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极性检测系统,所述电芯极性检测系统包括:传输机构,用于放置电芯及传输电芯;设置在所述传输机构上的检测工位;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检测工位处,用于检测经过所述检测工位处的电芯的极性;安装工位,所述安装工位位于所述检测工位下游,且设置在所述传输机构的一侧,其中,所述安装工位处放置有安装模块;抓取机构,所述抓取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工位处,且抓取机构设置有抓取件,抓取件用于传输机构处的电芯移至安装工位处,在安装工位将电芯安装到安装模块,或将在安装工位处的安装有电芯的安装模块移动至传输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用于实现电芯的极性检测,以及实现自动化安装,减少人工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极性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芯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电芯极性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对电芯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先将电芯上料至加工工位,然而电芯较多且电芯的加工工序复杂,需要在各个工艺过程中搬运电芯,每个工位需要人工来负责,导致加工一致性差,且需要人工比较多,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都比较低,且容易出现掉料、卡料以及误操作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芯极性检测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芯加工工序的自动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芯极性检测系统,所述电芯极性检测系统包括:传输机构,用于放置电芯及传输电芯;检测工位,所述检测工位设置在所述传输机构上;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检测工位处,用于检测经过所述检测工位处的电芯的极性;安装工位,所述安装工位位于所述检测工位下游,且设置于所述传输机构的一侧,其中,所述安装工位处放置有安装模块;抓取机构,所述抓取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工位处,且所述抓取机构设置有抓取件,所述抓取件用于将所述传输机构处的电芯移至所述安装工位处,在所述安装工位将电芯安装到所述安装模块,或将在所述安装工位处的安装有电芯的安装模块移动至所述传输机构。优选地,所述抓取机构包括横跨所述传输机构的抓取气缸,所述抓取气缸延伸至所述安装工位处,用于所述抓取气缸控制所述抓取件在所述传输机构与所述安装工位之间进行可逆移动。优选地,所述抓取件为机械手或夹爪。优选地,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工业镜头与至少一个固定支架,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传输机构的一侧,所述工业镜头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支架分别位于所述传输机构的两侧。优选地,所述电芯极性检测系统还包括定位阻挡机构,所述定位阻挡机构设置在所述抓取机构的下游,且与所述安装工位紧邻的位置,用于对将传输至所述安装工位处的电芯进行定位阻挡。优选地,所述定位阻挡机构包括定位检测件与检测支架,所述检测支架设置于所述传输机构的一侧,且所述定位检测件连接在所述检测支架上;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传输带以及传输驱动件,所述传输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输带进行移动,其中,所述定位检测件于所述传输驱动件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定位检测件为红外传感器或位置传感器。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传输机构传输电芯,检测工位设置在所述传输机构上,检测机构检测经过检测工位处的电芯的极性,安装工位处放置有安装模块,抓取机构将所述传输机构处的电芯移至所述安装工位处进行安装,或将在所述安装工位处的安装有电芯的安装模块移动至传输机构。通过本技术电芯极性检测系统,既实现了电芯的极性检测,操作安全可靠,降低对位难度的技术效果,还实现了电芯的自动化安装,减少人工操作,减少人工成本,以及增加工作效率,保证电芯生产的安全性,且减少掉料/少料以及误操作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电芯极性检测系统的俯向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芯极性检测系统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传输机构4安装工位2检测机构5定位阻挡机构3抓取机构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包含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电芯极性检测系统,所述电芯极性检测系统包括:传输机构1,用于放置电芯及传输电芯;检测工位,所述检测工位设置在所述传输机构1上;检测机构2,所述检测机构2设置在所述检测工位处,用于检测经过检测工位处的电芯的极性;安装工位4,所述安装工位4位于所述检测工位下游,且设置于所述传输机构1的一侧,其中,所述安装工位4处放置有安装模块;抓取机构3,所述抓取机构3设置于所述安装工位4处,且所述抓取机构3包含有抓取件,所述抓取件用于所述传输机构1处的电芯移至所述安装工位4处进行安装,或将在所述安装工位4处的安装有电芯的安装模块移动至传输机构1。具体地,所述抓取机构3包括横跨所述传输机构1的抓取气缸,所述抓取气缸延伸至所述安装工位4处,用于控制所述抓取件在所述传输机构1与所述安装工位4之间可逆移动,以将抓取件抓取的电芯移动到安装模块内或将安装好电芯的安装模块移动到传输机构1上,通过传输机构1对电芯进行传输。其中,所述抓取件可为机械手或夹爪。所述检测机构2包括工业镜头与至少一个固定支架,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传输机构1的一侧,所述工业镜头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其中,所述检测机构2为CCD检测机构(光电检测机构)2,通过CCD检测机构(光电检测机构)2检测电芯极性,并通过飞拍模式取图合成,即降低对焦难度以及对位难度,增加检测的准确性,安全可靠。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机构2包括两个固定支架,所述两个固定支架分别位于所述传输机构1的两侧。所述电芯极性检测系统还包括定位阻挡机构5,所述定位阻挡机构5设置于所述抓取机构3的下游,且与所述安装工位4紧邻,以对传输至所述安装工位4处的电芯进行定位阻挡。所述定位阻挡机构5包括定位检测件与检测支架,所述检测支架设置于所述传输机构1的一侧,且所述定位检测件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极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极性检测系统包括:/n传输机构(1),用于放置电芯及传输电芯;/n检测工位,所述检测工位设置在所述传输机构(1)上;/n检测机构(2),所述检测机构(2)设置在所述检测工位处,用于检测经过所述检测工位处的电芯的极性;/n安装工位(4),所述安装工位(4)位于所述检测工位下游,且设置于所述传输机构(1)的一侧,其中,所述安装工位(4)处放置有安装模块;/n抓取机构(3),所述抓取机构(3)设置在所述安装工位(4)处,且所述抓取机构(3)设置有抓取件,所述抓取件用于将所述传输机构(1)处的电芯移至所述安装工位(4)处,在所述安装工位(4)将电芯安装到所述安装模块,或将在所述安装工位(4)处的安装有电芯的安装模块移动至所述传输机构(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极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极性检测系统包括:
传输机构(1),用于放置电芯及传输电芯;
检测工位,所述检测工位设置在所述传输机构(1)上;
检测机构(2),所述检测机构(2)设置在所述检测工位处,用于检测经过所述检测工位处的电芯的极性;
安装工位(4),所述安装工位(4)位于所述检测工位下游,且设置于所述传输机构(1)的一侧,其中,所述安装工位(4)处放置有安装模块;
抓取机构(3),所述抓取机构(3)设置在所述安装工位(4)处,且所述抓取机构(3)设置有抓取件,所述抓取件用于将所述传输机构(1)处的电芯移至所述安装工位(4)处,在所述安装工位(4)将电芯安装到所述安装模块,或将在所述安装工位(4)处的安装有电芯的安装模块移动至所述传输机构(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极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机构(3)包括横跨所述传输机构(1)的抓取气缸,所述抓取气缸延伸至所述安装工位(4)处,用于控制所述抓取件在所述传输机构(1)与所述安装工位(4)之间进行可逆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极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件为机械手或夹爪。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君,李松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鼎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