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473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处理工艺,属于污泥处理工艺领域;河涌、湖泊污泥清淤工程包括:污泥疏挖、输送、浓缩、脱水、运输和处置等内容,由绞吸式挖泥船泵送上来的泥浆用管道输送到岸上,经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处理工艺进行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由砂水分离器、垃圾分离机、污泥浓缩箱、污泥脱水机、加药机、调质浓缩池及干污泥输送设备等组成。绞吸船把吸入的污泥经管道压入系统的污泥脱水系统,分离出来的垃圾和污泥由市政环卫车运到垃圾填埋场处理。污泥脱水过程中分离出来的水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加以回收利用或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泥处理工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典型的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四个处理或处置阶段。第一阶段为污泥浓缩,主要目的是使污泥初步减容,缩小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容积或设备容量;第二阶段为污泥消化,使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第三阶段为污泥脱水,使污泥进一步减容;第四阶段为污泥处置,采用某种途径将最终的污泥予以消纳。以上各阶段产生的清液或滤液中仍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因而应送回到污水处理系统中加以处理。所以亟待开发一种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处理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1)解决各阶段产生的清液或滤液中仍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因而还需要送回到污水处理系统中加以处理。(2)提高浓缩脱水效率。(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0:绞吸式挖泥船水下绞吸清淤;步骤200:砂水分离器预处理;步骤300:垃圾分离机预处理;步骤400:浓缩平台处理;步骤500:脱水平台处理;步骤600:泥饼外运;所述步骤400浓缩处理中,浓缩平台设有第一絮凝槽,浓缩过程中添加絮凝剂;所述步骤500中脱水平台设有第二絮凝槽。进一步的,步骤400浓缩处理时,经过步骤100-步骤300预处理的污泥经管道重力流到浓缩平台絮凝槽,添加絮凝剂,在絮凝剂压缩双电层和吸附架桥的作用下,形成直径1~3mm的絮凝颗粒。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00浓缩处理时第一絮凝槽出水经滤布过滤,实现絮凝颗粒和水的分离。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00浓缩后,经过浓缩后的污泥,经污泥泵输送至脱水平台,在经过污泥泵的过程中,较大的絮凝颗粒会破碎成较小的絮凝颗粒,从而释放出絮凝颗粒中结合的部分水分。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00浓缩后运输时,产生的较小的絮凝颗粒在所述步骤500脱水平台的二级絮凝槽再次絮凝成较大的絮凝颗粒。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00污泥与较大的絮凝颗粒经过脱水机上滤布重力浓缩段、中滤布重力浓缩段、预压段、中压段、高压段等,实现泥水分离。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00中的第一絮凝槽与自动加药剂相连;所述步骤500的第二絮凝槽与自动加药机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工艺还设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分别于垃圾分离机、浓缩平台、脱水平台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00中垃圾分离机溢出的尾水流入沉淀池;所述步骤400的浓缩平台与步骤500的脱水平台产生的反冲洗水流入沉淀池。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渗滤水排入下水道或河道。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一种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0:绞吸式挖泥船水下绞吸清淤;步骤200:砂水分离器预处理;步骤300:垃圾分离机预处理;步骤400:浓缩平台处理;步骤500:脱水平台处理;步骤600:泥饼外运;所述步骤400浓缩处理中,浓缩平台设有第一絮凝槽,浓缩过程中添加絮凝剂;所述步骤500中脱水平台设有第二絮凝槽。其中,步骤400浓缩处理时,经过步骤100-步骤300预处理的污泥经管道重力流到浓缩平台絮凝槽,添加絮凝剂,在絮凝剂压缩双电层和吸附架桥的作用下,形成直径1~3mm的絮凝颗粒。