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海透水路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544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滨海透水路堤结构,包括垫层和基桩,垫层铺设在滨海滩涂之上,基桩打设在垫层上并延伸至持力层中,基桩上安放有承台,承台两端建设有挡墙,挡墙中部通有排水管,排水管上部铺设有垫层,垫层顶部浇筑有混凝土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连通路堤两侧水域,保持既有生态环境,减少了对海域的侵占,且路面与原始地面间高差较小,便于附近居民出行,其采用空心结构在减轻自重的同时也有效控制了沉降量,此外分离式承台设计还可以进行自动调整以减小差异沉降。以减小差异沉降。以减小差异沉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滨海透水路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滨海透水路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其中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滨海地区分布着大大小小的242个区县和11000余个岛屿。我国滨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较为发达,滨海旅游、港口、贸易等行业蓬勃发展,滨海地区居民的出行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和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预计将在滨海地区建设大量的道路设施。
[0003]目前在滨海地区开展道路建设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难题,其中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在保护既有海洋生态环境的要求下开展道路工程建设。当滨海规划线路经过沙滩、海涂等区域时,目前可供选择的道路形式主要包括公路桥梁和公路路堤两种。针对上述两种建设形式,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根据现有公路桥梁设计规范建设的公路桥梁,为了满足防洪的要求,公路桥梁的路面将远高于原始地面,导致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出行时爬坡困难,通行极为不便;而在海边滩涂地区建设传统的公路路堤则会阻断公路外侧水域与公路内侧水域的连通,导致公路内侧滩涂产生淤积,同时海洋鱼类无法完成洄游,既有滩涂生态环境将受到破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公路结构来解决目前所遇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能解决工程实践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能解决现有滨海道路建设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缺点,便于海洋鱼类完成洄游,且有效提升了居民出行的便利性与舒适性,具有实用性和使用广泛性的滨海透水路堤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0006]一种滨海透水路堤结构,包括垫层和基桩,垫层铺设在滨海滩涂之上,滨海滩涂分为淤泥层和持力层,基桩打设在垫层上并穿过淤泥层延伸至持力层中,所述基桩上安放有承台,所述承台两端建设有挡墙,所述挡墙中设有排水管,排水管由垫层中穿过,所述垫层顶部浇筑有混凝土路面。
[0007]优选的,所述垫层包括复合土工布和碎石垫层,复合土工布铺设在滨海滩涂上,所述碎石垫层均匀铺设在所述复合土工布上端且填充在两侧挡墙之间,所述碎石垫层两侧表面放置有异形混凝土块。
[0008]优选的,所述承台为多块,承台与承台之间预留有空隙,上部垫层中的水流可以从空隙中流入下部垫层。
[0009]优选的,所述挡墙上设有排水孔,排水管由碎石垫层中穿过,其两端设置在排水孔中,便于路堤两侧的水流和生物可以通过所述排水管进行交流。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能解决工程实践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能解决现有滨海道路建设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缺点,便于海洋鱼类完成洄游,且有
效提升了居民出行的便利性与舒适性,具有实用性和使用的广泛性。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但并不是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A

A剖面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侧面示意图。
[0015]其中,1.淤泥层,2.复合土工布,3.碎石垫层,4.异形混凝土块,5.基桩,6.持力层,7.承台,8.挡墙,9.排水管,10.混凝土路面,11.防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阅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滨海透水路堤结构,包括垫层和基桩5,垫层铺设在滨海滩涂之上,基桩5打设在垫层上并穿过淤泥层1延伸至持力层6中,所述基桩5上安放有承台7,所述承台7两端建设有挡墙8,所述挡墙8中设有排水管9,排水管9由垫层中穿过,所述垫层顶部浇筑有混凝土路面10。
[0017]进一步,所述垫层包括复合土工布2和碎石垫层3,复合土工布2铺设在滨海滩涂上,所述碎石垫层3均匀铺设在所述复合土工布2上端且填充在两侧挡墙8之间,所述碎石垫层3两侧表面放置有异形混凝土块4。
[0018]进一步,所述承台7为多块,承台7与承台7之间预留有空隙。
[0019]进一步,所述挡墙8上设有排水孔,排水管9由碎石垫层3中穿过,其两端设置在排水孔中。
[0020]进一步,所述挡墙8上设有防护栏11。
[0021]本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0022]1)铺设复合土工布和底层碎石垫层;
[0023]2)打设基桩,完成承台施工;
[0024]3)完成路堤两侧挡墙的建设;
[0025]4)铺设中层碎石垫层,通入排水管;
[0026]5)铺设上层碎石垫层,浇筑混凝土路面并设置防护栏。
[0027]以下以实现滨海淤泥层地区的透水路堤施工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0028]步骤一,为防止潮水侵袭影响施工,首先在道路规划建设场地周围进行围堰,然后在淤泥层1表面铺上复合土工布2以防受力集中产生局部沉降,再在复合土工布2上铺设一层碎石垫层3,将碎石垫层3振实,在碎石垫层3两侧放置异形混凝土块4以防波浪冲刷。
[0029]步骤二,在铺设好的碎石垫层3上确定好基桩5位置,开始打设基桩5,确保基桩5的底端进入持力层6,基桩5打设完毕后,在基桩5顶部浇筑混凝土承台7,承台7与承台7之间预留一定空隙。
[0030]步骤三,在承台7上方浇筑混凝土挡墙8,挡墙8中部位置每隔一定间距预留一个排水孔。
[0031]步骤四,在承台7上方、两侧挡墙8之间铺设中间碎石垫层3,将排水管9通过两侧挡墙8中的排水孔安放于碎石垫层3上。
[0032]步骤五,在排水管9上方、两侧挡墙7之间铺设上层碎石垫层3,铺设完成后即可在碎石垫层3上浇筑混凝土路面10并安装好防护栏11等设备。
[0033]采用本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在滨海淤泥层上建设公路,由于采用了基桩和空心结构,可以有效控制路面沉降,同时由于承台整体分离,承台与承台之间预留了空隙,既有利于路基中的水流沿着空隙流入海洋,且产生了自动调整受力的效果有利于减小差异沉降,最重要的是路堤两侧的海水可以通过排水管互相连通,海洋动物也可以通过排水管进出路堤两侧,这样既避免了路堤内侧海域的淤积,又保护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同时通过修筑路堤降还低了路面至原地面的坡度,方便了周围居民的出行,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003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滨海透水路堤结构,包括垫层和基桩,其特征在于:垫层铺设在滨海滩涂之上,基桩打设在垫层上并穿过淤泥层延伸至持力层中,所述基桩上安放有承台,所述承台两端建设有挡墙,所述挡墙中设有排水管,排水管由垫层中穿过,所述垫层顶部浇筑有混凝土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透水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包括复合土工布和碎石垫层,复合土工布铺设在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毓浩徐立新聂永涛钱森施有朋富宇杰李强强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咨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