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型计算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3189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结构,包括一机壳、一主机板以及至少一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该主机板设置于该机壳之中。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设置于该机壳上,并且电连接于该主机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笔记型计算机结构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使制造成本及时间更为降低之笔记型计算机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笔记型计算机因外形及机构设计的限制,其基座的尺寸必须与LCD面板的尺寸相同,而各外接端口(I/O port)一般又是设置于笔记型计算机的四周,以方便使用者使用,故笔记型计算机中的主机板的尺寸(长宽)也必须与基座的尺寸(长宽)吻合。换句话说,由于外接端口都是设置于笔记型计算机的机壳上,而外接端口又是与主机板一体成型,因此,主机板的尺寸(长宽)必须同时与基座的尺寸(长宽)及LCD面板的尺寸(长宽)吻合。如上所述,当功能完全相同的笔记型计算机须配备不同尺寸的LCD面板时,其主机板的尺寸也必须随之改变,因而使得功能完全相同的主机板必须重新开发,以符合新的机构设计要求,然而,上述重新开发功能完全相同的主机板的流程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开发成本与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笔记型计算机结构,其具有分离的主机板及外接端口机构,而使主机板可搭配不同尺寸的LCD面板,以有效降低笔记型计算机的整体开发成本与时间。本技术基本上采用如下所详述的特征以为了要解决上述的问题。也就是说,本技术包括一机壳;一主机板,设置于该机壳之中;以及至少一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设置于该机壳上,并且电连接于该主机板。同时,根据本技术的笔记型计算机结构,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通过锡焊而电性连接于该主机板。-->又在本技术中,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通过异向性导电胶而电连接于该主机板。又在本技术中,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通过板对板连接器而电连接于该主机板。又在本技术中,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更具有一第一连接器,该主机板更具有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连接于该第二连接器。又在本技术中,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通过一卡榫式电路板而电连接于该主机板。又在本技术中,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更具有一第一卡榫部,该主机板更具有一第二卡榫部,该第一卡榫部卡合连接于该第二卡榫部。又在本技术中,其更包括一长度补偿机构,连接于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与该主机板之间,其中,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通过该长度补偿机构而电连接于该主机板。又在本技术中,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通过一排线及连接器而电连接于该主机板。又在本技术中,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通过一软性电路板而电连接于该主机板。又在本技术中,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通过一软性电路板及一硬式电路板而电连接于该主机板。又在本技术中,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更具有多个外接端口。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其无论功能完全相同的笔记型计算机结构是搭配何种尺寸的LCD面板,其都可采用同一尺寸且功能完全相同的主机板,因而可有效节省笔记型计算机的整体开发成本与时间。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连接于主机板的一部分侧视示意图;图4为图1的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连接于主机板的另一部分侧视示意-->图;图5为图1的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连接于主机板的另一部分侧视示意图;图6为图1的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连接于主机板的部分俯视示意图;以及图7为图2的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连接于主机板的部分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兹配合图式说明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的笔记型计算机结构100、100’主要包括有一机壳110、一主机板120以及多个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主机板120是设置于机壳110之中,而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则是设置于机壳110上,并且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是电连接于主机板120。此外,每一个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可具有多个外接端口131,例如USB连接端口等。特别的是,主机板120具有一固定的尺寸(长宽),而机壳110的尺寸是根据LCD面板(未显示)的尺寸(长宽)而定。因此,当机壳110搭配一较小尺寸的LCD面板时,位于机壳110上的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与主机板120间即有可能会发生部分重叠情形,如图1所示。在另一方面,当机壳110搭配一较大尺寸的LCD面板时,位于机壳110上的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即有可能会以一既定距离间隔于主机板120,如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与主机板120间有部分重叠的情形下,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可通过锡焊140或异向性导电胶150而电连接于主机板120,如图3及图4所示。此外,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也可通过板对板连接器而电连接于主机板120。更详细的来说,如图5所示,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具有一第一连接器132,而主机板120具有一第二连接器121,将第一连接器132连接于第二连接器121,即可使得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电连接于主机板120。此外,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也可通过一卡榫式电路板而电连接于-->主机板120。更详细的来说,如图6所示,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具有多个第一卡榫部133,而主机板120具有多个第二卡榫部122,将多个第一卡榫部133卡合连接于多个第二卡榫部122,即可使得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电连接于主机板120。第二实施例如图2所示,在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以一既定距离间隔于主机板120的情形下,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可以通过一长度补偿机构160来电连接于主机板120,而长度补偿机构160可以是如下所述的形式。如图7所示,长度补偿机构160可以是由一排线161及两个连接器162所构成。更详细的来说,两个连接器162是分别连接于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及主机板120,而排线161则是连接于两个连接器162之间,因而可使得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电连接于主机板120。此外,长度补偿机构160也可以仅是一软性电路板(FPC),故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通过该软性电路板即可电连接于主机板120。此外,长度补偿机构160也可以是由一软性电路板及一硬式电路板所搭配组成,同样地,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130通过该软性电路板及该硬式电路板即可电连接于主机板120。综上所述,不论功能完全相同的笔记型计算机结构是搭配何种尺寸的LCD面板,其都可采用同一尺寸且功能完全相同的主机板120,因而可有效节省笔记型计算机的整体开发成本与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壳;一主机板,设置于该机壳之中;以及至少一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设置于该机壳上,并且电连接于该主机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壳;一主机板,设置于该机壳之中;以及至少一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设置于该机壳上,并且电连接于该主机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通过锡焊而电连接于该主机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通过异向性导电胶而电连接于该主机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通过板对板连接器而电连接于该主机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还具有一第一连接器,该主机板还具有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连接于该第二连接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通过一卡榫式电路板而电连接于该主机板。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还具有一第一卡榫部,该主机板还具有一第二卡榫部,该第一卡榫部卡合连接于该第二卡榫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长度补偿机构,连接于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与该主机板之间,其中,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通过该长度补偿机构而电连接于该主机板。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分离外接端口机构通过一排线及连接器而电连接于该主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灿男
申请(专利权)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