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复插拔电极线组件,包括对接接头、与对接接头配合的转接线,转接线包括绝缘插头、收容于绝缘插头内的转接端子、与转接端子后端连接并延伸收容于线缆外皮内的电极线,并通过在绝缘插头内设有内置骨架,以保护转接端子不会因为频繁的插拔被折弯或损坏。而转接端子与电极线连接处被压线环及内置骨架进行两层的固定及保护,以避免转接端子与电极线连接处因为频繁的插拔而产生脱落或接触不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同时提供了上述转接线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复插拔电极线组件及转接线
本技术属于电子
,尤其是一种电极线组件。
技术介绍
相互配合的电子设备之间的电极接口,均需要通过电极插头、电极插座进行插接配合而形成电连接。而在两部设备之间存在距离的情况下,则需要在电极插头、电极插座上引入导线进行远距离的电连接。如中国专利ZL201320095906.7号公开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即属于应用在电子设备之间插头、插座对接的方案。但是目前的线缆连接器只考虑了有限的插拔次数,也有部分线缆连接器在正常使用时,对接后的插头与插座很少插拔。而对于一些使用频繁且需要更换不同对接设备的情况下,则需要插头、插座中的电极线及端子能够承受频繁插拔而不易变形和损毁,目前的现有技术中,较少考虑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以上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插头、插座中的电极线及端子能够承受频繁插拔的电极线组件。本技术同时提供一种转接线,该转接线中用于转接的端子及电极线能够承受频繁插拔。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提供的重复插拔电极线组件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重复插拔电极线组件,包括对接接头、与对接接头配合的转接线,所述对接接头包括绝缘外壳、位于绝缘外壳内的对接端子;所述转接线包括绝缘插头、自绝缘插头向后延伸的绝缘线缆外皮、收容于绝缘插头内的转接端子、与转接端子后端连接并延伸收容于线缆外皮内的电极线,所述绝缘插头内设有压线环及内置骨架,所述压线环位于电极线前端与转接端子连接处并锁紧该处电极线部分,所述内置骨架为纵长形并设有中空的空腔,压线环、转接端子后部、电极线前部均位于所述空腔内,转接端子前端向前延伸出空腔、电极线向后延伸出空腔。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重复插拔电极线组件中,通过在绝缘插头内设有内置骨架,以保护转接端子不会因为频繁的插拔被折弯或损坏。而转接端子与电极线连接处被压线环及内置骨架进行两层的固定及保护,以避免转接端子与电极线连接处因为频繁的插拔而产生脱落或接触不良。该技术方案使电极线组件适用于频繁插拔的使用要求。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插头外缘中段为手捏取部位,该手捏取部位上设有防滑纹,所述内置骨架位于该手捏取部分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对接接头的绝缘外壳内设有分线盒内骨架,该分线盒内骨架包括扁平的前端与逐渐隆起的后端,所述前设有若干平行排列的对接端子收容槽,且每个对接端子收容槽中均设有对接端子,后端内部设有与对接端子连接的电路板。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外壳的前端同样为扁平的并包裹分线盒内骨架的前端,绝缘外壳的后端同样为逐渐隆起的并包裹分线盒内骨架的后端。进一步的,所述对接端子为插针,所述转接端子的前端为收容插针的插孔结构;绝缘外壳的前端设有收容对接端子前端的收容插槽,当对接接头前端与绝缘插头前端相互对接时,转接端子插入收容插槽中并与插孔相互插接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收容插槽的入口处设有内部的台阶部,该台阶部位于插针的前端。进一步的,所述内置骨架为圆筒形。本技术同时提供的转接线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转接线,包括绝缘插头、自绝缘插头向后延伸的绝缘线缆外皮、收容于绝缘插头内的转接端子、与转接端子后端连接并延伸收容于线缆外皮内的电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插头内设有压线环及内置骨架,所述压线环位于电极线前端与转接端子连接处并锁紧该处电极线部分,所述内置骨架为纵长形并设有中空的空腔,压线环、转接端子后部、电极线前部均位于所述空腔内,转接端子前端向前延伸出空腔、电极线向后延伸出空腔。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转接线中,通过在绝缘插头内设有内置骨架,以保护转接端子不会因为频繁的插拔被折弯或损坏。而转接端子与电极线连接处被压线环及内置骨架进行两层的固定及保护,以避免转接端子与电极线连接处因为频繁的插拔而产生脱落或接触不良。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插头外缘中段为手捏取部位,该手捏取部位上设有防滑纹,所述内置骨架位于该手捏取部分的内部。