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372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33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能够减少光照干扰,从而能够提高驱动晶体管在NBIS下的阈值电压稳定性。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和电容器;驱动晶体管包括:栅极和有源层,驱动晶体管的有源层包括有源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栅极相比于有源层远离衬底基板,有源部包括与栅极齐平的边沿;电容器包括:沿衬底基板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第一极板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耦接,第二极板设置于栅极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且第二极板能够遮光,有源部与栅极齐平的边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极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公开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自发光显示装置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轻薄、功耗低、色彩还原度好、反应灵敏以及广视角等有点,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电视等显示设备中,成为目前市场的主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能够减少光照干扰,从而能够提高驱动晶体管在NBIS下的阈值电压稳定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和电容器;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栅极和有源层,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有源层包括有源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栅极相比于所述有源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所述有源部包括与所述栅极齐平的边沿;所述电容器包括:沿所述衬底基板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耦接,所述第二极板设置于所述栅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极板能够遮光,所述有源部与栅极齐平的边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极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有源部位于所述第二极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内;或者,所述第二极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极板具有内边沿和外边沿,所述开口的边沿构成所述第二极板的内边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有源部与栅极齐平的边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极板的外边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极板的内边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晶体管还包括:第一导电图案;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导电部具有第一接触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二导电部具有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极板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极板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一接触部相比于所述第二接触部远离所述有源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有源层包括有源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导电部用于接收复位信号或提供感测信号,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二极板耦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有源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遮光金属层;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金属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内,且所述遮光金属层与所述第二极板耦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情况下,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导电图案;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所述第二导电部具有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接触;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连接为一体结构,或者,所述第二极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极板分别与所述遮光金属层耦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有源层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有源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极板同层设置;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有源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之间的第一绝缘层,以及设置于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有源层和遮光金属层之间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中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二绝缘层中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叠,所述第二导电图案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三接触部接触,所述遮光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三接触部耦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均与所述第二极板正对,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是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的平面,且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有源层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一极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极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叠。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有源层包括有源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一导电部用于接收数据信号,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二导电部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耦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电源线;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电源线耦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驱动晶体管还包括第一导电图案的情况下,所述电源线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同层设置,且所述电源线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遮光金属层的情况下,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遮光金属层同层设置的第三导电图案,所述第三导电图案分别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电源线耦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感测信号线;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导电部与所述感测信号线耦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遮光金属层同层设置的第四导电图案,所述第四导电图案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感测信号线耦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且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耦接的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发出的光自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出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使电容器的第二极板设置在顶栅结构的驱动晶体管中栅极远离有源层的一侧,在发光器件在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下发光时,由于第二极板能够遮光,且有源部与栅极齐平的边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极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内,因此,能够防止发光器件发出的光从有源部与栅极齐平的边沿照射到有源部上,与相关技术中,有源部有源部与栅极齐平的部分边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极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相比,能够减少光照干扰,从而能够提高驱动晶体管在NBIS下的阈值电压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图;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俯视结构图;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基于图2在A-A’方向的剖视结构图;图4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俯视结构图;图5为相关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俯视结构图;图6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图4和图5在A-A’方向的剖视结构图;图7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图4和图5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n衬底基板;以及/n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和电容器;/n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栅极和有源层,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有源层包括有源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栅极相比于所述有源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所述有源部包括与所述栅极齐平的边沿;/n所述电容器包括:沿所述衬底基板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耦接,所述第二极板设置于所述栅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极板能够遮光,所述有源部与栅极齐平的边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极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以及
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和电容器;
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栅极和有源层,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有源层包括有源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栅极相比于所述有源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所述有源部包括与所述栅极齐平的边沿;
所述电容器包括:沿所述衬底基板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耦接,所述第二极板设置于所述栅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极板能够遮光,所述有源部与栅极齐平的边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极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有源部位于所述第二极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内;
或者,
所述第二极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极板具有内边沿和外边沿,所述开口的边沿构成所述第二极板的内边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有源部与栅极齐平的边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极板的外边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极板的内边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驱动晶体管还包括:第一导电图案;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导电部具有第一接触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二导电部具有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极板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极板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一接触部相比于所述第二接触部远离所述有源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
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有源层包括有源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
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导电部用于接收复位信号或提供感测信号,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二极板耦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有源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遮光金属层;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金属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内,且所述遮光金属层与所述第二极板耦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情况下,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导电图案;
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所述第二导电部具有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接触;
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连接为一体结构,或者,所述第二极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极板分别与所述遮光金属层耦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勇潮王庆贺程磊磊苏同上刘军王超成军闫梁臣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