其中,所述步骤400浓缩处理时第一絮凝槽出水经滤布过滤,实现絮凝颗粒和水的分离。其中,所述步骤400浓缩后,经过浓缩后的污泥,经污泥泵输送至脱水平台,在经过污泥泵的过程中,较大的絮凝颗粒会破碎成较小的絮凝颗粒,从而释放出絮凝颗粒中结合的部分水分。其中,所述步骤400浓缩后运输时,产生的较小的絮凝颗粒在所述步骤500脱水平台的二级絮凝槽再次絮凝成较大的絮凝颗粒。其中,所述步骤500污泥与较大的絮凝颗粒经过脱水机上滤布重力浓缩段、中滤布重力浓缩段、预压段、中压段、高压段等,实现泥水分离。其中,所述步骤400中的第一絮凝槽与自动加药剂相连;所述步骤500的第二絮凝槽与自动加药机相连接。其中,所述处理工艺还设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分别于垃圾分离机、浓缩平台、脱水平台相连接。其中,所述步骤300中垃圾分离机溢出的尾水流入沉淀池;所述步骤400的浓缩平台与步骤500的脱水平台产生的反冲洗水流入沉淀池。其中,所述沉淀池渗滤水排入下水道或河道。工作原理:首先,由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水下绞吸清淤,绞吸上的污泥包括腐殖质、有机污泥、砂和少量粘土,含水率约95%。为了减少砂石和垃圾对后续处理的不利影响,现对绞吸上来的污泥进行处理。处理设备包括砂水分离器、垃圾分离机。经过预处理,可以除去水中粒径大于0.5mm的全部物质,包括粘土、腐殖质、砂石等,其中砂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经过处理后的污泥,主要成分为有机污泥、少量细砂和少量粘土,经管道重力流到浓缩平台絮凝槽,添加絮凝剂,在絮凝剂压缩双电层和吸附架桥的作用下,形成直径1~3mm的絮凝颗粒。絮凝槽出水经滤布过滤,实现絮凝颗粒和水的分离。经过浓缩平台,污泥的含水率可降至80~90%,体积变为绞吸船绞吸污泥的1/2~1/3。经过浓缩后的污泥,经污泥泵输送至脱水平台,在经过污泥泵的过程中,较大的絮凝颗粒会破碎成较小的颗粒,从而释放出絮凝颗粒中结合的部分水分。在脱水平台的二级絮凝槽,破碎的小颗粒,再次絮凝成较大的颗粒。经过脱水机上滤布重力浓缩段、中滤布重力浓缩段、预压段、中压段、高压段等,实现泥水分离,污泥含水率逐步降低至60%左右,最终变成泥饼,加以固结后外运。污泥浓缩脱水过程中产生的尾水,其中经重力作用的渗滤水较清,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Ⅲ级以上排放标准,有时甚至达到Ⅱ级以上标准,可用于机器本身的反冲洗水,也可排入城市下水道等;中压段、强压段产生的尾水中会有部分渗漏的絮凝颗粒,经过简单的过滤,也能达到前一部分的水质状况。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式是通过人工启动和关闭开关来控制,动力元件的接线图与电源的提供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专利技术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专利技术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接线布置。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专利技术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专利技术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00:绞吸式挖泥船水下绞吸清淤;/n步骤200:砂水分离器预处理;/n步骤300:垃圾分离机预处理;/n步骤400:浓缩平台处理;/n步骤500:脱水平台处理;/n步骤600:泥饼外运;/n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00浓缩处理中,浓缩平台设有第一絮凝槽,浓缩过程中添加絮凝剂;所述步骤500中脱水平台设有第二絮凝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绞吸式挖泥船水下绞吸清淤;
步骤200:砂水分离器预处理;
步骤300:垃圾分离机预处理;
步骤400:浓缩平台处理;
步骤500:脱水平台处理;
步骤600:泥饼外运;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00浓缩处理中,浓缩平台设有第一絮凝槽,浓缩过程中添加絮凝剂;所述步骤500中脱水平台设有第二絮凝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00浓缩处理时,经过步骤100-步骤300预处理的污泥经管道重力流到浓缩平台絮凝槽,添加絮凝剂,在絮凝剂压缩双电层和吸附架桥的作用下,形成直径1~3mm的絮凝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00浓缩处理时第一絮凝槽出水经滤布过滤,实现絮凝颗粒和水的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00浓缩后,经过浓缩后的污泥,经污泥泵输送至脱水平台,在经过污泥泵的过程中,较大的絮凝颗粒会破碎成较小的絮凝颗粒,从而释放出絮凝颗粒中结合的部分水分。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远票林小超龚灿辉龚思思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程远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