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公开一种实现授权管理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终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检测到第一轨道区段上包含第一非通信列车时,按预设策略确定通信列车与第一非通信列车的安全间隔距离;根据确定的安全间隔距离,确定一个以上第二轨道区段;在确定的一个以上第二轨道区段上添加第二非通信列车。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安全间隔距离确定第二轨道区段,在确定的第二轨道区段进行第二非通信列车的添加,提升了第二非通信列车的添加质量;可选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基于轨道区段占用状态的最大延时信息和轨道线路的最高不可突破速度确定无岔路段的安全间隔距离,提升了添加的第二非通信列车的合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授权管理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终端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轨道交通技术,尤指一种实现授权管理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终端。
技术介绍
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CommunicationBasedTrainControl)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主流控制系统。该系统不采用依赖轨道电路的方式实现列车定位,而是采用高速、连续、双向、大容量的无线车地数据通信及高精度的列车定位技术实现列车位置的实时追踪和移动闭塞,缩短了列车的运行间隔,提高了运营效率,为减缓城市的交通拥堵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解决方案。区域控制器(ZC)作为CBTC的核心地面子系统,通过接收来自计算机联锁系统(CBI)的道岔状态、物理区段占用信息和来自车载控制系统(VOBC)的实时位置信息,为其控制范围内的所有列车计算满足安全需求的移动授权(MA),是保障列车高效安全运行的核心地面子系统;ZC计算MA是为了确定是否给在一个特定方向运行的通信列车提供权限,使通信列车能够进入或通过前方某一轨道区段,MA需要基于非通信列车的位置计算,使通过非通信列车的位置计算出的MA可以保证通信列车的安全运行。在实际运营场景中,经常会出现通信列车(CT)与非通信列车(NCT)混跑的情况;其中,通信列车包括与ZC建立通信,并向ZC发送位置报告的列车;非通信列车是指在线路中运行,但由于故障或检修等原因未与ZC建立通信,但占用了物理区段,ZC在其内部数据中未找到该物理区段有通信列车的信息时,将该列车确定为非通信列车。非通信列车是ZC在为通信列车计算MA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按照上述方式增加的非通信列车,如果CBTC的子系统不合理的增加非通信列车,将影响通信列车的安全和运营。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授权管理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终端,能够提升非通信列车的添加质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授权管理的方法,包括:检测到第一轨道区段上包含第一非通信列车时,按预设策略确定通信列车与第一非通信列车的安全间隔距离;根据确定的安全间隔距离确定一个以上第二轨道区段;在确定的一个以上第二轨道区段上添加第二非通信列车。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现授权管理的方法。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保存有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现授权管理的方法。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现授权管理的装置,包括:确定间隔单元、确定区段单元和添加单元;其中,确定间隔单元设置为:检测到第一轨道区段上包含第一非通信列车时,按预设策略确定通信列车与第一非通信列车的安全间隔距离;确定区段单元设置为:根据确定的安全间隔距离确定一个以上第二轨道区段;添加单元设置为:在确定的一个以上第二轨道区段上添加第二非通信列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检测到第一轨道区段上包含第一非通信列车时,按预设策略确定通信列车与第一非通信列车的安全间隔距离;根据确定的安全间隔距离,确定一个以上第二轨道区段;在确定的一个以上第二轨道区段上添加第二非通信列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安全间隔距离确定第二轨道区段,在确定的第二轨道区段进行第二非通信列车的添加,提升了第二非通信列车的添加质量;可选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基于轨道区段占用状态的最大延时信息和轨道线路的最高不可突破速度确定无岔路段的安全间隔距离,提升了添加的第二非通信列车的合理性。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实现授权管理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无岔区段添加第二非通信列车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移动授权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道岔区段的示意图;图5为相关技术添加非通信列车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道岔区段添加第二非通信列车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授权管理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实现授权管理的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实现授权管理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101、检测到第一轨道区段上包含第一非通信列车时,按预设策略确定通信列车与第一非通信列车的安全间隔距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安全间隔距离为通信列车与非通信列车的最大安全间隔。步骤102、根据确定的安全间隔距离确定一个以上第二轨道区段;步骤103、在确定的一个以上第二轨道区段上添加第二非通信列车。在一种示例性实例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由区域控制器(ZC)执行上述步骤101~103的处理。在第二轨道区段添加第二非通信列车的可以参照相关技术实施,在此不做赘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检测到第一轨道区段上包含第一非通信列车时,按预设策略确定通信列车与第一非通信列车的安全间隔距离;根据确定的安全间隔距离,确定一个以上第二轨道区段;在确定的一个以上第二轨道区段上添加第二非通信列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安全间隔距离确定第二轨道区段,在确定的第二轨道区段进行第二非通信列车的添加,提升了第二非通信列车的添加质量。在一种示例性实例中,按预设策略确定通信列车与第一非通信列车的安全间隔距离之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法还包括:接收到通信列车发送的第一包位置报告时,在通信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的前方和后方分别增加一辆第一非通信列车。在一种示例性实例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可以参照相关技术添加第一非通信列车。在一种示例性实例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按预设策略确定通信列车与第一非通信列车的安全间隔距离,包括:根据轨道区段占用状态的最大延时信息和轨道线路的最高不可突破速度,确定通信列车与第一非通信列车的安全间隔距离。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上述轨道线路的最高不可突破速度可以理解为轨道设计时确定的轨道允许的最高速度。在一种示例性实例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最大延时信息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授权管理的方法,包括:/n检测到第一轨道区段上包含第一非通信列车时,按预设策略确定通信列车与第一非通信列车的安全间隔距离;/n根据确定的安全间隔距离确定一个以上第二轨道区段;/n在确定的一个以上第二轨道区段上添加第二非通信列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授权管理的方法,包括:
检测到第一轨道区段上包含第一非通信列车时,按预设策略确定通信列车与第一非通信列车的安全间隔距离;
根据确定的安全间隔距离确定一个以上第二轨道区段;
在确定的一个以上第二轨道区段上添加第二非通信列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预设策略确定通信列车与第一非通信列车的安全间隔距离,包括:
根据轨道区段占用状态的最大延时信息和轨道线路的最高不可突破速度,确定所述安全间隔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延时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任意组合的累加和:
计算机联锁系统CBI消息的有效期、CBI主控周期、区域控制器ZC与CBI的通信周期、和从轨旁设备检测到轨道区段占用状态到CBI接收到该轨道区段占用状态的延迟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安全间隔距离,包括:
将所述最大延时信息与所述最高不可突破速度相乘,获得所述安全间隔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确定的安全间隔距离确定一个以上第二轨道区段,包括:
从所述第一轨道区段的始端/末端开始,确定逆行方向/运行方向的所述安全间隔距离范围内被占用的第三轨道区段;
确定所述第三轨道区段的类型;
根据所述第三轨道区段的类型确定所述一个以上第二轨道区段;
其中,所述第三轨道区段的类型包括:无岔区段和道岔区段;所述始端为所述通信列车运行过程中先通过的所述第一轨道区段的一端,所述末端为所述通信列车运行过程中最后通过的所述第一轨道区段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轨道区段的类型确定所述一个以上第二轨道区段,包括:
所述第三轨道区段为所述无岔区段,所述第三轨道区段包含所述通信列车,所述通信列车的列车安全包络前端/后端距离所述第一轨道区段末端/始端的长度大于列车最小长度时,将所述第三轨道区段确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皓,熊辉,秦玲,林颖,彭萍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