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车载便携防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3164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便携防卫装置,包括有DC‑DC电源电路、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蜂鸣器驱动电路、LED驱动电路、微控制器电路及锂电池,所述DC‑DC电源电路为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供电,所述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为锂电池充电,所述锂电池分别为蜂鸣器驱动电路、LED驱动电路及微控制器电路供电,蜂鸣器驱动电路中的高分贝压电陶瓷片可产生120分贝报警声,LED驱动电路中的发光二极管D3在车内可产生明显的炫光效果,两者均可有效阻止非法侵害;采用STM8S001J3M3微控制器及高效LED驱动芯片,同时锂电池管理电路具有自动加热保护、过冲保护、过放管理,在实现功能的基础上,提高了使用寿命及运行稳定性,并且便利性极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便携防卫装置
本技术属于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便携防卫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机动车保有量飞速增长,截至2020年9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65亿辆。随着机动车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各类违法侵害司乘人员的犯罪行为也不断出现。目前机动车上针对司乘人员未设置有防止违法侵害的装置。当出现违法侵害时,司乘人员无保护手段进行有效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车载便携防卫装置,从而可解决现有机动车上无防卫装置的问题。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提供的一种车载便携防卫装置,包括有DC-DC电源电路、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蜂鸣器驱动电路、LED驱动电路、微控制器电路及锂电池,所述DC-DC电源电路与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连接以实现供电,所述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供电端与锂电池的充电端连接实现充电,锂电池分别与蜂鸣器驱动电路、LED驱动电路及微控制器电路连接进行供电,所述蜂鸣器驱动电路的电平输入端与微控制器电路的电平输出端连接,所述LED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模式切换端与微控制器电路的模式切换端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DC-DC电源电路包括有芯片U1、插座P1、肖特基二极管D1、有极电容C1-C4、过压保护TVS管D4、电阻R6-R11及电感L1,所述芯片U1的引脚1分别与有极电容C1的正极、肖特基二极管D1的阴极及电感L1的一端,引脚2分别与电阻R6-R8的一端及+5V电源连接,引脚3分别与引脚4、有极电容C4的正极、电阻R8的另一端及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引脚5接地,引脚6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引脚7分别与+12V电源及有极电容C2的正极连接,引脚8与有极电容C1的负极连接,所述插座P1的引脚1分别与+12V电源、电阻R7的另一端及过压保护TVS管D4的阴极连接,引脚2与过压保护TVS管D4的阳极连接并接地,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有极电容C3的正极连接,所述有极电容C3的负极接地,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有极电容C4的负极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有极电容C2的负极接地。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包括有芯片U2、电阻R3-R4、发光二极管D2、插座P2及有极电容C6,所述芯片U2的引脚1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并接地,引脚2与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引脚3接地,引脚4与+5V电源连接,引脚5与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的供电端、插座P2的引脚1及有极电容C6的正极连接,引脚6接地,引脚7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引脚8与+5V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与+5V电源连接,所述插座P2的引脚2与有极电容C6的负极连接并接地。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蜂鸣器驱动电路包括有N沟道MOS管Q1及高分贝压电陶瓷片LS1,所述N沟道MOS管Q1的源极与高分贝压电陶瓷片LS1的引脚1连接,漏极接地,栅极与蜂鸣器驱动电路的电平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分贝压电陶瓷片LS1的引脚2与蜂鸣器驱动电路的接电端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LED驱动电路包括有芯片U3、电阻R1-R2及R5、三极管Q2、有极电容C5及发光二极管D3,所述芯片U3的引脚1、4均与LED驱动电路的电源连接,引脚2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引脚3与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引脚5与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引脚6与有极电容C5的正极连接,引脚7与LED驱动电路的模式切换端连接,引脚8分别与二极管Q2的引脚1、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与有极电容C5的负极连接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引脚2接地,引脚3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LED驱动电路的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LED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控制器电路包括有芯片IC1、插座P3、电容C7-C8及按键轻触开关S1,所述芯片IC1的引脚1与微控制器电路的电平输出端连接,引脚2接地,引脚3与电容C7的一端连接,引脚4分别与电容C8的一端及微控制器电路的接电端连接,引脚5与按键轻触开关S1的活动端连接,引脚6、7分别与微控制器电路的模式切换端、控制端连接,引脚8与插座P3的引脚2连接,所述电容C7-C8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按键轻触开关S1的固定端接地,所述插座P3的引脚1与+5V电源连接,引脚3接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便携防卫装置,具有如下优势:1、采用STM8S001J3M3微控制器体积小、功耗低、工作温度宽范围、可靠性高,非常适合便携设备使用。