项重要性能参数,因此,目前有很多种电池耐久测试工况,但是,使用目前相关标准或资料中的测试工况得到的测试结果与实际行驶测试结果差距较大,测试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方法、装置及电池耐久测试方法,以将车辆实际行驶工况转化为电池运行工况,进而提高电池耐久性测试的准确性。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方法,包括:根据目标车辆的车型确定与其相匹配的目标车辆循环工况;其中,待测电池后续将安装于所述目标车辆上;根据所述目标车辆循环工况以及所述目标车辆的阻力功率的传递效率因数确定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其中,所述传递效率因数包括电机效率、传动效率以及寄生功率占比;将所述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划分为攀升段、下降段和平稳段;将所述攀升段和所述下降段进行线性拟合;将所述平稳段进行消除波动处理。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装置,包括:目标车辆循环工况选取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车辆的车型选取与其相匹配的目标车辆循环工况;其中,待测电池安装于所述目标车辆上;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车辆循环工况以及所述目标车辆的传递效率因数确定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其中,所述传递效率因数包括电机效率、传动效率以及寄生功率占比;区间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划分为攀升段、下降段和平稳段;线性拟合模块,用于将所述攀升段和所述下降段进行线性拟合;波动消除模块,用于将所述平稳段进行消除波动处理。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耐久测试方法,包括:将待测电池置于整车或功能验车或台架测试平台中;按照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对所述待测电池进行循环测试,直至所述待测电池储存的能量耗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方法,通过根据目标车辆的车型选取与其相匹配的目标车辆循环工况,并根据目标车辆循环工况以及目标车辆的传递效率因数确定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即将车辆实际行驶工况设计转化为电池耐久工况设计,使得该电池耐久工况与目标车辆的车型以及目标车辆实际行驶工况相匹配,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耐久工况测试的结果与车辆实际行驶测试结果差距大的问题,实现提高电池耐久性测试的准确度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电池耐久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适用于设计电池耐久测试工况的情况,该方法可以根据目标车辆循环工况以及目标车辆的传递效率因数确定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使得该电池耐久工况与目标车辆的实际行驶工况相匹配,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耐久工况测试的结果与车辆实际行驶测试结果差距大的问题。该方法可以由耐久测试工况设计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并一般集成在终端上,终端可以为具有处理功能的智能终端,如电脑、计算机等。参见图1,该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10、根据目标车辆的车型确定与其相匹配的目标车辆循环工况。其中,待测电池后续将安装于目标车辆上,为目标车辆提供驱动能量。具体的,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装置可以接收开发者输入的目标车辆的车型,并查找车型-目标车辆循环工况对应表,以确定目标车辆循环工况,如此,可快速、准确地锁定目标车辆循环工况。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装置还可以直接接收开发者输入的目标车辆的车型以及目标车辆循环工况,如此,开发者可以灵活匹配车型与目标车辆循环工况。具体的,目标车辆的车型可以包括家庭轿车、小货车、重型卡车、旅游大巴车、大型公交车、工程车等,从目前公知的车辆循环工况中选取与目标车辆车型相匹配的车辆循环工况作为目标车辆循环工况即可。示例性的,若目标车辆的车型为家庭轿车和小货车可以将NEDC作为目标车辆循环工况;若目标车辆的车型为重型卡车可以将WTVC作为目标车辆循环工况;若目标车辆的车型为旅游大巴车和大型公交车可以将CHTC作为目标车辆循环工况。S120、根据目标车辆循环工况以及目标车辆的阻力功率的传递效率因数确定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其中,传递效率因数包括电机效率、传动效率以及寄生功率占比。具体的,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的具体确定方式有多种,下面就典型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可选的,S120具体包括:S121、根据目标车辆循环工况确定轮端行驶阻力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可选的,S121具体包括:S1211、根据目标车辆循环工况确定速度-时间关系曲线、以及常数项阻力系数A、一次项阻力系数B和二次项阻力系数C。具体的,目标车辆循环工况中记载有速度-时间关系曲线、以及常数项阻力系数A、一次项阻力系数B和二次项阻力系数C的推荐值。其中,速度-时间关系曲线的横坐标为时间值,纵坐标为速度值。S1212、根据Pi=(A+B×Vi+C×Vi)×Vi(公式一)确定轮端行驶阻力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其中,Vi为T=i时的速度值,Pi为T=i时的轮端行驶阻力功率值。具体的,通过公式一即可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曲线确定轮端行驶阻力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其中,轮端行驶阻力功率-时间关系曲线的横坐标为时间值,纵坐标为轮端行驶阻力功率。可以理解的是,由目标车辆循环工况中的瞬时速度值计算得到的瞬时轮端阻力功率值,反应了目标车辆实际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根据目标车辆的车型确定与其相匹配的目标车辆循环工况;其中,待测电池后续将安装于所述目标车辆上;/n根据所述目标车辆循环工况以及所述目标车辆的阻力功率的传递效率因数确定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其中,所述传递效率因数包括电机效率、传动效率以及寄生功率占比;/n将所述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划分为攀升段、下降段和平稳段;/n将所述攀升段和所述下降段进行线性拟合;/n将所述平稳段进行消除波动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目标车辆的车型确定与其相匹配的目标车辆循环工况;其中,待测电池后续将安装于所述目标车辆上;
根据所述目标车辆循环工况以及所述目标车辆的阻力功率的传递效率因数确定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其中,所述传递效率因数包括电机效率、传动效率以及寄生功率占比;
将所述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划分为攀升段、下降段和平稳段;
将所述攀升段和所述下降段进行线性拟合;
将所述平稳段进行消除波动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平稳段进行消除波动处理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测电池的特性参数确定所述待测电池的最小功率限制值;其中,所述待测电池的特性参数包括额定功率、电池单体额定功率、最高电压限值、所述最高电压限值对应电流电流密度以及活化面积;
将所述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的纵坐标中,小于所述最小功率限制值的电池端功率值替换为所述最小功率限制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平稳段进行消除波动处理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测电池的功率-时间特性曲线和所述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确定电流-时间关系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车辆循环工况以及所述目标车辆的传递效率因数确定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车辆循环工况确定轮端行驶阻力功率-时间关系曲线;
根据所述轮端行驶阻力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和所述传递效率因数确定所述电池端功率-时间关系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耐久测试工况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车辆循环工况确定轮端行驶阻力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车辆循环工况确定速度-时间关系曲线、以及常数项阻力系数A、一次项阻力系数B和二次项阻力系数C;
根据Pi=(A+B×Vi+C×Vi)×Vi确定所述轮端行驶阻力功率-时间关系曲线;其中,Vi为T=i时的速度值,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阳王彦波赵小军邓光荣杨锋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