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放射治疗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4168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放射治疗的辅助装置,包括治疗机构、限光筒、用于放置限光筒的旋转工作台以及用于夹持移动限光筒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支撑座、设置在支撑座上的旋转台、设置在所述旋转台上的铰接臂以及设置在铰接臂端部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的夹持口与限光筒相适配;其结构可靠,使用性能好,通过夹持机构抓夹电子限光筒,并转运到治疗机构上实施固定,防止由于人的力量不足导致限光筒滑落,减轻放疗技师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并通过控制芯片控制各个旋转驱动件、旋转电机和驱动电机的工作,提高装置的智能化工作,操作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放射治疗的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放射治疗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在放射治疗中,对深部肿瘤主要采用光子实施治疗,但对于表浅肿瘤利用电子线实施放疗是一种常用解决方案。电子线穿透能力小,可对深部正常组织进行有效保护,因此电子线是目前放疗领域中最常见的一种放射线。在实施电子线放射治疗时需要在直线加速器机头放置电子限光筒,用于限制允许通过的电子射束的宽度,起限束作用,同时形成投照在病人体表的射野。电子线光筒具有不同的规格和尺寸,而且重量大,需要两个技术人员共同发力才能将电子限光筒挂到机头上,使用费力麻烦,稍有不慎会出现限光筒滑落扎伤病人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放射治疗的辅助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放射治疗的辅助装置,包括治疗机构、限光筒、用于放置限光筒的旋转工作台以及用于夹持移动限光筒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支撑座、设置在支撑座上的旋转台、设置在所述旋转台上的铰接臂以及设置在铰接臂端部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的夹持口与限光筒相适配。进一步,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铰接臂端部的固定框、设置在固定框端面的夹持板、设置在夹持板底面的驱动电机、设置在夹持板顶面的齿轮组件以及连接在齿轮组件端部的夹持体,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齿轮组件配合连接。进一步,齿轮组件包括配合连接在驱动电机输出端的主齿轮、设置在夹持板顶面且与主齿轮啮合的从齿轮,主齿轮上设置有第一夹持体,从齿轮上设置有第二夹持体,第一夹持体与第二夹持体之间形成用于限光筒夹持的夹持口。进一步,主齿轮和从齿轮上均设置有连接板,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均包括与连接板铰接的斜板以及与斜板连接为一体式结构的夹板,第一夹持体的夹板与第二夹持体的夹板之间形成用于限光筒夹持的夹持口。进一步,铰接臂包括设置在旋转台上的第一臂体以及与第一臂体铰接的第二臂体,第二臂体远离第一臂体的端部与固定框连接。进一步,支撑座内设置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台连接,且所述旋转台与支撑座之间活动连接。进一步,旋转工作台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端的旋转座以及设置在底座内且与旋转座连接的旋转驱动件,限光筒设置在所述旋转座上。进一步,旋转座上开设有与所述限光筒底端相匹配的固定卡槽,固定卡槽下方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控制芯片,且控制芯片分别与所述旋转驱动件、旋转电机和驱动电机通信连接。进一步,治疗机构包括医用直线加速器以及治疗床,医用直线加速器位于治疗床的上方。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放射治疗的辅助装置,其结构可靠,使用性能好,通过夹持机构抓夹电子限光筒,并转运到治疗机构上实施固定,防止由于人的力量不足导致限光筒滑落,减轻放疗技师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并通过控制芯片控制各个旋转驱动件、旋转电机和驱动电机的工作,提高装置的智能化工作,操作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旋转工作台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治疗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中图4中所示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治疗机构,2-限光筒,3-旋转工作台,4-夹持机构,40-支撑座,41-旋转台,42-铰接臂,43-夹持组件,44-夹持口,430-固定框,431-夹持板,432-驱动电机,433-齿轮组件,434-夹持体,435-主齿轮,4340-第一夹持体,4341-第二夹持体,437-连接板,438-斜板,439-夹板,420-第一臂体,421-第二臂体,30-底座,31-旋转座,32-固定卡槽,10-医用直线加速器,11-治疗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放射治疗的辅助装置,包括治疗机构1、限光筒2、用于放置限光筒2的旋转工作台3以及用于夹持移动限光筒2的夹持机构4;夹持机构4包括支撑座40、设置在支撑座40上的旋转台41、设置在旋转台41上的铰接臂42以及设置在铰接臂42端部的夹持组件43,夹持组件43的夹持口44与限光筒2相适配。