2、高分贝压电陶瓷片可以产生120分贝报警声,在封闭空间被会造成不法分子精神紧张、思维混乱,有效阻止非法侵害。3、LED驱动电路中的发光二极管D3在车内,可以产生明显的炫光效果。尤其是夜间等昏暗场合,可导致犯罪嫌疑人暂时致盲,视野收到严重影响,有效阻止非法侵害;同时采用了高效LED驱动芯片,具有恒流精准、过温保护等功能,配合大功率LED灯,可以实现上万小时的工作寿命。4、采用了高效的锂电池管理电路,具有自动过热保护、过冲保护、过放管理,装置可以长期插在车辆的点烟器上,随拔随用,无需额外管理。上述多项优势结合,解决了现有机动车上无防卫装置的问题,而且提高了使用寿命及运行稳定性,便利性极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框架图;图2为本技术的各电路连接关系图;图3为本技术的DC-DC电源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的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的蜂鸣器驱动电路图;图6为本技术的LED驱动电路图;图7为本技术的微控制器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7所示,包括有DC-DC电源电路、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蜂鸣器驱动电路、LED驱动电路、微控制器电路及锂电池,所述DC-DC电源电路与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连接以实现供电,所述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供电端与锂电池的充电端连接实现充电,锂电池分别与蜂鸣器驱动电路、LED驱动电路及微控制器电路连接进行供电,所述蜂鸣器驱动电路的电平输入端与微控制器电路的电平输出端连接,所述LED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模式切换端与微控制器电路的模式切换端连接。进一步改进,所述DC-DC电源电路包括有芯片U1、插座P1、肖特基二极管D1、有极电容C1-C4、过压保护TVS管D4、电阻R6-R11及电感L1,所述芯片U1的引脚1分别与有极电容C1的正极、肖特基二极管D1的阴极及电感L1的一端,引脚2分别与电阻R6-R8的一端及+5V电源连接,引脚3分别与引脚4、有极电容C4的正极、电阻R8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便携防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DC-DC电源电路、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蜂鸣器驱动电路、LED驱动电路、微控制器电路及锂电池,所述DC-DC电源电路与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连接以实现供电,所述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供电端与锂电池的充电端连接实现充电,锂电池的放电端分别与蜂鸣器驱动电路、LED驱动电路及微控制器电路的接电端连接进行供电,所述蜂鸣器驱动电路的电平输入端与微控制器电路的电平输出端连接,所述LED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模式切换端与微控制器电路的模式切换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便携防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DC-DC电源电路、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蜂鸣器驱动电路、LED驱动电路、微控制器电路及锂电池,所述DC-DC电源电路与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连接以实现供电,所述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供电端与锂电池的充电端连接实现充电,锂电池的放电端分别与蜂鸣器驱动电路、LED驱动电路及微控制器电路的接电端连接进行供电,所述蜂鸣器驱动电路的电平输入端与微控制器电路的电平输出端连接,所述LED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模式切换端与微控制器电路的模式切换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便携防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电源电路包括有芯片U1、插座P1、肖特基二极管D1、有极电容C1-C4、过压保护TVS管D4、电阻R6-R11及电感L1,所述芯片U1的引脚1分别与有极电容C1的正极、肖特基二极管D1的阴极及电感L1的一端,引脚2分别与电阻R6-R8的一端及+5V电源连接,引脚3分别与引脚4、有极电容C4的正极、电阻R8的另一端及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引脚5接地,引脚6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引脚7分别与+12V电源及有极电容C2的正极连接,引脚8与有极电容C1的负极连接,所述插座P1的引脚1分别与+12V电源、电阻R7的另一端及过压保护TVS管D4的阴极连接,引脚2与过压保护TVS管D4的阳极连接并接地,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有极电容C3的正极连接,所述有极电容C3的负极接地,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有极电容C4的负极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有极电容C2的负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便携防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包括有芯片U2、电阻R3-R4、发光二极管D2、插座P2及有极电容C6,所述芯片U2的引脚1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并接地,引脚2与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引脚3接地,引脚4与+5V电源连接,引脚5与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的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潇王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