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馈线及应急基站天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3564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应急保障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束馈线及应急基站天馈系统。该集束馈线包括集束线、集束对接公头以及至少两个跳线接头,集束线的两端分别形成天线端和对接端,各个跳线接头都连接在集束线的天线端;集束对接公头连接在集束线的对接端,并且用于与集束对接母头对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集束馈线能够实现快速部署、方便拆装收纳以及一线多用的技术目的,从而使得应急基站天馈系统具有布线效率高、维修方便的优势,并且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束馈线及应急基站天馈系统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应急保障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集束馈线及应急基站天馈系统。
技术介绍
天馈系统是指天线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的系统。天馈系统主要包括天线和馈线。其中,馈线是一种连接在发射机与室外天线之间的信号线,其主要作用是有效地传输信号能量。目前,常规的应急基站天馈系统是采用从RRU(即射频拉远单元的英文简称)部署1/2馈线、7/8馈线转1/2馈线直至天线的射频端口。现有的馈线受限于结构并不能达到一线多用的目的,从而导致现有的应急基站天馈系统存在以下问题有待改善:1、以每个基站三个扇区为例,常规的应急基站的同一机柜开通三个扇区最少需要安装六个馈线接头,即至少布放六条1/2馈线,布放的线缆过多,而使得物料成本、人工成本过高,增加了运营成本;而且,馈线、网线和DC线缆(即电源线缆)分开布放,造成施工量成倍增加,且由于部署的线缆过多,无法实现应急保障的快速部署需求,易造成后期维修更换困难,因此现有的天馈系统中馈线连接同时对操作人员技能和产品标注要求较高,容易出现扇区接反、鸳鸯线等问题;2、目前应急设备趋向小型化、集成化,导致馈线接口有限,在实际操作时,六个馈线接口在安装后无法进行防水包扎,若是再遇中间端口故障时空间狭小,难以处理,容易导致接头安装与防水时间太长,不利于应急保障;3、应急设备应当具有反复拆装的特性,同一套设备会部署在多个区域以进行应急保障,而现有的天馈系统由于反复拆装,容易出现线缆缠绕、接头破损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施工成本与维护成本;并且,设备拆除后线缆收纳困难,线缆无法二次使用,也会造成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集束馈线,以实现快速部署、方便拆装收纳以及一线多用的技术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应急基站天馈系统。根据本技术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集束馈线,包括集束线、集束对接公头以及至少两个跳线接头,所述集束线的两端分别形成天线端和对接端,各个所述跳线接头都连接在所述集束线的天线端;所述集束对接公头连接在所述集束线的对接端,并且用于与集束对接母头对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集束对接公头包括公头本体以及若干个接头元件,所述公头本体的端面设有若干个安装位,若干个所述接头元件分别一一对应的安装在若干个所述安装位内,并且各个所述接头元件分别与各个所述跳线接头一一对应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头元件包括对接端、接线端和卡座,所述对接端的端面中心构造有插孔,所述接线端构造于背向所述对接端的端部,并且所述接线端与所述跳线接头连接;所述卡座构造于所述对接端和所述接线端之间,并且能卡装在所述公头本体的安装位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集束对接母头包括母头本体以及若干个插头,若干个所述插头分别构造于所述母头本体的端面,并且各个所述插头分别与所述公头本体端面上的各个所述接头元件的插孔一一对应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集束馈线包括六个所述跳线接头,六个所述跳线接头分别连接在所述集束线的天线端;所述集束对接公头包括六个所述接头元件,六个所述接头元件均匀布设在所述公头本体的端面,并且六个所述接头元件分别与六个所述跳线接头一一对应连接;所述集束对接母头包括六个所述插头,六个所述插头均匀布设在所述母头本体的端面,并且六个所述插头分别与六个所述接头元件的插孔一一对应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公头本体的外缘构造有向外伸出的第一保护围板,所述母头本体的外缘构造有向外伸出的第二保护围板,所述第一保护围板能嵌设在所述第二保护围板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保护围板的外表面构造有至少三个向外伸出的限位卡扣,所述第二保护围板的内表面构造有至少三个限位卡槽,每个所述限位卡槽分别与每个所述限位卡扣一一对应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一网线接口和第二网线接口,所述第一网线接口和所述第二网线接口分别连接在所述集束线的两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分别连接在所述集束线的两端。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应急基站天馈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集束馈线。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集束馈线,该集束馈线包括集束线、集束对接公头以及至少两个跳线接头,集束线的两端分别形成天线端和对接端,各个跳线接头都连接在集束线的天线端;集束对接公头连接在集束线的对接端,并且用于与集束对接母头对接。本技术所述的集束馈线通过将多个跳线接头与一条集束线连接,并且利用集束接头实现一键式安装,有很高的集成度,大大简化了接口数量,从而能够实现快速布线,有效减少线缆布放时长,提高布线效率;并且,由于将线缆集成为一条集束线,从而使得该集束馈线具有方便拆装收纳的优势;此外,该集束馈线的造价低廉,与传统馈线相比,大大减少接头数量以及线缆数量,从而有效降低整体造价,适合大面积推广。进一步的,该集束馈线还可以集成网线和电源线,从而实现一线多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应急基站天馈系统,通过设置上述集束馈线,从而使得应急基站天馈系统具有布线效率高、维修方便的优势,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并且使得该应急基站天馈系统具有上述集束馈线的全部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集束馈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A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集束对接公头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接头元件的正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接头元件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集束对接母头的端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集束对接公头;2:集束线;3:跳线接头;4:第一电源线;5:第二电源线;6:第一网线接口;7:第二网线接口;8:接头元件;9:插头;10:第一保护围板;11:第二保护围板;12:限位卡扣;13:限位卡槽;14:安装座;15:锁紧螺母;16:对接端;17:插孔;18:接线端;19:卡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束馈线。该集束馈线包括集束线2、集束对接公头1以及至少两个跳线接头3。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束馈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束线、集束对接公头以及至少两个跳线接头,所述集束线的两端分别形成天线端和对接端,各个所述跳线接头都连接在所述集束线的天线端;所述集束对接公头连接在所述集束线的对接端,并且用于与集束对接母头对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束馈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束线、集束对接公头以及至少两个跳线接头,所述集束线的两端分别形成天线端和对接端,各个所述跳线接头都连接在所述集束线的天线端;所述集束对接公头连接在所述集束线的对接端,并且用于与集束对接母头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对接公头包括公头本体以及若干个接头元件,所述公头本体的端面设有若干个安装位,若干个所述接头元件分别一一对应的安装在若干个所述安装位内,并且各个所述接头元件分别与各个所述跳线接头一一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元件包括对接端、接线端和卡座,所述对接端的端面中心构造有插孔,所述接线端构造于背向所述对接端的位置,并且所述接线端与所述跳线接头连接;所述卡座构造于所述对接端和所述接线端之间,并且能卡装在所述公头本体的安装位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束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对接母头包括母头本体以及若干个插头,若干个所述插头分别构造于所述母头本体的端面,并且各个所述插头分别与所述公头本体端面上的各个所述接头元件的插孔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束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馈线包括六个所述跳线接头,六个所述跳线接头分别连接在所述集束线的天线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俊周胜高峰朱强陈文斌张锐周星刘玥赵怡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