支撑座40为夹持机构4的整体支撑结构,保证夹持机构4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旋转台41带动铰接臂42进行旋转进而带动夹持组件43转动,使得夹持组件43运动到旋转工作台3上进而对限光筒2进行夹持,夹持后再转动至治疗机构1,通过治疗机构1对患者进行治疗。操作便捷可靠,使用性能好,全程机械化作业,避免了人工劳动强度大。夹持组件43包括设置在铰接臂42端部的固定框430、设置在固定框430端面的夹持板431、设置在夹持板431底面的驱动电机432、设置在夹持板431顶面的齿轮组件433以及连接在齿轮组件433端部的夹持体434,驱动电机432的输出端与齿轮组件433配合连接。驱动电机432带动齿轮组件433运动,进而通过齿轮组件433带动夹持体434进行张开或收紧,从而实现夹持功能。齿轮组件433包括配合连接在驱动电机432输出端的主齿轮435、设置在夹持板431顶面且与主齿轮435啮合的从齿轮436,主齿轮435上设置有第一夹持体4340,从齿轮436上设置有第二夹持体4341,第一夹持体4340与第二夹持体4341之间形成用于限光筒2夹持的夹持口44。使用时,驱动电机432启动,带动主齿轮435转动进而带动从齿轮436转动,在主齿轮435的转动下带动第一夹持体4340产生运动,在从齿轮436的转动下带动第二夹持体4341产生运动,从而通过第一夹持体4340和第二夹持体4341形成的夹持口44对限光筒2进行可靠夹持。主齿轮435和从齿轮436上均设置有连接板437,第一夹持体4340和第二夹持体4341均包括与连接板437铰接的斜板438以及与斜板438连接为一体式结构的夹板439,第一夹持体4340的夹板439与第二夹持体4341的夹板439之间形成用于限光筒2夹持的夹持口44。铰接臂42包括设置在旋转台41上的第一臂体420以及与第一臂体420铰接的第二臂体421,第二臂体421远离第一臂体420的端部与固定框430连接。第一臂体420和第二臂体421之间可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夹持机构4的高度调节,便于对限光筒2的夹持。支撑座40内设置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台41连接,且旋转台41与支撑座40之间活动连接。旋转电机带动旋转台41转动进而带动夹持机构4运动,对不同位置的限光筒2进行夹持。如图3所示,旋转工作台3包括底座30、设置在底座30上端的旋转座31以及设置在底座30内且与旋转座31连接的旋转驱动件,限光筒2设置在旋转座31上。旋转驱动件带动旋转座31运动,进而带动限光筒2运动。旋转座31上开设有与限光筒2底端相匹配的固定卡槽32,固定卡槽32下方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控制芯片,且控制芯片分别与旋转驱动件、旋转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放射治疗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机构(1)、限光筒(2)、用于放置限光筒(2)的旋转工作台(3)以及用于夹持移动限光筒(2)的夹持机构(4);/n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支撑座(40)、设置在所述支撑座(40)上的旋转台(41)、设置在所述旋转台(41)上的铰接臂(42)以及设置在所述铰接臂(42)端部的夹持组件(43),所述夹持组件(43)的夹持口(44)与所述限光筒(2)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放射治疗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机构(1)、限光筒(2)、用于放置限光筒(2)的旋转工作台(3)以及用于夹持移动限光筒(2)的夹持机构(4);
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支撑座(40)、设置在所述支撑座(40)上的旋转台(41)、设置在所述旋转台(41)上的铰接臂(42)以及设置在所述铰接臂(42)端部的夹持组件(43),所述夹持组件(43)的夹持口(44)与所述限光筒(2)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放射治疗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43)包括设置在所述铰接臂(42)端部的固定框(430)、设置在所述固定框(430)端面的夹持板(431)、设置在所述夹持板(431)底面的驱动电机(432)、设置在所述夹持板(431)顶面的齿轮组件(433)以及连接在所述齿轮组件(433)端部的夹持体(434),所述驱动电机(432)的输出端与所述齿轮组件(433)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放射治疗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件(433)包括配合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432)输出端的主齿轮(435)、设置在所述夹持板(431)顶面且与所述主齿轮(435)啮合的从齿轮(436),所述主齿轮(435)上设置有第一夹持体(4340),所述从齿轮(436)上设置有第二夹持体(4341),所述第一夹持体(4340)与所述第二夹持体(4341)之间形成用于限光筒(2)夹持的夹持口(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放射治疗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轮(435)和从齿轮(436)上均设置有连接板(437),所述第一夹持体(4340)和所述第二夹持体(4341)均包括与所述连接板(4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翔翔陈仁金李佳庞皓文杨波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