进一步的,转接线的两端均具有绝缘插头,且两端的绝缘插头内均设有转接端子、电极线、压线环及内置骨架,两端的绝缘插头之间为电极线及包裹电极线的线缆外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重复插拔电极线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中对接接头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对接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转接线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转接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请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重复插拔电极线组件,包括对接接头1、与对接接头1配合的转接线2。所述对接接头1包括绝缘外壳11、位于绝缘外壳11内的对接端子12。所述转接线2包括绝缘插头21、自绝缘插头21向后延伸的绝缘线缆外皮22、收容于绝缘插头21内的转接端子23、与转接端子23后端连接并延伸收容于线缆外皮22内的电极线24。所述绝缘插头21内设有压线环25及内置骨架26,所述压线环25位于电极线24前端与转接端子23连接处并锁紧该处电极线24部分,该压线环25的一种实施方式可以为金属的套圈,转接端子23与电极线24对接后,该套圈包裹住对接处以防止转接端子23与电极线24在该对接处脱落或者接触不良。而所述内置骨架26为纵长形并设有中空的空腔。如本实施方式中内置骨架26为圆筒形。压线环25、转接端子23后部、电极线24前部均位于所述空腔内。转接端子23前端向前延伸出空腔、电极线24向后延伸出空腔。转接端子23与电极线24连接处,以及压线环25均设置在内置骨架26中而得到内置骨架26的保护,从而不易受到外力带来的折损,尤其是在频繁插拔的情况下,使用者的施力大小及施力方向均存在变化,如果直接转接端子23与电极线24连接处受到外力影响,在多次插拔后容易出现脱落和接触不良,而内置骨架26很好的解决了该问题。而最优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绝缘插头21外缘中段为手捏取部位,该手捏取部位上设有防滑纹,所述内置骨架26位于该手捏取部分的内部。由于手捏取部分受到外力的影响最大,故内置骨架26能够保护该部分内部的转接端子23及电极线24不受外力的影响。所述对接接头1的绝缘外壳11内设有分线盒内骨架13,该分线盒内骨架包括扁平的前端14与逐渐隆起的后端15。所述前设有若干平行排列的对接端子收容槽16,且每个对接端子收容槽16中均设有对接端子12。后端内部设有与对接端子12连接的电路板17。所述绝缘外壳11的前端同样为扁平的并包裹分线盒内骨架13的前端,绝缘外壳11的后端同样为逐渐隆起的并包裹分线盒内骨架13的后端。所述对接端子12为插针。所述转接端子23的前端为收容插针的插孔结构。绝缘外壳11的前端设有收容对接端子12前端的收容插槽18。当对接接头1前端与绝缘插头21前端相互对接时,转接端子23插入收容插槽18中并与插孔相互插接配合。所述收容插槽18的入口处设有内部的台阶部19,该台阶部19位于插针的前端以增加对接接头1与绝缘插头21插拔时的体感。实施例二如图4及图5所示,实施例二为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复插拔电极线组件,包括对接接头、与对接接头配合的转接线,所述对接接头包括绝缘外壳、位于绝缘外壳内的对接端子;所述转接线包括绝缘插头、自绝缘插头向后延伸的绝缘线缆外皮、收容于绝缘插头内的转接端子、与转接端子后端连接并延伸收容于线缆外皮内的电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插头内设有压线环及内置骨架,所述压线环位于电极线前端与转接端子连接处并锁紧该处电极线部分,所述内置骨架为纵长形并设有中空的空腔,压线环、转接端子后部、电极线前部均位于所述空腔内,转接端子前端向前延伸出空腔、电极线向后延伸出空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复插拔电极线组件,包括对接接头、与对接接头配合的转接线,所述对接接头包括绝缘外壳、位于绝缘外壳内的对接端子;所述转接线包括绝缘插头、自绝缘插头向后延伸的绝缘线缆外皮、收容于绝缘插头内的转接端子、与转接端子后端连接并延伸收容于线缆外皮内的电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插头内设有压线环及内置骨架,所述压线环位于电极线前端与转接端子连接处并锁紧该处电极线部分,所述内置骨架为纵长形并设有中空的空腔,压线环、转接端子后部、电极线前部均位于所述空腔内,转接端子前端向前延伸出空腔、电极线向后延伸出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复插拔电极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插头外缘中段为手捏取部位,该手捏取部位上设有防滑纹,所述内置骨架位于该手捏取部分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复插拔电极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接头的绝缘外壳内设有分线盒内骨架,该分线盒内骨架包括扁平的前端与逐渐隆起的后端,所述前设有若干平行排列的对接端子收容槽,且每个对接端子收容槽中均设有对接端子,后端内部设有与对接端子连接的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复插拔电极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前端同样为扁平的并包裹分线盒内骨架的前端,绝缘外壳的后端同样为逐渐隆起的并包裹分线盒内骨架的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复插拔电极线组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瑞嘉,史志怀,卞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